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庆华

作品数:67 被引量:157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7篇细胞
  • 27篇白血
  • 27篇白血病
  • 18篇急性
  • 14篇流式细胞
  • 14篇流式细胞术
  • 12篇基因
  • 11篇免疫
  • 10篇脐血
  • 10篇淋巴
  • 9篇体外
  • 9篇细胞因子
  • 9篇骨髓
  • 8篇核细胞
  • 8篇TH17细胞
  • 7篇荧光
  • 7篇荧光原位杂交
  • 7篇原位
  • 7篇原位杂交
  • 7篇淋巴细胞

机构

  • 4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9篇广州医学院
  • 11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67篇杜庆华
  • 35篇毛平
  • 33篇许艳丽
  • 29篇李庆山
  • 21篇王彩霞
  • 19篇应逸
  • 15篇莫文健
  • 14篇张玉平
  • 14篇王顺清
  • 14篇谢健晋
  • 10篇邓家德
  • 9篇林秀梅
  • 9篇王汉平
  • 8篇凌艳英
  • 8篇朱志刚
  • 8篇陈晓燕
  • 7篇钟伟杰
  • 6篇陈小卫
  • 6篇邓婷芬
  • 5篇许昕

传媒

  • 9篇白血病.淋巴...
  • 9篇中国热带医学
  • 6篇中华器官移植...
  • 6篇中国实验血液...
  • 4篇临床血液学杂...
  • 4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2篇广东省医学会...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4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多发性骨髓瘤及其微小残留疾病的免疫表型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初诊和微小残留疾病的检测意义。方法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技术,通过CD138或CD38抗原标记识别7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浆细胞,联合CD45、CD56、CD19、CD20、CD117表面抗原标记及胞浆Kappa和Lambda轻链鉴别异常骨髓瘤细胞。结果 44例初诊病例中,CD138在可检测的病例中均呈阳性表达,同时CD19阴性,42例病例(95%)CD45阴性或弱阳性,其他表面抗原标记CD38、CD56、CD20、CD117的检测率分别为98%、93%、45%、41%,胞浆Kappa和Lambda轻链均呈限制性克隆型表达。14例病例用于评估初诊及治疗过程中免疫表型的变化,其中11例病例(79%)出现至少1个及以上异常表型的变化,4例(29%)病例化疗后抗原标记荧光强度显著增加,7例(50%)病例荧光强度显著降低。CD45、CD19、胞浆免疫球蛋白轻链为最稳定的标记,未见显著抗原标记的变化,2例CD38(14%)、7例CD56(50%)、4例CD20(29%)及2例CD117(14%)病例呈现显著的抗原密度的变化。30例已治疗病例用于评估MRD的免疫表型,其中25例检测出异常的瘤细胞,5例病例未见显著的限制性轻链克隆型表达,Kappa与Lambda比值在0.5~2,认定MRD阴性。结论流式细胞术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疗效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胞浆免疫球蛋轻链的检测可提升微小残留检测的正确性。
许艳丽王顺清毛平杜庆华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
兔VX2肝癌介入治疗后早期发生凋亡的流式细胞术检测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插管灌注碘油抗癌药乳液化疗栓塞和单纯灌注化疗后的早期兔肝VX2肿瘤发生凋亡。方法27只新西兰大白兔瘤组织块种植肝VX2肿瘤,A组(n=9)经肝动脉灌注碘油抗癌药乳液,B组(n=9)肝动脉灌注化疗,C组(n=9)肝动脉灌注生理盐水,每组分别在处理后第24h、72h、120h处死实验兔各3只,采用FITC-AnnexinV/PI流式细胞术分析介入处理后早期的肿瘤细胞凋亡。结果肿瘤边缘部的凋亡早期细胞百分率(PapE)与凋亡晚期细胞百分率(PapL)及峰值时间点分别为:A组(9.48±4.58)%、(33.46±8.81)%、24h、72h,B组(4.46±1.47)%、(11.65±3.51)%、24h、24h,C组(2.50±1.39)%、(5.99±1.22)%。肿瘤中心部的PapE、PapL与峰值时间点分别为:A组(16.48±6.32)%、(43.56±18.51)%、24h、72h,B组(7.50±3.10)%、(18.53±14.04)%、24h、24h,C组(5.61±1.92)%、(14.63±12.23)%。结论Lp-THACE诱导肝癌肿瘤细胞早期大量凋亡是其有效的主要作用机制,其诱导凋亡作用明显大于THAI。
陈胜利全毅许艳丽黄子诚陈国东杜庆华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凋亡VX2肿瘤化疗栓塞
成套荧光原位杂交探针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成套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应用,并初步分析染色体异常与其他预后指标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1例初诊CLL患者同时应用序列特异性探针D13S25(13q14.3)、RB1(13q14)、ATM(11q22.3)、p53(17p13.1)及着丝粒探针CSP12(12p11.1-12q11.1)进行间期FISH检测,分析患者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同时分析染色体异常与CLL患者年龄、性别、Binet分期、CD38表达及乳酸脱氢酶(LDH)间的相关性,并对生存情况进行初步观察.结果 21例CLL患者中,13例发现有染色体异常(61.90%),其中11例为单条染色体异常,1例为2条染色体异常,1例为3条染色体的复杂异常.按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的高低依次为13q14-9例(42.86%)(其中D13S25单独缺失7例,D13S25和RB1同时缺失2例),+123例(14.29%),11q22-(ATM缺失)2例(9.52%),17p13-(p53缺失)2例(9.52%).染色体异常与患者年龄、性别、Binet分期、CD38表达以及LDH水平未发现相关性.结论 成套探针FISH技术能够快速、敏感、准确地检测CLL患者的染色体异常.
应逸陈晓燕杜庆华王汉平谢健晋陈小卫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
