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玮
- 作品数:103 被引量:133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政治法律更多>>
- 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被引量:28
- 2015年
-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应从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这一视角,呈现一部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国现代文学是以"五四"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语言变革为起点的,这场语言革命以及其后各历史阶段的文学语言变迁,对包括形式在内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发展都产生过深度影响,从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演进和主要特征形成的内在根源。深入探讨语言变革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其规律,不仅能揭示语言变迁所营构的普遍的文学创作的语言环境,而且能发现包括文学体裁和文体形式现象、作家的文体选择行为、文学作品的形式特征等历史成因,能对五四白话文运动及其后的一系列新的文学形式和文体现象,作出准确的阐释和评价。这有利于更好总结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经验,并为我们当今文学形式的发展找寻历史的启示意义。
- 朱晓进李玮
- 关键词:文学语言语言变迁中国现代文学
- 一种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固定在光子晶体微球上的核酸适配体序列与其荧光标记互补序列进行杂交,通过加入待测样品,利用芯片扫描仪对加入样品前后的荧光信号进行检测;根据测得的荧光信号的变化值对样品中的赭曲...
- 李建林孙越徐坤李玮徐杰蒋云坤曹斌郑铁松
- 文献传递
- 张贤亮的小说与自我焦虑的解决被引量:1
- 2004年
- 张贤亮的小说对个人历史的重复叙述渗透着他对自我的焦虑。通过对各个时期张贤亮解决该种焦虑的努力的分析,发现作者只能借助外部社会政治话语给予自我的"社会认定性"来解决自我焦虑,而没有个人独立的信仰支撑与精神资源,并认为张贤亮这类作家难以创作出具有持久魅力与经世价值的作品的原因正在于此。
- 李玮
- 关键词:小说文化大革命
- 多重主体的表征:中国网文如何想象后人类意义上的“人-自然”被引量:4
- 2023年
- “后人类”叙事成为近年中国网络文学中盛行的风潮。《恐树症》等网络文学作品通过创造人与动物、植物、真菌、病毒等的“非人复合性”,生成多种视域,重建“人-自然”的语义关系与行动者网络,实现主体与诸多去中心化隐喻的叠加,此种表征超越了“人-自然”的二元结构,形构了具有多重性的“后人类主体”具象。网络文学对于后人类意义上“人-自然”的表征将“后人类”的反思经验化,是后人类理论嵌入现实的重要路径,可以被看作全球化背景下具有先锋性与反思性的文学表达。
- 李玮
- 关键词:网络文学后人类
- 论1936-1942年毛泽东对鲁迅的引用被引量:6
- 2015年
- 1936—1942年间毛泽东从忽视到频频引用鲁迅的复杂过程,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毛泽东为何、如何引用鲁迅,其动机、方式和阐释的功能,展现出毛泽东敏锐的政治和文化论述能力。他逐步选择、引用鲁迅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新文化的方向",建构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在此过程中,引用者毛泽东和被引用者鲁迅之间的历史互文体现着参与20世纪中国现代进程的历史力量之间的关系。
- 李玮
- 关键词:毛泽东中国新民主主义民族精神革命话语
- 一种磁性分子印迹反蛋白石光子晶体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分子印迹反蛋白石光子晶体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微球是先合成能够特异性识别AFB<Sub>1</Sub>的核壳型纳米级磁性分子印迹纳米粒子,再利用该纳米粒子与聚苯乙烯和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自组装成一种...
- 李建林窦梦华洪笑笑李玮朱崇昊李前进刘晓萌
- 基于二氧化钛修饰多孔硅在线富集和检测S层蛋白的生物芯片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钛修饰多孔硅在线富集和检测S层蛋白的生物芯片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生物芯片传感器由二氧化钛修饰的多孔硅为载体,通过微流控技术结合,利用A蛋白将S‑层蛋白单克隆抗体定向固定于二氧化钛修饰的多...
- 李建林荀明月潘道东郑铁松李玮金岩昊李奕辰李亚维刘妍丁志邓杨朱瑞雪蔡婷婷
- 文献传递
- 三十年代政治文化语境与长篇小说结构的发展——以茅盾的创作为中心被引量:1
- 2009年
- 李玮
- 关键词:政治文化心理长篇小说小说结构文化语境
- 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疏水性多孔硅姜黄素微胶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疏水性多孔硅姜黄素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该微胶囊由疏水性多孔硅、姜黄素母液和双蒸水按质量体积比10:1‑1.5:1‑1.5(mg/ml/ml)制备而成。本发明的疏水性多孔硅姜黄素微胶囊可有效...
- 李建林郑铁松张月李玮金岩昊李奕辰李亚维刘妍丁志邓杨朱瑞雪蔡婷婷
- 被压迫民族的“经验”与普遍性再生产——作为李平心的历史主体的“鲁迅”
- 2024年
- 李平心是较早出版鲁迅研究著作的研究者,其研究在1940年代颇具代表性。从对国际资本主义必然导致帝国主义的选择性认知,到以反国际资本主义为主线的中国近现代史叙事,再到为“历史”塑造人格化主体“鲁迅”,李平心塑造的“鲁迅”不是基于文本经验和史料经验形成的,而是一种“修辞化”的主体再造。李平心的“鲁迅”言说实践,呈现了被压迫民族将对特定世界政治结构的选择内化为民族经验的过程。特殊的、地方化的“中国”也许是后殖民主义者一厢情愿的“想象”,从对李平心塑造的“鲁迅”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思考被压迫民族以“普遍性再生产”抵抗“普遍化”的问题。
- 李玮
- 关键词:历史主体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