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金辉

作品数:15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陕西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气象局重点科研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防雹
  • 6篇雹云
  • 5篇雷达
  • 5篇冰雹
  • 5篇冰雹云
  • 4篇探空
  • 4篇雷达回波
  • 4篇回波
  • 3篇人工防雹
  • 3篇层状云
  • 2篇探空仪
  • 2篇气象
  • 2篇块冰
  • 2篇火箭
  • 2篇降水
  • 2篇防雹作业
  • 2篇层状云降水
  • 1篇滴谱
  • 1篇对流性
  • 1篇对流性暴雨

机构

  • 11篇陕西省气象局
  • 7篇宝鸡市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吉林省人工影...
  • 1篇陕西省人工影...

作者

  • 15篇李金辉
  • 5篇田显
  • 4篇罗俊颉
  • 3篇岳治国
  • 3篇梁谷
  • 3篇贺文彬
  • 2篇陈保国
  • 2篇马振华
  • 1篇王瑾
  • 1篇贾玲
  • 1篇周旭
  • 1篇陈万奎
  • 1篇陈闯
  • 1篇乔友刚
  • 1篇严采蘩
  • 1篇张镭
  • 1篇孙海燕
  • 1篇栗珂
  • 1篇樊鹏
  • 1篇李燕

传媒

  • 4篇高原气象
  • 4篇陕西气象
  • 1篇气象
  • 1篇大气科学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第26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199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宝鸡地区强对流暴雨与冰雹的对比分析
1996年
宝鸡地区强对流暴雨与冰雹的对比分析朱振凯,李金辉,郭丰朝(宝鸡市气象局宝鸡·721006)局地强对流暴雨与冰雹共同的特点是:来势猛、强度大、持续时间短。在防雹工作中,利用高、低层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及本站的雷达回波,在对流发展初期,准确及时地加以区别...
朱振凯李金辉郭丰朝
关键词:强对流暴雨冰雹天气对流性暴雨冰雹云副热带高压水汽含量
宝鸡市陇县人工防雹作业效益评估
为了科学实施人工防雹作业,减轻冰雹灾害损失,采用效果检验方法中的对比方法,分析了2003—2007年五年防雹作业前后711雷达回波的平面、高度变化,结果显示五年防雹作业后雷达图平面显示云团分散,高度显示云顶高度、45dB...
李金辉
关键词:防雹
文献传递
两块冰雹云催化防雹效果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为了研究防雹技术、客观评价人工防雹效果和减轻冰雹灾害损失,采用物理效果检验方法中的对比方法,分析了2007年7月24日两块冰雹云防雹作业前后动态雷达回波特征。对雹云A实施防雹作业1次,最大回波强度减少10 dBz,45 dBz回波顶部高度降低0.8 km,云体加宽、减弱。平面显示,回波面积扩大,云体分裂,移动停止,并与后面的云团反向合并。对B块冰雹云实施防雹作业4次,作业后云顶高度下降范围1.3~0.4 km,平均降低0.85 km;45 dBz顶部高度下降0.9~0.4 km,平均降低0.65 km。平面显示:前2轮作业后,云体分裂成2个单体,面积增大,第3、4轮防雹作业后云体面积继续扩大、分裂。两块冰雹云的高炮人工防雹作业有效。
李金辉岳治国李家阳杜桂林孙海燕
关键词:防雹效果雷达回波冰雹云
基于火箭探空资料的冰雹云内部结构个例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利用探空火箭、新一代天气雷达和气象探测资料对2015年7月17日延安宝塔区冰雹云进行了综合探测,结果表明:(1)当日08:00(北京时,下同)500 hPa河套低涡分裂东移,有较强冷平流且移动速度较快,地面14:00升温明显造成了这次降雹。(2)偏后位置的冰雹云内部温、湿条件以及对流指数(Tg)、整层比湿积分(IQ)、总指数(TT)均小于外部的自然大气;层结稳定度指数(K)、抬升指数(LI)、沙氏指数(SI)冰雹云内部比外部自然大气偏小;热力参数风暴强度指数(SSI)冰雹云内部低于外部自然大气;冰雹云内部能量参数(CAPE)明显低于自然大气;冰雹云内部0℃层高度低于冰雹云外部自然大气。(3)火箭探测的位置偏冰雹云后部,冰雹云由低层到高层风向呈逆时针变化,探空仪摆动明显,-20℃温度层偏高,气流较强,整层偏下沉气流。(4)冰雹云0℃附近,在温度区间-1.8~5.0℃、厚度1.0 km范围内有最大湿度区,湿度达80%以上,最大湿度87.1%,为冰雹的形成提供了水汽条件。(5)紧贴0℃下正温区,有最大水平风速为19 m s^-1急流,厚度为0.022 km。在温度区间-4.8~5.0℃、厚度1.6 km范围内维持13 m s^-1以上水平风速,为冰雹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场条件。(6)在温度区间-8.7^-9.2℃、厚度0.2 km,有小于或等于2 m s^-1弱风区;弱风区下方,在温度区间-4.6^-8.8℃、厚度0.889 km有上升气流,平均上升速度1.79 m s^-1,最大上升速度4 m s^-1,这种配置为冰雹的生长提供了环境场。
李金辉田显田显
关键词:冰雹云内部结构气象要素
