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薇

作品数:16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舟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水利工程
  • 4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黄河
  • 3篇河道
  • 3篇分汊
  • 2篇稻瘟
  • 2篇稻瘟菌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水稻
  • 2篇泥沙
  • 2篇连接酶
  • 2篇抗性
  • 2篇广谱抗性
  • 2篇含沙
  • 2篇河床
  • 2篇河床演变
  • 2篇洪水
  • 2篇泛素
  • 2篇泛素连接酶
  • 2篇分汊河道
  • 2篇高含沙
  • 2篇高含沙洪水

机构

  • 16篇浙江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2篇黄河水利科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6篇李薇
  • 7篇胡鹏
  • 4篇贺治国
  • 1篇毕乃双
  • 1篇张一鸣
  • 1篇曹志先
  • 1篇吴保生
  • 1篇王开荣
  • 1篇王远见
  • 1篇韩沙沙

传媒

  • 2篇海洋工程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人民黄河
  • 1篇水力发电学报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第四届世界比...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190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流分汊成因与演变机制研究综述被引量:3
2022年
基于较系统的文献调研,介绍了分汊形成机制如中心沙坝沉积、横向沙坝转换、斜槽切断、复合沙坝切割和河道决口,水沙分配影响因素如汊道几何形态、汊道河床地形、汊道内的水力特性和潮汐等因素,和水沙分配计算方法等主要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以长江中下游分汊河段为例,总结了其分汊河道的水力特征和演变规律。最后探讨了分汊河道研究中还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在分汊形成与演变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
王长金胡鹏李薇李志威
关键词:分汊河道数值模拟方法长江中下游
滩槽地形对高含沙洪水的影响研究
黄河中下游在汛期经常发生高含沙洪水(含沙量大于200kg/m),引起大规模漫滩和河床变形,尤其是主槽形态由宽浅向窄深的转变。然而,目前对于此形态转变的机理及其对洪水过程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考虑概化滩槽河道,利用平面二维水...
李薇苏正华
关键词:高含沙洪水黄河
一个水稻E3泛素连接酶OsBBI1在水稻对稻瘟菌广谱抗性中的作用研究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UPS)是一类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激素应答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转录后修饰蛋白降解途径。最近的研究表明,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UPS对植物抗性反应调控...
李薇
关键词:泛素水稻稻瘟菌胼胝体
文献传递
中国比较高等教育著作研究60年:1949-2009
本文从研究阶段、内容、视角等角度出发,对1949年至2009年我国比较高等教育著作研究的历程进行回顾与反思,以期在今后比较高等教育研究能获得更大的关注和支持。
李薇
特征流量级对窜沟形成和发展影响的数值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分汊河道心滩常常出现窜沟,使滩体活动性变强,影响河势稳定。窜沟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是对不断变化的径流流量的综合响应,为了探究窜沟对于不同流量级径流响应的敏感程度,基于平面二维水沙耦合数值模型,研究不同流量级条件下初始为完整高大心滩的冲淤过程,数值再现了窜沟的形成和发展。研究表明,窜沟的形成与发展和特征流量紧密相关:(1)流量较小、水流不能漫滩时,水流走心滩左右两汊的主槽,窜沟无法生成;(2)中等流量、水流能漫滩,但滩面水深较小时,左右两槽水流交换在低洼的滩面发生,冲刷生成窜沟;(3)在大流量下,心滩基本没于水下,左右两槽水流交换减弱,没有窜沟生成。研究结果还显示,在不同的特征流量下,窜沟发生的位置会有摆动,且窜沟生成和发育的特征流量的量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滩体的平面形态。在分汊河道心滩滩体稳定性研究方面,方法及结论具有参考价值。
雷云龙胡鹏曹志先刘怀汉李薇
关键词:分汊河道稳定性
基于孔隙率和局部时间步长的城市洪水模拟被引量:1
2020年
为提高城市洪水模拟的计算效率,在有限体积法框架下,基于能自动捕捉激波、间断的高精度Harten-Latex-van Leer-Contact(HLLC)近似黎曼算子,并结合局部时间步长技术,建立满足静水平衡特性的各向异性孔隙率浅水模型.经典城市洪水模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精确模拟洪水传播过程的复杂流动现象,并能显著提升计算效率:孔隙率方法降低了建筑物周围网格加密的要求,能使计算效率提升一个数量级;局部时间步长技术让每个网格采用尽可能大的时间步长,减少了循环次数,可进一步提升计算效率约2.0~3.0倍.
李薇邹吉玉胡鹏
关键词:浅水方程有限体积法
一个水稻E3泛素连接酶OsBBII在水稻对稻瘟菌广谱抗性中的作用研究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是一类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激素应答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转录后修饰蛋白降解途径。最近的研究表明,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UPS对植物抗性反应调控...
李薇
关键词:水稻E3泛素连接酶稻瘟菌广谱抗性
文献传递
雨洪调蓄公园规划设计与综合评价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内涝和水资源短缺现象日益严重,洪水问题在我国山地较多的城市尤为突出。为降低山地城市因暴雨带来的洪水危害,本研究拟从风景园林学角度出发,以城市雨洪管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为切入点,探讨水...
李薇
关键词:规划设计综合评价
文献传递
高桩码头区域波流耦合泥沙冲淤模拟及动力特性分析——以宁波穿山港为例
2024年
建立了水沙床全耦合的波流耦合数学模型,以探究近海码头区域波流共同作用下动力地貌演变。根据码头区域和码头附近海域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潮位、流速和淤积速率/含沙量验证,验证结果较吻合。分析了码头区域的水动力和泥沙输移特性,揭示了常态条件下码头的群桩阻流特性及后方回淤机理,探究了极端条件下码头的冲淤演变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码头区域潮汐动力作用显著,在常态天气下是码头冲淤的主要控制因素,冲刷主要发生于涨潮期,淤积主要受落潮期控制;台风天气下,强波流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码头区域短期内剧烈冲淤,台风期间,码头下方强烈冲刷,后方轻微冲刷,台风后,码头逐渐回淤;码头群桩显著影响码头区域的水沙动力及地形冲淤过程,群桩阻力降低潮流动力强度,码头区域淤积增强。
李立杰张一鸣李薇胡鹏
关键词:泥沙输移数值模拟
钱塘江河势变迁与径潮流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平面二维水沙床耦合地貌模型,反演了1958年1月至1964年12月连续枯水年期间钱塘江尖山河段的主槽摆动过程,揭示了河势由顺直到弯曲的主要演变规律和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在低径流和强潮流作用下,丰水年形成的北部落潮槽逐渐淤积形成浅滩,南部涨潮槽冲刷发展形成南、北两支,两槽间江心滩发育壮大,形成弯曲河势。河床冲淤主要集中在前两年内,潮汐周期内涨潮初期冲刷、涨憩和落潮初期淤积,区域淤积泥沙主要来源于下游杭州湾,北槽前期淤积为落潮型淤积,后期为涨潮型淤积。河势变化使得区域潮差增大潮动力增强,南槽涨落潮流速显著增大。顺直河势下,江心滩南北两侧分流比差异不大,涨潮期间南侧略高、落潮期间北槽略高。弯曲河势下,南槽水深和纳潮量增加,涨、落潮分流比均显著增大至75%以上。
陈茁李薇胡鹏贺治国
关键词:分汊河床演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