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瑜
- 作品数:29 被引量:345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自噬现象在肝纤维化和肝切除时的表现形式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了解肝纤维化和肝切除时同肝脏再生并行的自噬现象的表现和差别。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肝纤维化组和肝切除组;采用四氯化碳复合法制作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病理证实肝纤维化后,于诱导的第5周取材;采用改良70%肝切除法制作大鼠肝切除模型,于术后18 h取材。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定量比较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形态学改变及肝脏再生差别;利用透射电镜数据定量分析自噬现象的变化。结果肝纤维化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为85%-95%,自噬现象指数较对照组下降19%(P〈0.05);肝切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CNA指数为20%-30%,自噬现象指数较对照组下降95%(P〈0.01);肝纤维化组和肝切除组自噬体内容物及形态发生显著改变。结论自噬现象在肝切除和肝纤维化代偿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削弱,但二者表现形式不同,进一步对自噬现象的调节有可能促进和帮助术后剩余肝脏功能的恢复。
- 毛一雷陈蓉蓉杨华瑜张景春张熠丹马健会桑新亭卢欣钟守先黄洁夫
- 关键词:自噬现象肝纤维化肝切除肝再生
- CK18在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癌和手术相关肝损伤中的作用
- 盛朗晴杨华瑜毛一雷
- 应用稳定表达GFP的肿瘤细胞建立抗转移药物研究活体成像模型及其应用
- 杨华瑜
- 应用绿色荧光蛋白及活体成像技术建立的小鼠肝癌转移模型被引量:2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肝癌动物模型是人类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重要工具,自20世纪初获得小鼠自发性肝癌动物模型以来,先后出现了自发性肝癌模型、诱发性动物肝癌模型、移植型肝癌模型、转基因动物肝癌模型等。本文建立一种可用绿色荧光蛋白监视的人肿瘤小鼠转移肝癌模型,活体观察其光学成像表现。人癌细胞脾内移植肝转移模型可较好保持原有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尤其是转移和侵袭特性,在宿主体内能显示人类肿瘤体内的恶性行为。活体光学成像技术对肿瘤生长转移可进行连续监测。人肝癌细胞小鼠肝转移模型的建立为更好的研究肿瘤转移机制和抗肿瘤药物,尤其是抗癌转移药物的筛选和机制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工具。它不仅维持了人体肿瘤生物学特性。
- 杨华瑜张雪妍闫雪莲刘敬弢崔景荣
- 关键词:BEL-7402细胞绿色荧光蛋白动物模型
- 3D打印技术在医学和肝胆外科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6年
- 近年来,3D打印成为全球瞩目的一项新兴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航天工业等领域,随着3D打印材料和控制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不再满足这种先进技术只局限在原型制造和模具生产等方面,开始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现正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特别是其在医学领域的实践应用和发展前景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对3D打印技术在肝胆外科领域中的应用及前景进行综述。
- 杨华瑜廖文俊桑新亭毛一雷
- 关键词:人工器官
- 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9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索肝内胆管结石经肝切除治疗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4月至2009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经肝切除治疗的9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1.7,中位年龄55岁。58例(59.2%)既往接受过治疗,其中手术治疗50例。单纯左肝结石88例(89.8%),单纯右肝结石2例(2.0%),左右均受累8例(8.2%);51例(52.0%)合并肝外胆道结石,30例(30.6%)合并胆道狭窄,28例(28.6%)有既往胆道蛔虫病病史,5例(5.1%)合并胆道恶性肿瘤。全部病例均根据结石部位行肝脏部分切除术,8例双侧受累者,行左半肝切除、右肝管取石术。术后出现并发症14例(14.3%),围手术期死亡2例(2.0%)。随访超过1年且未合并肿瘤者78例(79.6%),疗效优良率为91.0%,结石残存率和复发率均为2.0%。结论肝切除术治疗既能清除结石,又能切除病变的胆道,具有结石残存率低和复发率低的优点,同时能对胆道恶性肿瘤早诊早治,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重要手段。
- 赵海涛刘立国缪若羽卢欣徐意瑶杜顺达徐海峰迟天毅杨华瑜杨志英毛一雷桑新亭钟守先黄洁夫
- 关键词:胆结石肝切除术
- FH535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及cyclin D表达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β-catenin抑制剂FH535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FH535用药组,使用改良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比色法(MTS)检测FH535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以Western blot法检测HepG2细胞β-catenin以及cyclin D蛋白表达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HepG2细胞cyclin D mRNA水平。结果 FH535能够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FH535给药组HepG2细胞内β-catenin蛋白表达无差异。FH535给药组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靶基因cyclin D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 FH535通过抑制cyclin D mRNA及cyclin D蛋白表达而抑制HepG2细胞增殖。
- 李光兵杨华瑜毛一雷孙倩钟守先黄洁夫
- 关键词:肝肿瘤Β连环素HEPG2细胞系
- 肝癌术后复发患者9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如何选择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2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肝癌切除手术后发现复发并接受治疗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二次手术组、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组和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组,分析治疗方式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及对生存的影响。结果各组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基本无差异,只有肿瘤直径,术中出血量和切缘有显著性差异。但二次手术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和复发后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均高于RFA组和TACE组。结论手术切除在治疗肝癌复发时依然是最佳选择。无法进行二次手术的患者,采取RFA和TACE治疗,复发后生存时间无差异。
- 徐意瑶杨华瑜杨晓波万雪帅赵海涛毛一雷桑新亭卢欣
-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复发肝切除术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
- 肝切除术后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的变化与肝癌复发的关系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和肝癌行肝切除术后的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membraneprotein73,GP73)变化趋势及其与肝癌复发、患者预后生存间的联系。方法采用Westernblot定量测定61例手术切除的肝血管瘤和65例肝癌患者术前、术后GP73,并在肝癌组患者中临床诊断肝癌复发时监测GP73变化。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存预后观察GP73能否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结果肝血管瘤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间GP73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癌组患者术前GP73值为9.9(3.7~15.8)RU,术后3、7、14dGP73值分别为9.1(3.4—13.3)RU,4.3(1.7—9.0)RU,3.3(2.1—5.4)RU,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606,P〈0.001)。肝癌组患者中21例复发,复发者术前GP73值为9.9(2.9~15.O)RU,复发时GP73值为11.0(8.4—13.8)RU,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85,P〉0.05)。未复发肝癌44例,术前GP73值为10.5(3.9—16.1)RU,与复发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46,P〉0.05)。结论肝癌切除导致GP73的下降,肝癌复发伴随着GP73水平上升,GP73可以作为肝癌术后复发的监测指标。
- 杨华瑜孙永亮毛一雷徐海峰张锦春卢欣桑新亭钟守先
- 关键词:肝细胞肿瘤蛋白质类肿瘤复发高尔基体蛋白73
- 小动物体内可见光三维成像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08年
- 活体动物体内可见光成像是采用生物发光和荧光为标记物,利用灵敏的仪器来监控活体动物体内的细胞活动、蛋白表达情况和基因行为。近年来,可见光成像在生物医学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成像技术和检测仪器的不断发展,现已从平面二维成像逐渐发展为立体三维成像。三维成像技术在靶点的空间定位、与器官的关系,及绝对定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三维成像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 杨华瑜韩彧董洪莹赵春林
- 关键词:生物发光荧光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