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 作品数:14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 地下工程救灾的岩体无缆应急通讯技术与装备研究
- 我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每时每刻约有150万矿工在地下作业,一旦发生事故,紧急报警、人员撤离、搜寻救护目标等都要求准确、及时、高效地进行通信联络。但是有线通信线路在事故发生时易遭破坏,因此应急无线通信在现代地下工作环境中,...
- 李萍叶霞
- 关键词:煤矿安全抢险救灾无线通讯系统
- 文献传递
- 井下无缆通信中谐变电偶极子的场
- 无线通信是地下工程如煤矿开采中重要的通信方式之一。特别是在灾害发生,其他通讯方式失效时,无线通信往往成为应急情况下唯一的联系方式。井下通信机采用偶极式发射与接收,但在有耗大地媒质中,使得井下通信的偶极场与通常经由空中发一...
- 王勇李萍叶霞
- 关键词:通信距离
- 文献传递
- 基于微震监测的工作面底板破坏曲面提取方法
- 2024年
- 我国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但水害事故是矿井主要灾害之一,准确预测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底板破坏程度是承压水上采煤水害防治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葛泉矿东井地质特征和11916工作面具体情况,利用“井-地-孔”联合微震监测技术,对回采中底板破坏过程进行监测,在微震定位的基础上,采用微震事件数量直方图和密度图的统计方法,初步获得底板破坏深度为15 m;根据地质数据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并划分均匀网格,结合微震发生位置、释放能量及数量等震源参数,计算每个网格的能量密度,采用MC算法最终获得底板破坏曲面。结果表明,底板破坏深度不仅与微震事件数量有关,还与微震释放能量、破坏半径以及巷道底板起伏有关,从底板破坏曲面分析得出回风巷道底板破坏深度约为10 m,运输巷附近底板破坏深度约为15 m。最后,将其与钻孔压水试验测试得到的数值对比,证明基于微震监测底板破坏曲面预测方法能更加准确、精细获得底板破坏分布情况。
- 李萍姜旭段建华丛琳
- 关键词:导水通道微震监测压水试验
- 煤层地震反射波的形成机制及煤厚反演
- 戚敬华李萍
- 该项目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煤层反射波形成机制的新认识,推导出采用包含反射波振幅、频率、带宽特征的直接反演煤层厚度的方法。该反演方法的应用条件是煤层厚度小于反射波主波长的四分之一和反射波波形在横向上稳定。由地震反...
- 关键词:
- 井下无缆通信中谐变电偶极子的场
- 无线通信是地下工程如煤矿开采中重要的通信方式之一.特别是在灾害发生,其他通讯方式失效时,无线通信往往成为应急情况下唯一的联系方式.井下通信机采用偶极式发射与接收,但在有耗大地媒质中,使得井下通信的偶极场与通常经由空中发-...
- 王勇李萍叶霞
- 关键词:井下通信通信距离
- 文献传递
- 便携式岩层通信机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煤矿井下的便携式岩层通讯机。在现在的煤矿井下通讯中,仍然采用着传统的有线通讯技术方式,当煤矿发生重大事故时,通讯系统遭受到严重破坏,无法及时地向地面传递信息,常使得地面无法及时掌握到受灾的真实情况,失去...
- 王勇张仲礼李萍叶霞冯宏王信文蔡栓荣
- 文献传递
- 煤矿井下双工数字式岩体通讯技术及装备
- 王勇张仲礼李萍蔡栓荣叶霞冯宏王信文田永华张涛吴迪秦宏刚
- “煤矿井下双工数字式岩体通讯技术及装备“是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2004EG122130。项目2004年立项,执行期为2004年至2006年。项目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超低频电磁波的岩体传播理论,研...
- 关键词:
- 关键词:通信机矿井岩体煤矿井下
- 煤矿导水含水地质超前80m实时预测技术
- 王信文冯宏王继矿李萍吴迪王勇张典荣翟奇罗奕冷胜友石亚丁高小伟张鹏刘广亮高志宏张卜文蒋其平
- 采掘工作面前方导含水地质条件不清是导致煤矿井下水害频发和采掘效率低的关键。该项目正是为解决煤矿及交通、铁路、水利等行业急需的大距离超前导含水地质体超前预测设备及方法技术。该项目开发了导含水地质体超前探测技术方法、先进的探...
- 关键词:
- 关键词:煤矿预测技术
- 基于SMS(短消息)通信的水文长观孔的远程监测系统设计被引量:9
- 2006年
- 论述了远程水文监测系统的方案设计、系统组成、硬件配置、软件设计、工作原理、功能以及技术性能。该系统通过采集子站,将采集的数据整理后由GSM手机模块发送到监测中心进行处理,绘制出相应的曲线,并打印成报表。如果出现异常,则直接将相应信息发送到维修人员的手机上。监测中心还可以对采集子站进行远程参数设置、定时采集和电池电量等相关参数的监测。
- 陈万胜王继矿张福平李萍
- 关键词:远程监控系统设计短消息
- 地下工程救灾的岩体无缆应急通讯技术与装备研究
- 我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每时每刻约有150万矿工在地下作业,一旦发生事故,紧急报警、人员撤离、搜寻救护目标等都要求准确、及时、高效地进行通信联络。但是有线通信线路在事故发生时易遭破坏,因此应急无线通信在现代地下工作环境中,...
- 李萍叶霞
- 关键词:抢险防爆便携机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