李玥阳
- 作品数:43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与深化教学改革——以电影史教学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该文以电影史教学为例,具体分析了培养学生批判意识的重要性,提出了将批判性思维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现实反思能力以及建立历史感的重要手段。如果说消费主义和景观社会正在通过提供精选的比现实更逼真的影像序列,从而将人与现实分离,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整体性的回返将是必要的目标。
- 李玥阳
-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文化整体性
- 威廉·吉布森赛博朋克小说研究现状概述
- 2024年
- 为进一步明晰科幻领域的研究重点,从美国科幻文学领域著名作家威廉·吉布森切入,对赛博朋克流派、威廉·吉布森其人其作及相关领域研究现状作出了概述。吉布森的创作始于20世纪末期,其赛博朋克小说在科幻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截至当下,吉布森的作品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通过梳理近半个世纪以来威廉·吉布森小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展现了科幻文学在诸多前沿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其中的研究空缺。
- 彭筱箐李玥阳
- 关键词:赛博朋克科幻文学后人类
- “华丽转身”:新世纪亚洲惊悚片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亚洲各国恐怖片(包含惊悚片)的兴起几乎不谋而合。上世纪90年代末,日本恐怖片《午夜凶铃》在全世界获得了惊人的票房,日本恐怖片(包含惊悚片)随即跃升为备受世界瞩目的片种。而电影工业基础薄弱的泰国则以其与众不同的宗教背景和"鬼片"脱颖而出。正置身于金融危机的韩国,此时也开始借助政府力量大力发展恐怖片(包含惊悚片)产业。随着这一浪潮的涌动,中国内地也在新世纪明确推出了旨在电影类型化的恐怖片(包含惊悚片)。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亚洲恐怖片(包含惊悚片)一直被香港电影所统御,那么在新世纪,恐怖片(包含惊悚片)已经在亚洲的不同区域以不同姿态呈现,涉及的题材繁复多样,形成了不容忽视的恐怖片浪潮。应当说,在这一浪潮中,惊悚片以高质量的呈现获得了较恐怖片更为深入的拓展和挖掘。在此,笔者将对日本、韩国、香港和泰国的惊悚片进行梳理和讨论,试图在讨论中寻找中国内地惊悚片可资获益之处。
- 李玥阳
- 关键词:惊悚片
- “艺术”与“商业”的对立:中国电影人的精神困境被引量:2
- 2015年
-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探索片、主旋律、娱乐片到当下的艺术片和商业片,艺术与商业以醒目而独特的方式,贯穿在新时期中国电影史中。艺术片和商业片的差异尽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但并未形成如此具有标识性的论题。不仅如此,纵观中国电影史,艺术片和商业片的区别很难以“市场盈利”作为标准,艺术电影不一定意味着低票房。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电影大力学习苏联的政治艺术电影,中国电影的票房神话也恰恰集中在那个时期;放映于1992年的主旋律电影《周恩来》则创下2亿票房、1亿观影人次的记录;1994年在电影史中留下辉煌票房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是一部艺术电影。
- 李玥阳
- 关键词:中国电影史商业片电影人《阳光灿烂的日子》主旋律电影
- 传播资本主义和西方民主的局限被引量:8
- 2015年
- 本文旨在讨论当代媒体、新自由主义和民主之间在众多层面的结合,笔者称之为传播资本主义。本文试图讨论,在传播资本主义之中,信息和传播网络的变化深深改变了资本主义和民主。它们加快并放大了资本主义和民主元素,同时将二者固定为一种全新的构型。
- 朱迪.迪恩李玥阳
- 关键词:自反性
- 亚洲电影的复兴之路——以东亚、东南亚及南亚电影(2001—2010)为例被引量:4
- 2012年
- 新世纪以来,以日韩为代表的东亚、以泰国为代表的东南亚、以印度为代表的南亚电影在不同的背景及产业政策推动下,本土/民族电影开始走向崛起,一方面是国产电影可以在本土市场与好莱坞平分秋色,甚至一些类型片打开了区域市场(如韩流、泰国动作片等),另一方面一些艺术电影频频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推动了艺术新浪潮的出现(如90年代以来的日本、韩国电影,近几年的泰国电影)。与此同时,这十年也是这些区域经济在世界经济版图上崭露头角的时代。因此,这十年来这些亚洲区域电影的发展之路值得认真总结。
- 张慧瑜李玥阳
- 关键词:产业政策类型片
- 青年文艺论坛第二十七期 “窃听故事”与意识形态的表述——以影视作品为中心
- <正>刘岩: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主持今天的活动。最近两个多月以来有一个新闻,我想大家多多少少都会关注,就是由斯诺登曝光的美国棱镜项目。从理论上来说,这个事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因为大家都读过福柯,他说现代社会就是一个...
- 刘岩王磊李玥阳
- 文献传递
- 泰国恐怖片:你背后的幽灵是谁?——后殖民语境中的“文化寻根”被引量:2
- 2013年
- 本文以泰国恐怖片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泰国恐怖片的恐怖之源,并进而为其成功提供一种阐释。本文试图指出,泰国恐怖片作为泰国电影新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巨大影响力与全球化时代第三世界主体的尴尬境遇密切相关,全球化和后殖民主义所引发的主体中空化构成了泰国恐怖片的内在动力,而在主体中空化基础上进行的有意识的文化溯源,则构成了泰国恐怖片的深层结构。
- 李玥阳
-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幽灵
- 再造上海:20世纪5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都市建构被引量:1
- 2019年
- 20世纪50年代中国电影进行了对上海的“再造”过程。50年代初期和中后期,中国电影对于上海的建构经历了转变。如果说5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曾尝试规避对上海都市进行直接的视觉呈现,以此服务于工业城市的崛起。那么50年代中期,中国电影完成了另一次上海的再造。这次再造过程极大凸显了老上海的都市文化,将新上海建构为一个不断受到老上海扰乱的生产性城市。因此,我们似乎有必要与都市现代性研究的主流观点进行商榷,这些观点认为,新中国压抑了上海都市现代性,成为梦魇。但事实上,这种包含内在博弈的上海正是新中国成功的建构物,通过这种方式,彼时的现实矛盾得到有效疏解,也为80年代以后上海的再度崛起提供了意料之外的合法性。
- 李玥阳
- 关键词:视觉呈现
- 失落的主体位置——斯大林格勒战役与俄罗斯战争片
- 2014年
- 前苏联以及俄罗斯电影始终构成中国电影的镜像,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对于前苏联和俄罗斯电影的反思,给自身电影乃至社会的发展提供某种借鉴。近期,一部在俄罗斯本土创造票房纪录,并试图争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影片《斯大林格勒》重新将俄罗斯战争片的强大传统摆在观众面前。
- 李玥阳
- 关键词:斯大林格勒战役战争片中国电影大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