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远滨

作品数:46 被引量:34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卒中
  • 15篇康复
  • 12篇脑卒中
  • 8篇痉挛
  • 7篇卒中后
  • 6篇脑卒中后
  • 5篇电刺激
  • 5篇上肢
  • 5篇经颅磁刺激
  • 5篇超声
  • 5篇磁刺激
  • 4篇针灸
  • 4篇直流电刺激
  • 4篇肉毒
  • 3篇肉毒毒素
  • 3篇帕金森
  • 3篇帕金森病
  • 3篇重复经颅磁刺...
  • 3篇疗法
  • 3篇疗效

机构

  • 3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1篇中国中医科学...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福建中医学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体育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康复研究...
  • 2篇北京小汤山医...
  • 2篇北京市平谷区...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深圳大学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46篇杨远滨
  • 9篇王茂斌
  • 8篇宋为群
  • 7篇肖娟
  • 6篇周景升
  • 5篇屈亚萍
  • 5篇李广庆
  • 5篇陈真
  • 4篇张京
  • 4篇华扬
  • 4篇陈革
  • 3篇周德安
  • 3篇杜巨豹
  • 3篇王芗斌
  • 3篇张倩
  • 3篇吴东宇
  • 3篇朱琳
  • 2篇涂显琴
  • 2篇高谦
  • 2篇徐俊峰

传媒

  • 10篇中国康复理论...
  • 9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国康复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发现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的三种检测方法
目的:探讨早期发现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3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和可行性.方法:通过多普勒超声、连续CT、MRI,脑室分流管造影3种检查方法来判断脑室分流管的分流情况,对16例脑外伤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脑疝、外伤性静脉...
陈真李广庆华扬陈革高谦杨远滨周景升王茂斌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术多普勒超声CTMRI脑积水分流管堵塞
文献传递
脑损伤患者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的诊断、治疗及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者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的早期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10月收治的脑室-腹腔分流术后2个月—2年的30例患者,通过分流管超声、连续CT、MRI,脑室分流管造影三种检查方法来判断脑室分流管的分流情况。对于分流管堵塞的患者实行再通术及术后康复治疗。结果:18例诊断为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15例患者进行了再次手术,术后8例患者康复水平较前明显提高,4例呈低反应状态,3例无变化。15例再手术患者手术前和术后半年的GCS评分、FIM评分以及左右脑室直径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流管超声、动态CT、MRI检查及脑室分流管造影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可判断脑损伤患者的脑室-腹腔分流管分流情况。脑室-腹腔分流管再通术及术后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陈真华扬宋为群陈革杨远滨朱琳
关键词:脑损伤康复预后
癫痫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术后早期康复介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难治性癫痫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难治性癫痫术后未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统计2组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手术伤口愈合及疼痛、癫痫发作、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并统计康复介入时机进行分析。结果:治疗7d后,2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伤口未愈且有疼痛患者比率、癫痫发作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0d后,2组肢体运动、言语、认知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更明显(P<0.05)。2组术后康复介入时间统计,大多术后康复介入时间都在14d(85.0%)。结论:癫痫术后患者早期康复介入是安全的,时间可于术后2周内开始。
杨远滨倪端宇胡永生肖娟王卓朱琳张国君
关键词:癫痫手术早期康复
A型肉毒毒素矫正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疗效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肉毒毒素健侧面肌注射矫正脑卒中后患者患侧中枢性面瘫的效果。方法 30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面肌运动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依据病情选择健侧面肌进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注射前、注射后4周测定嘴角至门齿中缝的双侧距离差(D1)、眼骨性外眦到嘴角的双侧距离差(D2)。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静态、动态D1、D2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且较对照组减小(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能进一步矫正中枢性面瘫。
杨远滨张京张静肖娟
关键词:脑卒中中枢性面瘫A型肉毒毒素康复
康复治疗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作用及进展被引量:9
2010年
帕金森病治疗是神经科学研究的一大难题,康复治疗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最近有新的康复治疗的方法出现,本文对其进行综述。
杨远滨王茂斌段红光
关键词:帕金森病康复
抗痉挛治疗前后脑卒中患者超声肌肉结构参数的比较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利用超声肌肉检查技术观察抗痉挛治疗前后脑卒中患者的肌肉结构参数(MAP)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在痉挛评价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接受口服抗痉挛药物、抗痉挛体位摆放、痉挛肌牵伸训练和拮抗肌主动收缩训练等抗痉挛治疗的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腓肠肌外侧头肌肉纤维作为研究靶肌肉,分别对健、患侧肢体进行评定和超声MAP测量。测量内容包括: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评定;MAP中的肌肉羽状角度(PA)、肌纤维长度(FL)和肌纤维厚度(MT)。分析抗痉挛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4周MAS和MAP的变化趋势和规律。结果脑卒中患者随着抗痉挛治疗时间的增加,MAS评分、PA和MT出现下降趋势,FL出现上升趋势。其中MAS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4周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2周与治疗后4周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MAP参数中:FL不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治疗后2周与治疗后4周相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PA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MT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评定肌纤维肌张力的显著性变化时,MAS与MAP均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结合应用MAS和MAP可以更加准确客观地评定肌张力的细微变化,从而更好地评定临床抗痉挛治疗效果,指导治疗。
杨远滨张京冷振鹏张倩陈昕肖娟
关键词:超声脑卒中痉挛
经颅磁刺激与经颅直流电刺激的比较被引量:23
2011年
对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基本原理、安全性、脑功能检测、临床应用治疗方面进行比较,以便于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利用这两种方法。
杨远滨肖娜李梦瑶宋为群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缓解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
目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非侵袭性、利用弱电流(1~2 mA)调节大脑皮质神经元活动的技术。本研究利用tDCS技术,探查其对缓解卒...
吴东宇屈亚萍涂显琴钱龙杨远滨耿宏
关键词:卒中后上肢痉挛
文献传递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缓解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缓解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将50例卒中上肢痉挛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tDCS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tDCS组患者进行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方法为阴极刺激患侧初级运动感觉区,并结合运动训练,而对照组只进行运动训练。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肌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的评定情况。FMA评分呈非正态分布,结果采用中位数(范围)表示。结果tDCS组MAS、FMA和B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评分分别为2.1±0.9、12(5~44)、64±17,治疗后分别为1.5±0.8、20(5~50)、74±16,P<0.01;对照组仅FMA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为5(2~35),治疗后为8(4~37),P<0.01。结论tDCS可以缓解卒中后上肢痉挛,配合恰当的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屈亚萍吴东宇涂显琴钱龙杨远滨耿宏
关键词:卒中上肢痉挛电刺激疗法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视觉空间忽略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0
2007年
目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视觉空间忽略的患者进行治疗,通过行为学方法观察其治疗前后忽略的变化并探讨其脑机制。方法:14例脑血管意外后伴视觉空间忽略两周后无自然恢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例,治疗组采用rTMS进行治疗,刺激强度为运动阈值的90%,频率0.5Hz,刺激位点位于患者健侧大脑的顶叶后部(EEG10-20标准的P3点)。每次治疗15min,每天2次,连续治疗2周。并连续观察治疗两周后忽略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rTMS对左侧大脑的顶叶后部进行连续刺激两周后,患者的忽略明显改善。其中线段划消及直线二等分测试均表现为治疗前后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使用rTMS后,患者的视觉空间忽略明显改善。经颅磁刺激治疗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治疗方法,对视觉空间忽略有效。本结果支持注意网络的半球竞争理论。
宋为群李永忠杜博琪徐倩杜巨豹潘钰吴东宇杨远滨周景升罗跃嘉王茂斌
关键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脑卒中康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