探空和毫米波云雷达探测云高一致性的时空匹配原则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利用探空检验毫米波云雷达的测云能力时,探空气球的漂移偏差造成二者观测的误差不可忽视.因此,在二者探测云结构对比时,提出筛选二者样本的时间匹配和空间匹配原则,可有效减小探空气球漂移偏差引起的误差.通过分析西安泾河气象站2017年8月17日至2018年12月31日长达508天的探空和毫米波云雷达观测的共406组云底和云顶高度样本,结果表明,同时使用时间和空间匹配原则筛选探空和云雷达的云高样本时,二者观测的相关系数显著提高,有效减小探空漂移引起的误差.二者观测的云底和云顶高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从未使用时空匹配原则筛选样本的0.70和0.66提高到0.98和0.97,均方根误差分别从未使用的2009 m和2148 m减小到602 m和708 m,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从未使用的47%和47%降低到14%和9%.筛选样本时仅使用时间匹配原则就可以大幅提高二者观测云底高度的相关系数,平均相关系数从未使用的0.35提高至0.86,时间匹配原则筛选样本对于提高二者观测云底高度的一致性非常有效.在筛选二者观测云顶高度时,必须同时使用时间和空间匹配原则才能有效提高二者观测一致性.无论有没有使用时空匹配原则筛选样本,探空观测到的云底和云顶高度均比云雷达观测到的高.另外,探空和云雷达观测的云底和云顶高度的相关系数不随二者相对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有助于评估毫米波云雷达对云宏观垂直结构的探测能力.
王瑾王瑾王瑾张镭岳治国李燕李燕岳治国丁婕
冰雹云提前识别及预警的研究被引量:54
2007年
利用雷达强回波45 dBZ高度和降雹日08时月平均零度层高度,对1991—2003年宝鸡雷达站观测的165 d 231块对流云数值拟合,得出了识别冰雹云的指标:处于发展中的对流云,雷达强回波45 dBZ高度大于或等于多年降雹日08时零度层月平均值的2.9 km,将有冰雹酝酿形成。对降雹造成灾害的雷达回波分析表明:雷达强回波的45 dBZ平均底部越高、提前识别的时间越长,顶部越高距离降雹时间越短,冰雹的形成是雷达强回波从云体的中部开始向上下扩展而成。该识别冰雹云方法对单体降雹平均提前识别12 m in,而对超级单体平均提前识别18 m in,对多单体、飑线中超级单体的降雹具有提前预警的作用,平均提前预警时间22 m in。
李金辉樊鹏
关键词:雷达回波预警冰雹云
2003年春季陕西省层状云降水的雨滴谱特征被引量:19
2012年
文章给出了陕西省春季(2003年)层状云降水雨滴谱部分特征,这些特征与降水天气系统密切相关。降水产生于混合云,各层系统配置适当,有较厚冷层云和相接的暖层云,雨滴数浓度大可达10~3m^(-3),雨滴谱较宽可达0.32 cm。反之数浓度较小(10~2m^(-3),谱较窄(0.22 cm)。其中直径0.1 cm以下雨滴谱约占总浓度的80%以上,而对雨强的贡献小于20%。0.1~0.2 cm雨滴是雨强的主要分量,它平均占48%~77%。雨滴谱多数呈非单调下降分布,三参数分布n(D_i)=n_0D~αe^(-λD)明显优于指数分布n(D_i)=n_0e^(-λD)。
罗俊颉贺文彬李金辉严采蘩陈万奎
关键词:春季层状云雨滴谱
陇县防雹作业前后雷达回波变化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为了科学实施人工防雹作业,减轻冰雹灾害损失,采用对比方法,分析了2003—2007年5 a人工高炮防雹作业前后711雷达回波的高度变化、45 dB z回波高度变化、雷达回波强度变化,结果显示防雹作业后雷达高度显示上云顶高度平均降低1.26 km、45 dB z平均高度降低1.85 km、雷达回波最大强度平均降低了6.0 dB z,表明高炮人工防雹作业有一定的效果。
李金辉
关键词:人工防雹
一次提前防雹试验及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为了科学实施人工防雹作业,减轻冰雹灾害损失,采用效果检验方法中的对比方法,分析了2007年7月24日两块冰雹云防雹作业前后711雷达回波的平面、高度变化,结果显示五次防雹作业后雷达图平面显示云团分散,高度显示云顶高度、45 dBz高度均降低,这次高炮人工防雹作业有效,提前识别冰雹云、集中作业是防雹成功的关键。
李金辉牛卫张科翔王拉善
关键词:防雹
陕西关中地区层状云降水及雷达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作为人工增雨的一项基础工作,利用陕西关中地区宝鸡等3个雷达站附近共12个气候站1998-2007年2~11月的降水及雷达实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层状云降水及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1)关中地区人工增雨的适宜时段为每年的2月5日~11月15日;(2)对层状云降雨的天气形势和雷达回波进行了分类;(3)统计分析了宝鸡雷达站稳定性层状云降雨和混合性层状云降雨雷达回波的最大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度、冷层厚度、暖层厚度、融化层厚度、融化层高度等特征;(4)春、秋季稳定性层状云及混合性层状云冷层厚度大于暖层厚度一倍以上,云层中水汽条件较好,更适合人工增雨作业。
李金辉罗俊颉梁谷田显陈保国
关键词:人工增雨层状云雷达回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