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铭韬

作品数:14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央戏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9篇电影
  • 4篇戏剧
  • 3篇场域
  • 2篇电影节
  • 2篇影像
  • 2篇文化
  • 2篇教育
  • 2篇访谈
  • 2篇本真
  • 1篇大学生戏剧节
  • 1篇导演
  • 1篇低成本电影
  • 1篇电影发展
  • 1篇电影教育
  • 1篇电影作品
  • 1篇东西方
  • 1篇东西方文化
  • 1篇独立电影
  • 1篇新媒体艺术
  • 1篇信仰

机构

  • 14篇中央戏剧学院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美国纽约大学
  • 1篇燕京理工学院

作者

  • 14篇李铭韬
  • 1篇王楠

传媒

  • 4篇艺术评论
  • 2篇当代电影
  • 2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电影文学
  • 1篇电影艺术
  • 1篇戏剧(中央戏...
  • 1篇电影新作
  • 1篇艺术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构建学院派戏剧演出场域——略论2012年ATEC的几台戏
2012年
作为一个有力量的、充满有生气的存在,"第七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ATEC)暨第二届亚洲戏剧院校大学生戏剧节"以其一系列精彩的演出为北京乃至中国的戏剧舞台提供了一种极富有学术挖掘潜力的案例。2012年5月17日至22日,在青砖灰瓦充满了旧京风情的中央戏剧学院,来自世界各国的11所戏剧院校共展演了11台戏剧。此番展演并非简单的“成品搬运”,
李铭韬
关键词:戏剧演出学院派场域大学生戏剧节亚洲戏剧戏剧舞台
积跬步·至千里:成为时代的征峰者——“‘高峰’电影作品的探究、追求和打造”论坛综述被引量:1
2022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十四五”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国家电影局也于2021年年底发布了《“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提出:当前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在“2035年建成电影强国”。
李铭韬朱言
关键词:电影作品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
景观社会与本真电影——库斯图里卡访谈被引量:5
2017年
刚刚获颁中央戏剧学院"名誉教授"的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导演,接受了笔者的第三次学术专访。库斯图里卡从"电影与景观社会""民族与国别电影""本真电影"三个角度继续深度阐述了自己的电影观念。访谈中他着重指出:更多的创作资源是隐藏在一个国家的民族底蕴中的。好的电影应当扎根于现实,冲破流行文化的围猎,并力图达成对自己时代的最准确呈现。
库斯图里卡李铭韬
关键词:导演欧洲电影景观社会
革命时代的自我呈现——评《辛亥革命的影像记忆》
2011年
一.历史 在英文中,“历史”一词为“history”,分解开来为“his-story”即“他的故事”;与之相映成趣的是,“神话”一词是“myth”,与“my-thing”即“我的事情”有关,由此可以俏皮地推断,至少从构词角度看,当人们描述他人的事迹时,往往习惯于怀疑,总先假定为他人的事迹只是一个经过加工的“故事”,继而再刨根问底追求真实;而在阐述自己的经历时,则先确定其“事实”性,并有意无意地具有了“神话”的倾向。带着这个不算是方法的方法看待史料,别有一番趣味。
李铭韬
关键词:辛亥革命自我呈现记忆影像故事
元素与方法:小议电影教育中的戏剧被引量:1
2020年
观察中国百年电影发展史,不难发现戏剧的影子始终贯穿其中,理论界对戏与影的争论推动着电影观念和技术的演进,尤其是电影对戏剧的借鉴方式值得深思。戏剧作为元素,为电影提供了基本技法,并依据观演空间而衍生出银幕内镜头的变化性;戏剧作为方法,在叙事结构和场面调度方面的继承创新,使电影容纳了戏剧的社会学作用,产生了跨行业互动与交融。文章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多媒介融合时代中国戏剧电影的发展指明方向。
李铭韬田雨萌
关键词:电影教育戏剧元素
通向本真电影之路 艾米尔·库斯图里卡访谈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从影像阅读的角度入手,对影像信息的阅读层次进行了分析,就影像的"身体信息"及其特质进行了界定与阐述。针对当下数字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数字影像的"身体信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提出"数字影像的诞生是一次激进的革命,它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身体信息,将其空泛化"的观点,并指出"通过多元化的呈现方式,数字影像又以各式模样呈现在观者面前,瞬息间千变万化"。而历史痕迹恰恰是数字影像所丢失的身体信息中最值得人们读解的地方。
李铭韬艾米尔·库斯图里卡
关键词:数字摄影
圣丹斯电影节的模式及其形成场域初探被引量:3
2015年
"圣丹斯电影节"是圣丹斯集团(Sundance LLC)文化产业的"火车头",它与"培养创作力量"、"为大众提供艺术体验"、"寻求资助"等一起构成了圣丹斯学院(Sundance Institute)的主要内容。而圣丹斯学院亦与"圣丹斯院线"(Sundance Cinemas)、圣丹斯频道(Sundance TV)等等联合构成了圣丹斯集团的核心业务。三十多年来,它形成了自己相对稳定的艺术语言、意识形态倾向和商业模式,也为30余部中国影片授予嘉奖,但在笔者看来,它一直都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李铭韬
关键词:电影节独立电影
意境一种:诗化小说的影像习得被引量:1
2020年
1980年以来,中国诗化小说的电影改编促成了一种诗化电影现象。它生发于中国古典传统文化,兼收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为代表的现代化电影语言影响。在由文字向影像转化的过程中,这一系列影片承袭了民族文化中内敛含蓄的精神内核,实现了较高品质的叙事抒情化和影像写意化。考察诗化小说的影像习得,重点研究"意境"在影像中的创造,观察其虚实相生的镜头景语、抒情手段的声音探索以及情景空间的多元蒙太奇重构等方式,为主流叙事增添了一种非常规的可能,拓展了现实主义的电影类型并形成"意境论"的体系基础。
李铭韬田雨萌
关键词:诗化小说诗电影
踔厉奋发赓续前行——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题论坛综述
2023年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文艺工作的战略部署,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中国叙事体系,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设置了“北京策划·主题论坛”系列学术活动。“北京策划·主题论坛”以电影强国建设为统领,打通产学研创各环节,广邀老中青跨代专业人士,以三场“电影强国论坛”、四场“电影大师班”和三场“专题论坛”的形式展开。议题覆盖了表演艺术、电影创作、电影研究、市场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总结回顾近年来中国电影的发展成果,共同探讨新时代电影的发展路径、产业前景,助力电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电影强国建设。
李铭韬郝洁
关键词:大师班中国叙事主题论坛
理论缝隙与现实广场中的教育戏剧被引量:1
2013年
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的提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思潮,它的第一个法则便是"发乎本心"。18世纪后期,哲学家让·雅克·卢梭主张对儿童应当给与必要的教育,因为在卢梭看来,儿童的心性最接近人性的本初——"第一感觉永远是对的",
王楠李铭韬
关键词:教育戏剧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哲学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