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胜朋

作品数:28 被引量:197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地表
  • 6篇掩星
  • 6篇青藏
  • 6篇青藏高原
  • 6篇边界层
  • 5篇绿化
  • 5篇COSMIC...
  • 4篇数值模拟
  • 4篇反照率
  • 4篇GPS掩星
  • 4篇值模拟
  • 3篇地表辐射
  • 3篇能量平衡
  • 3篇下垫面
  • 3篇边界层高度
  • 2篇地表反照率
  • 2篇地表通量
  • 2篇探空
  • 2篇七一冰川
  • 2篇气候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中国气象局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云南省气象局
  • 1篇山西省气候中...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7篇杨胜朋
  • 10篇奥银焕
  • 10篇吕世华
  • 7篇陈玉春
  • 7篇蒋熹
  • 4篇王长友
  • 3篇余晔
  • 3篇王宁练
  • 2篇傅慎明
  • 2篇李锁锁
  • 2篇宋高举
  • 2篇陈世强
  • 2篇尚伦宇
  • 2篇李万莉
  • 2篇王修林
  • 2篇贺建桥
  • 2篇张宇
  • 1篇鲍艳
  • 1篇王金成
  • 1篇符睿

传媒

  • 9篇高原气象
  • 3篇太阳能学报
  • 3篇中国沙漠
  • 3篇冰川冻土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科教导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AMS模式在山谷城市模拟性能的检验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2005年冬季兰州边界层试验的观测数据,分别从边界层结构、近地面温度和风速、地表通量等几个方面检验了RAMS在山谷城市的模拟性能。RAMS模式能很好地捕捉边界层结构特征,模拟的白天混合层高度和夜间稳定边界层高度和观测值非常一致。模式能较好地模拟近地面温度和地表通量的日变化特征。对模拟偏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RAMS对近地面温度和风速的模拟结果是可以接受的:近地面温度的平均偏差为-1.73℃,RMSE为2.16℃,风速的平均偏差为0.35 m.s-1,RMSE和RMSVE分别为1.61 m.s-1和3.15m.s-1。研究表明,RAMS适合作为研究兰州山谷城市大气边界层的工具。
杨胜朋吕世华陈玉春奥银焕余晔王长友
关键词:复杂地形RAMS地表通量
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重金属排海通量及海洋环境容量估算被引量:22
2010年
汇总并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东海陆扰海域重金属排海通量年变化规律及主要来源,应用多介质海洋环境中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估算了东海陆扰海域重金属海洋环境容量。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排海总量整体上呈不对称的倒"U"形变化趋势,基本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值,当前排海总量仍高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水平。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以河流为主的陆源排放,其中88.0%左右来源于河流排放,7.5%左右来源于排污口,只有4.5%左右来源于大气沉降。长江流域排海通量占东海陆扰海域排海总量的比例最大,平均为92.4%左右,钱塘江流域平均只有3.9%左右,闽江流域平均只有3.7%左右。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污染物海洋环境容量分别约为17.0,4.7,113.1,0.71 kt/a。当前铅、锌、镉污染物排海总量没有超过东海陆扰海域海洋环境容量,但铜的排海总量超过其海洋环境容量大约8%。
王长友王修林李克强梁生康苏荣国杨胜朋
关键词:海洋环境容量重金属
近40年来中国大陆总辐射的演变特征被引量:54
2007年
利用1961,2002年中国大陆地区60个站月平均总辐射资料,讨论了我国大陆地区总辐射在年际一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总辐射的变化特征有很好的一致性。大部分地区总辐射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呈现减少的趋势,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1990年前后,其后大部分地区总辐射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同时分析了各区总辐射的线性倾向系数以及其演变趋势的地理分布。
杨胜朋王可丽吕世华
关键词:总辐射聚类分析
RAMS模式在金塔地区非均匀下垫面上的适用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为检验RAMS模式在金塔地区的模拟性能,首先选2005年7月2~3日金塔地区的一次晴好天气过程,然后利用RAMS及MM5模式对该过程进行了48 h三重嵌套的数值模拟,最后对金塔绿洲、戈壁及沙漠点近地面各变量的模拟值及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RAMS模式对绿洲、戈壁和沙漠不同下垫面近地面温度的模拟表现良好,基本模拟出了近地面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趋势,较好地模拟出了绿洲—沙漠环流引起的绿洲"冷岛效应"和临近绿洲的戈壁与沙漠上空的"逆湿"现象;RAMS模式对绿洲下垫面潜热通量的模拟比感热通量更接近实况,而对戈壁和沙漠下垫面感热通量的模拟好于潜热通量,三种下垫面上净辐射的模拟都与观测值较接近;同MM5模式的模拟结果比较,RAMS模式对非均匀下垫面净辐射、感热通量的数值模拟更优于MM5模式。这表明RAMS模式在金塔地区应用的可行性。
李万莉吕世华傅慎明杨胜朋尚伦宇
关键词:非均匀下垫面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多年冻土区夏、秋季节总辐射和地表反照率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根据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多年冻土区2005年6月24日~10月16日的总辐射、分光辐射和分光反照率观测资料,利用总辐射和大气层顶太阳辐射的比值——日有效透射率Teff用聚类分析法将资料划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三类天气,分析了该地区夏、秋季节总辐射、分光辐射比例和分光反照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夏季总辐射与大气层顶的差值和日际变化幅度最大,秋季以后这种差值和日际变化幅度减小.天空状况对分光辐射比例和地表反照率均有影响,表现为近红外辐射比例晴天比阴天大,可见光比例晴天比阴天小,各波段反照率晴天均比阴天大.反照率在夏季最低,秋季较高,反照率的日变化有依存分光辐射比例的关系,这大致可以解释地表反照率依存太阳高度角而变化的现象.无积雪地面反照率近红外波段大于可见光波段,地表有积雪时,反照率明显不同,其可见光波段反照率大于近红外波段反照率.功率谱分析表明,日有效透射率Teff存在着2~3d的周期,它是该地区天气系统活动影响太阳辐射收入的一个反映,指示出唐古拉山地区天气系统亦有2~3d的周期性.