转录因子IRF8抑制Th17细胞分化并减轻T细胞免疫介导的小鼠结肠炎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转录因子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家族与Th17的发育密切相关,近年来发现Th17细胞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IRF8对Th17发育及T细胞转染免疫介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的影响。方法:(1)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野生型(WT)或IRF8全基因敲除(IRF8-/-)小鼠脾脏和淋巴结的naive CD4+T细胞(CD4+CD62L+CD44low),在Th1、Th2或Th17极化的条件下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和Th17的比例。(2)建立实验性肠炎模型: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WT或IRF8-/-小鼠中的脾脏和淋巴结中CD4+CD25+Treg,WT小鼠的CD4+CD45RBhiT细胞单独或者分别联合WT或IRF8-/-小鼠的CD4+CD25+Treg腹腔注射给RAG1-/-小鼠;WT或IRF8-/-小鼠的naive CD4+CD45RBhiT细胞腹腔注射给RAG1-/-小鼠;观察上述小鼠每周体重的变化,第5周时处死小鼠,进行结肠炎病理评分和肠系膜淋巴结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1)IRF8-/-较WT的naive CD4+T细胞在极化条件下向Th17细胞分化更明显(P<0.01),而对Th1和Th2细胞的分化无影响(P>0.05)。(2)CD4+CD45RBhiT细胞转染给RAG1-/-小鼠,IRF8-/-较WT供体鼠引起的RAG1-/-小鼠体重显著降低(P<0.05),结肠炎评分显著增高(P<0.05),且肠系膜淋巴结中IL-17+CD4+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1),而IFN-γ+CD4+和Foxp3+CD4+细胞比例无影响(P>0.05);IRF8-/-小鼠的CD4+CD25+Treg对WT小鼠CD4+CD45RBhiT细胞转染给RAG1-/-小鼠诱发的免疫介导的结肠炎显示出正常的免疫抑制作用。结论:转录因子IRF8基因敲除促进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促进转染naive CD4+T细胞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的发生,IRF8基因敲除小鼠Treg细胞免疫抑制功能正常。
李庆山杜庆华谢健晋邓家德余碧珍江雪杰孟凡义
关键词:实验性肠炎免疫介导TH17细胞
青蒿琥酯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SHI-1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2011年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SHI-1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的影响。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非细胞毒性浓度(5、10、20ng/m1)青蒿琥酯作用SHI-1细胞后培养上清液VEGF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有或无青蒿琥酯作用时,SHI-1细胞表面VEGFR-1及VEGFR-2阳性表达率。结果培养24、48h后,无青蒿琥酯作用的SHI-1细胞培养上清液VEGF质量浓度分别为(980.3±2.2)、(982.4±2.3)Pg/ml,VEGFR-1表达率分别为(5.40±3.11)%和(4.45±2.85)%,VEGFR-2表达率分别为(13.90±2.26)%和(13.95±1.96)%。5、10、20ng/ml青蒿琥酯作用24h后,SHI-1细胞培养上清液VEGF质量浓度分别为(234.6±1.8)、(114.9±1.6)、(108.8±1.5)Pg/ml,作用48h后分别为(62.3±1.7)、(60.9±1.6)、(32.7±1.7)Pg/ml,与培养相同时间无青蒿琥酯组相比,VEGF浓度明显下降(均P〈0.05),且相同浓度青蒿琥酯作用24h与48h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10、20ng/ml青蒿琥酯作用24h,VEGFR.1阳性率分别为(4.30±2.21)%、(4.20±1.37)%和(3.90±1.86)%,作用48h后分别为(3.80±2.87)%、(3.60±1.73)%和(3.00±1.82)%,相同作用时间不同浓度青蒿琥酯组间及相同浓度作用不同时间组间VEGFR-1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作用24h后,SHI.1细胞VEGFR-2阳性率分别为(4.40±1.15)%、(3.10±0.68)%和(1.104-0.72)%,作用48h后分别为(3.00±1.68)%、(2.20±0.93)%和(0.60±0.92)%,3个不同浓度青蒿琥酯作用相同时间后VEGFR-2表达率降低(均P〈0.05),相同浓度作用24与48h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HI-1细胞株高分泌VEGF,青蒿琥酯可下调VEGF分泌及VEGFR-2的表达,而对VEGFR-1表�
李庆山黄露迷林秀梅邓婷芬许艳丽莫文健杜庆华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青蒿琥酯
双色ES探针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使用bcr/abl双色ES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 ization,FISH)应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的意义。方法: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本院收治的1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之骨髓细胞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2例CML均检出bcr/abl基因的存在,其中2例伴ASS基因缺失。结论:使用bcr/abl双色ES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能为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测提供准确直观的依据。
