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丹
- 作品数:15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政治法律更多>>
- 人工智能写作的技术化、创造力与文学性被引量:4
- 2024年
- 学界对人工智能写作普遍持否定和批判态度,认为人工智能写作缺乏创造力和文学性。但事实上,人工智能写作是20世纪60年代“文学机器”理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从“文学机器”到“机器文学”表征了文学与技术之间的融合互动。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写作既更新了已有文学经验和知识,又为文学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势能、方法和路径,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展现出明显的创造力。因此,人工智能写作的文学性不仅集中在文学语言和形式层面,更在于人工智能技术激活和重塑了文学性,而文学性又为人工智能技术注入了人文精神。
- 杨丹丹
- 关键词:技术化创造力
- 文学大数据与当代文学研究范式转型
- 2022年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范式转型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从当代文学发生之日起,学术界就面临如何阐释当代文学的问题,其中就涉及文学研究的方法和范式等内容。而且,随着文学社会语境、研究对象和诉求的变化,文学研究范式转型问题也越发突出和明显,通常显现在文学研究方法论争中,通过论争确立某一历史阶段通约有效的研究方法,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主流文学研究范式。从这一角度看,当代文学研究范式转型与当代文学演进和当代文学研究史变迁紧密关联。
- 杨丹丹
- 关键词:文学研究方法论文学演进范式转型文学研究范式大数据社会语境
- 单位人、经济人、边缘人与文化共同体--李铁小说论被引量:4
- 2018年
- 在李铁记忆中,自己的文学写作绝大部分是在上午的阳光中完成的,在写作、投稿、退稿和再写作之间不断拉扯,直至清晰地拼刻出自己完整的文学创作图谱,这其中耗费的时间已经模糊了李铁的记忆。①但《长门芳草》《冰雪荔枝》《乔师傅的手艺》《越狱》《杜一民的复辟阴谋》等经典文本却清晰地划定了李铁在中国当下文坛独特的写作空间和“新的审美元素”.
- 杨丹丹
- 关键词:文化共同体单位人经济人边缘人文学写作文学创作
-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被引量:3
- 2015年
- 高等学校是当前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和重要基地,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需发生转变。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高校的文学主干课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学改革,逐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立足点,力图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进行改革,以期能够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重要的基础。
- 杨丹丹
-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
- 地方、现代国家想象与现代乡土小说理论的思想危机
- 2025年
- 造成乡土小说理论瘫软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涉及乡土小说理论建构的文化思想资源、乡土小说的创作实绩、文艺政策的导向、研究者的理论素养等诸多因素。尤为关键的是,乡土小说理论需要具备将时代思想话题有效转化为小说理论命题,且能够与乡土小说创作紧密贴合,借此实现理论与实践双向发展的能力。这从乡土小说理论一直讨论的核心内容“地方”,及其与特定思想话题的关系搭建上显现得非常清楚。
- 杨丹丹
- 关键词:乡土小说文艺政策理论命题
- 本期话题:文化人的“元宇宙”
- 2022年
- 背景在近期的金融和科技界,“元宇宙”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关于“元宇宙”的起源,有两个说法都与文学相关。一说是起源于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出版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另一说是起源于加拿大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出版于1984年的科幻小说《神经漫游者》。“元宇宙”到底是什么?“元宇宙”将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文化行业如何“元宇宙”?相对于金融和科技人士而言,文化人具有更强的想象力和表述能力。本期“非常观察”栏目特邀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先生主持,由他邀请多位作家、评论家和文化学者,就上述话题展开探讨。
- 丛治辰星河陈楸帆走走走走王威廉刘大先陈琰娇杨丹丹王姝蕲梅涩甜
- 关键词:科幻小说吉布森想象力宇宙金融
- 从“研究”到“生产”——市场、现实主义文学与《活着之上》被引量:1
- 2015年
- 阎真对“知识分子叙事”有着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耐心和韧性,《曾在天涯》、《因为女人》、《沧浪之水》、《活着之上》四部长篇小说清晰地标注了阎真的“知识分子写作”路线图,并且这幅路线图一直呈现出不断突入当代知识分子生活迷局、生存困局,逐步破解当代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态势,并最终在《活着之上》中将这种写作惯性推向了顶峰,获得读者、批评家和作家的一致认同。
- 杨丹丹
- 关键词:活着现实主义文学当代知识分子《沧浪之水》文学传统小说叙事
- “地方性”与北方文学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从"地方性"视域而言,北方文学是地方性生活、地方性知识的文学表征和叙事形态与北方文化相关的事物、人、行为和情感有着内在关联,并结合形成意义体系,表达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展现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精神趋向;全球化历史语境中,"地方性叙事"对中国当代文学如何融入世界文学潮流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杨丹丹
-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
- 文学大数据与当代文学研究范式转型
- 2022年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范式转型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史来看,大体形成了文学政治研究、文学审美研究、文学文化研究和文学社会研究几种主流研究范式。它们与特定历史语境和时代诉求密切相关。大致对应20世纪50-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以来几个历史阶段。
- 杨丹丹
- 关键词: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文学审美时代诉求范式转型大数据
- “心灵史”的经验表述及其方法——由《耶路撒冷》兼及“70后”写作问题被引量:1
- 2015年
- 继“京漂”和“花街”系列小说之后,徐则臣出版了潜心写作六年之久的长篇小说《耶路撒冷》。这部长篇小说整合了“京漂”和“花街”系列小说的某些共同主题: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青年“出走”故乡,奔向城市,在城市中寻找自我存在的方式和路径,并在精神挫折和失败中“回归”故乡,试图以此来保持和维护内在精神生活的完整性、独特性和有效性,“我想通过这部小说清理70后这一代人的经历和心灵。这代人非常重要,
- 杨丹丹
- 关键词:写作问题心灵史系列小说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