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红
- 作品数:49 被引量:116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西省眼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 急性心肌缺血对视网膜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探讨SD大鼠心肌缺血急性期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及发生机制。方法将 34只大鼠 6 8眼分 2组 :( 1)对照组 :冠状动脉左对角支下穿线 ,不结扎 ;( 2 )结扎组 :结扎冠状动脉左对角支。 2组大鼠于结扎冠脉或冠脉下穿线后 30min和 3h取视网膜 ,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5 羟色胺和去甲肾上素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光镜及电镜下可见结扎组大鼠视网膜组织损伤明显。结扎组结扎冠状动脉 30min时 ,光镜下见视网膜组织水肿增厚 ,细胞空泡变性。结扎冠状动脉 3h ,视网膜组织萎缩、变薄。电镜下见视网膜组织细胞线粒体嵴断裂明显 ,呈空泡变性 ;视细胞膜盘排列紊乱 ;外核层细胞变小、变形 ,细胞核固缩。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 ,结扎冠状动脉 30min ,视网膜 5 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阳性染色显著增多。结论 心肌缺血急性期可引起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视网膜组织内 5 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于缺血后增多 。
- 杨继红卫建平郭政潘芳张晓琴
- 关键词:心肌缺血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 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应激反应对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采用细胞凋亡率和半胱氨酸天冬蛋白酶3(caspase-3)活性为观察指标,观察急性心肌缺血诱发机体急性应激反应对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分为两组。对照组: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结扎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每组根据观察时点又分为3h、6h两个亚组。在预定时间分别取大鼠一眼做石蜡切片后进行TUNEL染色;取另一眼视网膜,进行caspase-3活性检测。TUNEL染色以凋亡指数(染色阳性细胞占所计数细胞总数的百分比)表示,Caspase-3采用活性表示。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扎冠状动脉3h、6h视网膜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升高(P=0.004,P<0.05),且阳性细胞主要出现于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Caspase-3活性均明显升高(P=0.001,P<0.05)。结论急性心肌缺血诱发的急性应激反应可引发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增加,凋亡主要出现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
- 谢莉莎杨继红郭政
- 关键词:应激反应心肌缺血视网膜凋亡
- α糜蛋白酶和地塞米松对兔眼视网膜功能的影响
- 1993年
-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是眼外伤,视网膜脱离等眼疾的并发症,也是导致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失败的最常见的原因.玻璃体切除术虽能切除眼内的增殖膜,但不能阻止甚至可刺激眼内细胞的增殖,迁移过程,术后PVR常复发.我院近年来应用α糜蛋白酶和地塞米松球侧注射治疗PVR,临床观察有一定疗效,本文将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联合应用于兔眼,以观察其对兔眼视网膜电图(ERG),视网膜电图振苗电位(OPS)及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实验对象为家兔7只,体重1.5—3Kg。
- 杨继红范永李西玲
- 关键词: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视网膜
- 眼钝伤后视神经的电生理改变被引量:9
- 1995年
- 以3.57J能量挫伤兔眼后,闪光视诱发电位(F—VEP)峰时值延迟,振幅下降,至伤后10周不能恢复正常.并致暗视视网膜电图(D—ERG)a、b波振幅下降,其中b波下降明显,4周恢复.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OPs)的总和波幅下降程度不及ERG严重.以上电生理改变均于伤后当时及3周明显.