杜庆华林秀梅应逸毛平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荧光原位杂交BCR/ABL融合基因
BCR/ABLDCDF—FISH信号特征与染色体核型的关系及其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BCR/ABL DCCF—FISH的信号特点及其与染色体核型的关系。结果使用BCR/ABL的DCDF探针对6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标本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及染色体核型检查。结果65例CML核型43例Ph阳性,1例阴性,其余21例未行核性检查或无可分析分裂相;FISH结果65例均为BCR/ABL阳性,其中9例伴ASS基因缺失,5例复杂易位,1例+Ph伴ASS基因缺失。结论传统核型与DCDF-FISH,应互相结合,方可对遗传学特征作出更准确分析。
杜庆华应逸陈晓燕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染色体BCR/ABL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将60例DLBCL患者按照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分为低中危组32例和中高危组28例,另选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ELISA检测外周血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21、IL-2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各组之间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与IP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随访的54例患者Th17细胞水平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1)中高危组Th17细胞、IL-17、IL-21均低于对照组和低中危组,IL-23低于对照组,TGF-β高于对照组和低中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DLBCL患者Th17细胞、IL-17、IL-21与IPI评分呈负相关,TGF-β与IPI评分呈正相关,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3)高Th17细胞者和低Th17细胞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82.1%和45.0%,Th17细胞水平对DLBCL患者生存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 DLBCL患者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IPI评分密切相关,Th17细胞与IPI评分呈负相关。Th17细胞对预后有影响,可能在DLBCL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抑制作用。
钟伟杰李庆山许昕邓家德凌艳英杜庆华朱志刚
关键词:TH17细胞白细胞介素-21白细胞介素-23国际预后指数预后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假阳性结果的校正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时假阳性信号对结果的影响,并探讨校正结果的方法。方法将阴性标本与BCR/ABL双色双融合(dual—colordualfusion,DCDF)、探针信号表现为1红2绿1融合(1R2G1F)且额外信号(extrasignal,ES)探针信号表现为1红1绿1融合(1R1G1F)的阳性标本按不同比例混合,分别应用BCR/ABLDCDF探针及ES探针对不同比例混合的标本进行检测,并对不同的混合比例下DF探针检测的结果以及ES探针校正前后的结果与理论值使用二项分布进行对比。结果随着阴性细胞比例的增高,假阳性率增加。阴性、5%、10%及25%阳性水平,未经校正ES探针的计数结果与理论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及90%阳性水平,未经校正ES探针的计数结果与理论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后ES探针的计数结果与理论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荧光原位杂交信号表现为1R1G1F的结果进行校正,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信号叠加所造成的假阳性,从而为低阳性水平标本提供更为可靠的结果。
杜庆华李庆山陈晓燕应逸王顺清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BCR/ABL融合基因
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及其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分别收集10例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用含细胞因子无血清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2~4周,并对培养前后细胞进行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CD33、CD13、CD34及CD14表面抗原鉴定细胞分化,半固体培养法对培养前后的白血病细胞进行集落形成能力检测。结果:含细胞因子无血清液体培养基能有效支持AML细胞进行体外短期培养及增殖,14d时细胞得到明显增殖,达(25.1±11.7)倍,优于培养前,P<0.05;培养28d时细胞数较前明显减少,P<0.05。集落形成单位培养14d后与培养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培养28d后显著低于培养前,P<0.05。在体外悬浮培养14d时,CD33、CD13、CD34及CD14的表达率与培养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至28d时,CD33、CD13及CD14的表达率高于培养前,而CD34表达率比培养前降低,P<0.05。结论:含细胞因子无血清液体培养基能有效支持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短期体外培养并维持其生物学特性。
王彩霞毛平张玉平许艳丽莫文健杜庆华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免疫表型集落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