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林
- 作品数:7 被引量:49H指数:3
- 供职机构: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E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设为哮喘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5例设为对照组,检测哮喘组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及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总IgE含量。结果:哮喘组急性发作期CD3+CD4+细胞含量及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Ig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缓解期较急性发作期显著改善(P<0.01),但与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P<0.01);随访1年期间,哮喘发作次数得分平均(3.56±1.07)分,发作严重程度得分平均(5.19±2.47)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总IgE含量与哮喘发作次数呈正相关(r=0.562,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含量降低,总IgE含量升高,两者在哮喘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 李建木李琼林
-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免疫球蛋白ET淋巴细胞免疫炎症反应
- 新生儿黄疸治疗新体会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间歇性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优劣性。方法选取新生儿黄疸80例(均为足月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和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包括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分析二者的差异。结果两种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在治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明显减少。结论间歇性蓝光照射和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均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是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疗程短,住院费用少,患儿家属容易接受。
- 李琼林
-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 肾母细胞瘤临床细胞病理学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Wilms瘤)的临床表现、细胞病理学特征,提高临床上对该瘤的识别水平。方法分析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2例肾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细胞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例1,男,4岁,左腋下及右腹股沟可触及黄豆大小淋巴结各1枚;腹部隆起可触及包块,细胞病理学检查:针吸标本为血性颗粒状,镜下见猩红色均质物背景,较多小圆形肿瘤细胞,少许小梭形细胞;细胞病理学诊断:小细胞型肿瘤(考虑肾母细胞瘤)。例2,女,3岁半,未触及浅表淋巴结肿大;腹部可触及包块,细胞病理学检查,送检标本为鱼肉状,镜下见均质物背景,见大量弥漫排列的小圆形细胞,少许梭形细胞,可见细胞呈"菊花团"样;细胞病理学诊断:未分化恶性肿瘤(考虑肾母细胞瘤)。结论运用细胞病理学诊断小儿肾母细胞瘤较为少见,需要积累经验,还应注意与神经母细胞瘤、Ewing肉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区分与鉴别。
- 李琼林康劲松李建木许玉兰
-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细胞病理学
- 痰热清与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比较
- 2013年
- 目的观察对比痰热清与丙种球蛋白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探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120例2.6个月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3组,组I为痰热清治疗组,在普通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熟清;组Ⅱ为丙种球蛋白治疗组,在普通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组Ⅲ为对照组,给予普通治疗。观察3组患儿在症状、体征持续时间,治疗效果以及总住院天数上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痰热清治疗组和丙种球蛋白治疗组在发热天数、喘息天数等症状体征上一级总住院天数上均有缩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痰熟清治疗组和丙种球蛋白治疗组在上述指标上差畀不大,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和丙种球蛋白对于治疗耍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均有良好疗效,但是痰热清比丙种球蛋白便宜很多,更能减少患者治疗费用,值得推广。
- 李琼林李建木许玉兰
- 关键词:痰热清毛细支气管炎丙种球蛋白
-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115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61例 ,对照组 5 4例。治疗组每次给予布地奈德 0 .5~ 1.0mg加 0 .5 %沙丁胺醇雾化液 0 .2 5~1.0 0mL ,对照组仅给予 0 .5 %沙丁胺醇雾化液 ,两组均雾化吸入 3 .0 0mL。结果 :治疗组临床控制率 47.5 % ,显效率3 1.1% ,好转率 16.4% ,总有效率 95 .1% ;对照组临床控制率 3 3 .3 % ,显效率 2 9.6% ,好转率 2 4.1% ,总有效率 87.0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患儿急性发作临床疗效确切 ,起效迅速 。
- 易桃源李建木李琼林艾志龙姜毅
- 关键词: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哮喘雾化吸入急性发作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最佳剂量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9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接受大剂量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B组患儿接受中等剂量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C组接受小剂量蒲地蓝口服液治疗,观察三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C组患儿体温复常时间为(69.13±14.72)h,明显长于A、B两组(P〈0.05);同时C组患儿白细胞复常时间为(84.27±10.93)h,均长于A、B两组(P〈0.05);C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0.00%,明显低于A、B两组(P〈0.05)。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建议采用中剂量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方案治疗,其疗效好,患儿体温复常时间快,白细胞计数稳定时间短,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李琼林
- 关键词: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临床研究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咽 结合膜热疗效。方法 :将 12 0例咽 结合膜热随机分为两组 ,更昔洛韦组、病毒唑组各 6 0例。更昔洛韦组给予更昔洛韦 10mg·kg·d- 1 静滴 ,每日 1次治疗 ;病毒唑组给予病毒唑 10mg·kg- 1 ·d- 1 静滴 ,每日 1次治疗。两组均计数发热天数及结合膜炎治愈天数 ,同时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 :更昔洛韦组平均发热天数为 (2 .0 2± 0 .4 2 )d ,明显少于病毒唑组 (4 .87± 0 .38)d(P <0 .0 1)。眼结合膜炎持续时间 ,更昔洛韦组为 (3.4 5± 0 .76 )d ,明显少于病毒唑组 (5 .74± 0 .82 )d(P <0 .0 1)。两组药物治疗过程中仅少数病人表现轻度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停药后症状缓解。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咽 结合膜热疗效显著 ,明显优于病毒唑。
- 易桃源李建木李琼林艾志龙徐之良
- 关键词:更昔洛韦小儿咽-结合膜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