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武 作品数:25 被引量:67 H指数:5 供职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化学工程 更多>>
新型1,2,3,4-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四氢异喹啉类抗真菌化合物。方法:以3,4,5-三甲氧基苯乙胺为起始原料,经Pictet—Spengler反应、中和反应、取代反应、酸性裂解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进行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结果:设计合成了12个新型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12个目标化合物均为首次报道。所有目标化合物均有抗真菌活性,其中化合物6~8、10~12对4种测试菌的抗菌活性均强于或相当于氟康唑。结论:设计合成的目标分子是一类新型的抗真菌化合物。此类化合物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朱驹 周有骏 吕加国 李耀武 郑灿辉 陈军 蒋庆锋关键词:抗真菌药 新型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真菌和抗生育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1设计合成新型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寻找具有抗真菌和抗生育双重作用的化合物,为研究具有抗真菌作用的避孕药物提供先导结构。方法:以3,4-二甲氧基苯乙胺为原料,经Pictet—Spengler反应、碱中和、取代反应、HBr裂解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并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和杀精实验。结果:共合成14个目标化合物,它们是2-正辛烷基-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盐酸盐(1)、2-正壬烷基-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盐酸盐(2)、2-正癸烷基-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盐酸盐(3)、2-正十二烷基-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盐酸盐(4)、2-正十二烷基-6,7-二乙酰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盐酸盐(5)、2-正戊烷基-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6)、2-正己烷基-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7)、2-正庚烷基-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8)、2-正辛烷基-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9)、2-正壬烷基-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10)、2-正癸烷基-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11)、2-正十二烷基-6,7-二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12)、2-正十四烷基-6,7-二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13)、2-十六烷基-6,7-二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14),其中化合物5~14均未见文献报道。实验结果显示,所有目标化合物均有抗真菌活性,6个目标化合物具有抗真菌和抗生育双重作用,其中化合物11、12的活性最强。结论:发现一类具有抗真菌和抗生育双重作用的新型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为研究开发具有抗真菌活性的避孕药提供了先导结构。 吕加国 周有骏 朱驹 姜远英 郑灿辉 曹永兵 李耀武 蒋庆锋 梁蓉梅关键词:抗真菌药 避孕药 我院皮肤科抗组胺药物的处方分析研究 被引量:4 2009年 抗组胺药物指能与内源性组胺竞争性的与组胺受体结合,从而拮抗组胺过分释放而产生各种病理效应(毛细血管扩张以及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分泌粘液以及产生瘙痒感)的药物。虽然已发现存在四种组胺受体亚型,但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只有受体1抑制剂和受体2抑制剂。对于皮肤科而言又以受体1抑制剂的为主,常用来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如荨麻疹、湿疹等)和某些具有瘙痒症状的非变态性皮肤病(如瘙痒症等)。 李耀武 张华 赵红 王文娟 李莺 徐林林 黄进 张福成关键词:抗组胺药物 皮肤科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毛细血管扩张 瘙痒症状 平滑肌痉挛 新型咪唑酮类抗肿瘤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是一类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化合物。该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右式,其中X可以为-NH-或者-O-。R基团为各种取代的苯环、萘环、吲哚环。芳环上基团的取代位置不限,可以是2位、3位和4位。取代可以是单... 周有骏 李耀武 朱驹 吕加国 郑灿辉 栗亚男 唐辉 陈军 杨辉文献传递 2-吲哚酮类VEGF受体2抑制剂的分子对接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2007年 目的:研究VEGFR2抑制剂与靶酶的作用机制,为设计新型抑制剂建立理论模型。方法:应用AutoDock3.05对接2-吲哚酮类抑制剂到靶酶的活性腔,然后以抑制剂的对接构象为基础,在Sybyl6.9中建立抑制剂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parative of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Co 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parative of molecular si milarity indexanalysis,Co MSIA)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结果:对接构象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统计指标Q2均大于0.5。结论:所得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对于设计新型化合物具有指导意义。 陈军 吕加国 张万年 宋云龙 郑灿辉 李耀武 盛春泉 朱驹 周有骏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分子对接 一类二取代咪唑酮类抗肿瘤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是一类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化合物。该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Image file="D2009101948265A00011.GIF" he="180" imgContent="undefine... 周有骏 栗亚男 朱驹 吕加国 李耀武 郑灿辉 唐辉文献传递 基于微管蛋白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研究 肿瘤目前已是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全球每年新发病人数已超过1000万,而死亡人数也上升到了700万以上。而且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得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仅逐年上升,同时还逐渐呈... 李耀武关键词:抗肿瘤药物 微管蛋白抑制剂 结构特征 文献传递 秋水仙碱位点抑制剂的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寻找秋水仙碱结合位点抑制剂的结构特征。方法:将对接得到的8种不同结构抑制剂的结合构象进行叠合匹配,并结合已有的SAR结论来探讨。结果:整个结构由两个疏水基团A、B以及之间的桥链部分组成,但是在空间上A和B必须处于桥链的同侧。A基团的体积以及氢键受体基团的存在对活性有较大影响,B需为平面环且宜连接极性基团以增强结合,而桥链部分可以为1~4个长度的原子但以sp2杂化类型最佳。结论:研究得出的结构特征为设计新的秋水仙碱位点抑制剂提供了直观、简便的参考。 李耀武 周有骏 朱驹 郑灿辉 陈军 唐辉 栗亚男关键词:微管 秋水仙碱 药效团 分子对接 一类新型二取代咪唑酮类抗肿瘤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是一类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化合物。该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Image file="200910194826.5_AB_0.GIF" he="300" imgContent="undefined... 周有骏 栗亚男 朱驹 吕加国 李耀武 郑灿辉 唐辉作用于微管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005年 以微管为作用靶点的药物是一类重要的抗肿瘤药物。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良好的治疗效果使其一直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 ,有关它们的作用机制、结合构象、结合位点及构效关系得到了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综述了这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李耀武 周有骏 朱驹关键词:癌细胞 有丝分裂 微管 抗肿瘤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