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军 作品数:7 被引量:113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当归多糖铁复合物在缺铁性贫血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药动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比较当归多糖铁复合物(APIC)在缺铁性贫血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为优化临床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低铁饲料并辅以定期放血法建立缺铁性贫血模型,缺铁性贫血大鼠与正常大鼠分别随机分为APIC低、中、高剂量(5.83、8.75、17.5 mg/kg)组,ig给药,以原子吸收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清铁浓度,用DAS 2.0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并采用SPSS 13.0软件对同剂量组的缺铁性贫血大鼠和正常大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t检验。结果 APIC在两种不同生理状况下大鼠的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3个剂量组的缺铁性贫血大鼠的血清铁浓度在4 h以后均显著高于健康大鼠,3个剂量组的CL/Ft、1/2β与正常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只有高剂量组的t1/2α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APIC在缺铁性贫血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与剂量有一定的关系。 刘金玉 张玉 王凯平 李石军 刘茂昌 曾芳关键词:药动学 缺铁性贫血 一大分子量香菇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从香菇子实体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分子量在4.0×105 Da以上的精制香菇多糖。方法用碱提-醇沉法提取香菇粗多糖,设计正交试验优化碱提工艺,并通过脱色、超滤分离纯化得到分子量在4.0×105 Da以上的精制香菇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总糖量,高效凝胶色谱法测定分子量,紫外光谱检测蛋白质和核酸。结果正交试验证实碱的浓度是影响提取工艺的主要因素,最优碱提工艺为提取温度为25℃,碱的质量分数为5%,提取时间为24 h,苯酚-硫酸法测定超滤后香菇多糖的含糖量为95.00%,高效凝胶色谱法测定香菇多糖的重均分子量为6.054×105 Da,紫外光谱中在260 nm、280 nm波长处没有吸收峰。结论碱提-醇沉法提取香菇粗多糖工艺简单,纯化后的香菇多糖为分子量均一的多糖组分,不含核酸和蛋白质,为以后的结构研究和药理药效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石军 张玉 王凯平 郭丹 辜明关键词:香菇多糖 碱提 正交试验 分离纯化 当归多糖铁复合物在大鼠体内2种不同吸收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通过当归多糖铁复合物(APIC)2种不同方式给药来探讨其在大鼠体内以游离铁离子形式吸收与直接以多糖铁复合物分子形式吸收这2种不同吸收途径。方法:分别进行正常大鼠APIC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药和十二指肠给药实验。以原子吸收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清铁浓度,用DAS2.0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APIC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且在本实验所采用剂量范围AUC随着剂量的增加也相应增大。同等剂量灌胃给药,不加抗坏血酸组AUC比加抗坏血酸组AUC稍大。且APIC能以多糖铁复合物分子形式被十二指肠吸收。结论:APIC既能以游离铁离子形式又能以多糖铁复合物分子形式被十二指肠吸收。 刘茂昌 张玉 王凯平 刘金玉 李石军 曾芳关键词:灌胃给药 药动学 房县小冬菇中香菇多糖的精制、结构鉴定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香菇为药食两用真菌,含有多种药用成分,特别是其中的香菇多糖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和抗氧化等功能。香菇多糖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因其毒副作用小、疗效好,具有重要的开发和研究的价值。本实验以房县小冬菇(香菇属)为原料,采... 李石军关键词:香菇多糖 抗肿瘤活性 我国三甲医院肿瘤内科医护人员对癌痛管理认知现状的调查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调查我国三甲医院肿瘤内科医护人员对癌痛管理的认知现状和对进一步完善管理的需求,为推进癌痛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3-6月期间,采用公开的在线调查形式,以网络社交软件(微信)为媒介向全国推广,从事或参与过癌痛管理的医师、护士均有资格填写调查问卷,共有1 600名三甲医院的医护人员参与调查。结果医护人员癌痛管理的实践能力表现均一般(医师得分为61.38±17.19,护士得分为69.72±16.08)。癌痛相关知识的认知方面,医师的得分明显高于护士(76.58±13.00 vs68.26±13.11,P<0.01)。医师和护士对药师的整体评价较好(79.07±21.29vs80.99±20.25),需求较高;对先进癌痛管理手段的需求也较高,得分分别为82.10±31.89和85.30±28.91。结论我国三甲医院肿瘤内科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对癌痛管理相关知识了解也不够深入,建议继续开展癌痛规范化治疗的知识培训,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临床药师加入癌痛管理团队,建立癌痛多学科诊疗模式,引进先进癌痛管理手段,以加强癌痛管理力度,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罗娟 刘金梅 李石军 王聪 汪汉香 张玉 史琛关键词:医护人员 临床药师 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治疗重症感染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9 2014年 目的评价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在重症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和CNKI等数据库,纳入比较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在相同给药剂量、给药方案下治疗重症感染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 Man 5.2.6软件对入选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3055例重症感染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美罗培南相比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在治疗重症感染中的临床有效率高[RR=1.03,95%CI(1.00,1.06)]。在临床治愈率[RR=1.04,95%CI(1.00,1.10)]与细菌清除率[RR=1.02,95%CI(0.97,1.07)]方面,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汀相当。美罗培南组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相比于亚胺培南/西司他汀组的13.6%[RR=0.85,95%CI(0.70,1.02)],但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在亚胺培南/西司他汀组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美罗培南在重症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有效率略优于亚胺培南/西司他汀,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亚胺培南/西司他汀。 刘茂昌 葛苗苗 陈渝军 李石军 汪洋关键词:美罗培南 重症感染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