蒋熹王宁练杨胜朋
关键词:总辐射日变化
兰州市南山绿化地裸地冬季地表辐射及能量收支对比
本文利用2005年12月7日至29日在兰州市南部皋兰山获取的地气相互作用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冬季典型晴天和平均状况下绿化地裸地地表辐射、能量收支及土壤温湿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绿化地裸地太阳总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很接近...
奥银焕陈玉春杨胜朋
关键词:绿化地裸地能量平衡
文献传递
气象专业Fortran编程语言教学探索
2013年
Fortran语言具有简洁高效的特点,在气象业务和气象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气象专业的特点,对目前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从Fortran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设计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杨胜朋
关键词:大气科学FORTRAN教学
基于GNSS掩星资料对往返平飘式探空温度观测的质量评估
2023年
同化应用一种新型观测资料前,对新型观测资料开展质量评估必不可少。为了实现往返平飘式探空资料的同化应用,基于GNSS掩星观测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评估了往返平飘式探空“上升-平飘-下降”三段观测中温度资料的质量。在平飘段使用Cressman算法对其插值并与掩星干温度进行对比,发现平飘段日间受太阳辐射的加热影响,其温度存在明显的正偏差,夜间则表现为弱的温度负偏差。采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与掩星、往返平飘式探空平飘段资料做交叉对比,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果。分析了平飘段与掩星干温度偏差随地方时的变化情况,发现了日间温度偏差的平均范围为7~10℃,夜间为-4~0℃。参照WMO对于温度不确定度的规定,日间温度观测接近边界目标6℃,夜间则符合突破目标。往返平飘式探空上升(下降)段与掩星湿温度资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上升段T_(RS)-T_(RO)的均值范围为-1~1℃,下降段在13 km以下时也为-1~1℃,13 km以上增加到1~3℃。整体而言,往返平飘式探空上升(下降)段温度资料的质量较好,下降段对探空观测具有时空加密的作用,观测质量满足数值天气预报和其他领域的应用。
容娜杨胜朋王金成王金成
关键词:温度偏差
利用COSMIC掩星资料研究青藏高原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被引量:21
2018年
以往关于青藏高原边界层的研究都是基于个别站点的常规观测,对青藏高原边界层的整体性认识受限。GPS掩星资料具有测量精度高和垂直分辨率高的特性,其廓线中含有大量有价值的边界层信息。利用2007—2013年COSMIC掩星资料,通过计算大气折射率最小梯度来确定边界层高度,并用无线电探空资料对结果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对青藏高原地区边界层高度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展开了研究,比较了COSMIC掩星确定的边界层高度和ERA-Int的差别,讨论了最小梯度法用于边界层研究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上COSMIC掩星和无线电探空数据检测的边界层高度相关系数为0.786,平均值偏差为0.049 km,均方根误差为0.363 km,COSMIC掩星数据检测的边界层高度和无线电探空的结果非常接近。青藏高原上边界层高度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高原中西部边界层高度主要为1.8—2.3 km,而高原东部边界层为1.4—1.8 km,最大值在高原西南部。青藏高原地区边界层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冬季高原上大部分地区边界层高度超过2.0km;春季大部分地区高度降低,但在受印度季风影响的高原南部有明显的抬升,最大值可超过3.0km;夏季高原上边界层高度开始升高,大部分地区超过1.8 km;秋季又开始回落。青藏高原以北塔克拉玛干沙漠和高原以南印度季风活动区是两个高值区,北部的沙漠地区边界层高度在夏季最高,南部印度季风活动区在季风爆发前(4月)达到全年最大值。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区有水平风辐合以及广泛的上升运动,为边界层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而东部的下沉运动对边界层的发展有抑制作用。青藏高原边界层各个季节的空间分布与地表感热通量分布一致。COSMIC掩星资料确定的边界层高度和ERA-Int相比,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但ERA-Int边界层高度明显偏低。当有系统性强逆温存在的时候,或者云�
周文杨胜朋蒋熹杨胜朋
关键词:GPS掩星边界层高度青藏高原
兰州市南山绿化地裸地冬季地表辐射及能量收支对比被引量:5
2007年
利用2005年12月7~29日在兰州市皋兰山顶获取的地气相互作用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冬季典型晴天和平均状态下绿化地与裸地地表辐射、能量收支及土壤温、湿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绿化地和裸地太阳总辐射、大气长波辐射很接近,地表短波和长波向上辐射因不同下垫面特征不同而差异较大;地表能量平衡绿化地、裸地均以感热输送为主,土壤热通量和潜热输送很小,尤其是潜热通量,峰值往往不超过10W·m^-2;观测发现绿化地感热比裸地高,这一反常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证实;观测期平均特征与晴天比较接近,表明云和降雪的扰动影响有限;绿化地、裸地地表日平均反照率相对稳定,绿化地日平均反照率在0.20~0.28之间变化,裸地在0.25~0.31之间变化,平均值分别为0.21和0.29。
奥银焕陈玉春杨胜朋
关键词:绿化地裸地能量平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