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像差
  • 2篇准分子
  • 2篇准分子激光
  • 2篇激光
  • 2篇角膜
  • 2篇分子
  • 2篇波阵面像差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消融
  • 1篇导管消融术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原位
  • 1篇原位角膜磨镶...
  • 1篇散光
  • 1篇双眼
  • 1篇切削术
  • 1篇屈光
  • 1篇屈光不正
  • 1篇准分子激光原...

机构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杨璐
  • 2篇于芳蕾
  • 2篇张丰菊
  • 1篇郭冰丽
  • 1篇夏园玲
  • 1篇尹晓盟
  • 1篇鲁智丽
  • 1篇鲁智莉
  • 1篇高连君

传媒

  • 2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06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波阵面像差技术在屈光手术中研究与应用进展被引量:5
2004年
目前波阵面像差技术在眼科临床中的发展迅速 ,已成为评价屈光性手术前后眼屈光状态的重要方法 ,尤其是用以指导个体化切削手术 ,提高术后眼视觉质量 ,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
杨璐
关键词:角膜切削术光折射准分子激光波阵面像差
不同抗凝方案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肝素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研究术前不同抗凝方案对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活化凝血时间(ACT)等的影响,评价术中经验性肝素用量是否适用于术前不同抗凝方案的房颤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术、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术前抗凝方案将患者分为4组:华法林组(100例)、达比加群(110 mg,2次/d)组(98例)、低分子肝素组(100例)和利伐沙班(20 mg,1次/d)组(48例)。术中4组患者均给予了100 U/kg首剂肝素,每15 min监测ACT,依照ACT值追加适量肝素,维持ACT在250~350 s,直至手术结束。对4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术前服用非抗凝药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达比加群组的基础ACT为(133±36)s,长于利伐沙班组的(113±22)s(P<0.05);华法林组15 min ACT为(259±56)s,长于达比加群组的(243±43)s(P<0.05);与低分子肝素组的(224±40)s及利伐沙班组的(226±32)s比较,华法林组及达比加群组的15 min ACT更长(P均<0.05),而且首剂达标的比率更高[华法林、达比加群、低分子肝素和利伐沙班组分别为53%(53/100)、45%(44/98)、28%(28/100)、23%(11/48),P均<0.05]。华法林组1 h ACT为(254±49)s,长于其他3个组[分别为(233±33)、(226±34)和(231±30)s,P均<0.01];华法林组1 h达标率为66%(35/53),高于达比加群组的41%(18/44)及利伐沙班组的27%(3/11)(P均<0.05);利伐沙班组所用总肝素剂量/kg明显多于华法林组及达比加群组(P均<0.05);4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均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各组有少量的出血事件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前应用达比加群(110 mg,2次/d)、低分子肝素以及利伐沙班(20 mg,1次/d)抗凝的房颤患者,应尝试增加术中首剂肝素剂量及追加剂量,以达到与华法林相近的、指南推荐的术中抗凝强度。
杨璐高连君尹晓盟郭冰丽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肝素抗凝药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中一眼激光切削延迟时双眼波阵面像差的分析
2006年
目的利用波阵面像差检测仪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角膜瓣制作与激光扫描切削在时间上有延迟时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30例(60眼)近视患者自愿接受LASIK手术。手术方式基本同常规LASIK术,不同点为:用角膜刀先后制作左、右眼带蒂上方角膜瓣,再分别对右、左眼角膜基质层行激光切削。于术前、术后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进行双眼波阵面像差的检测和分析。结果术前双眼波阵面像差均方根值(root means squares,RMS)检测各组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周在中小瞳孔直径下,右、左眼RMS2和RMS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1个月仅在小瞳孔直径下,右、左眼RMS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MS1、RMS3-6、RMSg及RMSh各组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3个月双眼RMS各组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各时期双眼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平均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该手术方式步骤衔接紧密,省出有效时间消毒显微角膜板层刀和相关器械,对术后稳定效果无影响,适宜于对大批患者集中进行手术,易于推广应用。
杨璐张丰菊鲁智莉于芳蕾夏园玲
关键词:波阵面像差
近视及近视散光眼高阶像差的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分析近视及近视散光眼高阶像差的分布特点,探讨高阶像差的相关因素,为个体化切削术前病例合理筛选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利用Allegretto Wavelight Ana-lyzer像差仪对来我中心欲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situ in keratomileusis,LASIK)的142例(273眼)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进行波阵面像差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①4mm瞳孔直径下垂直像差C7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ivevision acuity,BSCVA)呈负相关(r=-0.147,P=0.05)。水平彗差C8在不同瞳孔直径下与BSCVA无明显相关性。球差C12在6 mm瞳孔直径下与BSCVA呈负相关(r=-0.151,P=0.044)。②左右眼之间高阶像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性别之间高阶像差RMS 3-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C7与年龄呈明显负相关(P<0.01),C8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C12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P<0.01)。④RMS3、RMSh与柱镜呈明显正相关(P<0.05),RMS4与球镜无明显相关性(P>0.05)。RMS5在瞳孔大于6mm时与柱镜呈明显正相关(P<0.05),RMS6在瞳孔大于6mm时与球镜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①眼别与性别对近视及近视散光眼的高阶像差无明显影响。②C7主要受散光和年龄影响,C12主要受年龄影响。③对欲行个体化角膜切削的近视患者,术前除了要考虑总的高阶像差、角膜的不规则性,大瞳孔和再次手术修补等适应证外,还应考虑C7、C12和年龄等因素,综合制订切削方案。
张丰菊杨璐于芳蕾鲁智丽
关键词:个体化切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