- 张怀宝杨继红韩翠芝李西玲樊田莉冯克孝
- 关键词:视神经视诱发电位电生理
- 先天性黄斑缺损的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被引量:18
- 2005年
- 目的 观察先天性黄斑缺损的光相干断层扫描 (OCT)图像特征以及 OCT检查对先天性黄斑缺损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临床经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以及散瞳后检眼镜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先天性黄斑缺损的患者 7例 9只眼进行 OCT以及彩色眼底照相检查 ,对比分析 OCT图像特征。 结果 患眼 OCT图像表现为黄斑病灶区视网膜脉络膜组织随巩膜组织局限性向外凹陷 ,凹陷的范围水平径为 6 6 8~ 4 339μm,垂直径为 6 6 8~ 4 5 31μm,凹陷的深度为 2 30~ 2 14 6 μm。凹陷区内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变薄 ,越向凹陷中央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越薄 ;2只眼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分别为 2 9、35 μm;7只眼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缺失 ,其范围为 6 1~ 80 7μm;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反射不均 ,并见间断现象 ;脉络膜暗腔扩大。 结论 先天性黄斑缺损患眼 OCT检查图像特征为病灶区视网膜脉络膜组织局限性向外凹陷 ,凹陷区内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脉络膜层均出现结构异常。 OCT对先天性黄斑缺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杨继红吴子旭
- 关键词:黄斑缺损先天性神经上皮脉络膜目的观
- 感觉神经对急性心肌缺血应激反应诱发的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 杨继红谢莉莎郭政
- 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联合OCT评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早期黄斑结构的改变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检查(NIA)联合OCT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早期黄斑结构的评估价值.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1例(21眼)伴黄斑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扣带术,于术后3个月行NIA及OCT检查.观察检查图像的异常和手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对视力的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NIA与术后BCVA的相关性采用双向无序分类变量资料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 NIA:16眼表现为弱荧光周围围绕着强荧光,5眼表现为不均匀的强荧光.OCT:20眼存在黄斑下液;中心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6眼变薄,14眼正常,1眼增厚;21眼IS/OS反射异常.视力恢复情况:术后3个月与术后1d比较,NIA表现为弱荧光周围围绕着强荧光者,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22,P<0.05),NIA表现为不均匀强荧光者,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09,P>0.05),黄斑NIA表现与术后BCVA变化高度相关(C=0.502,P<0.05).结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早期,黄斑结构与功能均尚未完全恢复,需要我们加以重视.
- 任静琴袁志刚周国宏侯佳杨继红谢娟谢丽莎常欣贾亚丁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荧光荧光素血管造影术巩膜扣带术
-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光相干断层扫描形态学观察
- 目的 应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视网膜无血管改变的糖尿病患者、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较正常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改变,分析糖尿病患者视盘周围及黄斑区RNFL厚度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视...
- 杨继红张潇丹谢莉莎郭政熊勇群
- 光动力联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后视功能变化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单独光动力疗法(PDT)及单次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病理性近视(PM)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CG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为PM继发黄斑区CNV,且CNV处于活动期患者38例(38眼)纳入本研究。非随机分组行单独PDT及单次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其中单独PDT治疗组21例(21眼),单次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组17例(17眼)。治疗前利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检查患者可读取的字母数,微视野计(MP-1)检查黄斑区中心20。平均光敏感度(MS),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治疗后1、3、6个月随访,检查眼底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可读取字母数、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及MS值。若CN~再次渗漏,则需重复治疗。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6个月.单独PDT治疗组及单次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组可读取字母数、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MS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独PDT治疗组:t=-4.45、10.72、-8.62,P〈0.01;单次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组:t=-9.28、8.72、-11.54,P〈0.01)。治疗后1、3、6个月,两治疗组间可读取字母数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组MS值高于单独PDT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2.15、-2.50,P〈0.05)。结论单次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较单独PDT治疗能稳定、改善PM性CNV患者视网膜敏感度,但需随机、大样本研究证实。
- 师燕芸梁忠英杨继红郑东平申仲华周国宏潘陆平段薇
-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化光化学疗法玻璃体腔注射
-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经单独光动力疗法玻璃体腔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注射治疗后视功能变化
- 目的 比较病理性近视(PM)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经单独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及单次PDT联合玻璃体腔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注射治疗后视功能变化.方法 2009年1月到2010年9月就诊...
- 师燕芸梁忠英杨继红郑东萍申仲华周国宏潘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