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
- 作品数:30 被引量:147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胆红素对TCE致ICR小鼠DNA损伤的拮抗作用
- 2005年
- 目的:研究胆红素对三氯乙烯(TCE)致ICR小鼠肝、肾、外周血DNA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检测TCE对ICR小鼠肝、肾、外周血细胞DNA损伤作用,同时观察2 0~2 0 0 μmol/L胆红素对TCE所致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TCE染毒组肝、肾、血细胞彗星率较对照组增加;胆红素各剂量组SCGE各指标在2 0~2 0 0 μmol/L范围内先减小后增大,10 0 μmol/L处最小。结论:10 0 μmol/L左右的胆红素能较好的拮抗TCE对小鼠肾脏细胞DNA损伤。
- 涂程邰昌松杨青黎燕王绵珍
- 关键词:DNA损伤三氯乙烯胆红素单细胞凝胶电泳
- 青石棉致癌机理的实验研究
- 杨青
- 关键词:劳动卫生肺癌
- 一种低温水热制备纳米磷酸铁锂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温水热制备纳米磷酸铁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一定比例称量磷酸锂、硫酸亚铁以及反应助剂。将硫酸亚铁溶于适量去离子水中转移至水热反应釜,然后加入磷酸锂及反应助剂,得到固液混合悬浮液,超声辅助分散一定时间,然...
- 吴振国朱超琼杨青张梦珂郭孝东宋扬钟本和
- 胆红素对正己烷致体外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拮抗作用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研究胆红素 (bilirubin)对正己烷 (n hexane)致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和彗星图像分析系统 ,检测不同浓度正己烷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 ,同时观察 10 μmol/L胆红素对正己烷所致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尾长、尾 /头 (长 )、尾 /头 (光强 )、迁移率、尾DNA %、Olive尾矩等指标与正己烷浓度存在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 ,发现胆红素能抑制正己烷的DNA断裂能力。
- 黎燕邰昌松杨青王绵珍沈惠麒
- 关键词:正己烷单细胞凝胶电泳DNA损伤胆红素
- 用均匀设计方法优化Sertoli-germ细胞培养条件的研究被引量:3
- 1999年
-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对Sertoligerm细胞共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所观察的三个因素(3或6个水平)中,培养温度和pH值对生精细胞脱落的影响最为明显,而小牛血清浓度的影响较少。回归方程提示该培养系统的适宜条件,逐步回归分析剔除了小牛血清浓度的因素,说明不必加入过多小牛血清。此外,用所获回归方程对指标值进行回算,结果提示,以脱落生精细胞数作为培养效果的观察指标比较稳定。
- 黄厚今王瑞淑徐维光杨青
- 关键词:均匀设计
- 成都市25位医院院长控烟知信行调查被引量:6
- 2005年
- 董彩婷兰亚佳杨青钟斐罗艳陈剑宇
- 关键词:控烟工作知信行调查宣传教育
- 芦荟多糖抗突变作用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7
- 2002年
- 目的 研究芦荟多糖的抗突变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观察芦荟多糖在体内和体外的抗突变作用。结果 芦荟多糖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的微核率 (分别为 17.6‰、2 1.8‰、31.4‰ )和精子畸形率 (分别为 30 .42‰、32 .15‰、41.33‰ )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 (环磷酰胺组 ,P<0 .0 0 5 )。体外淋巴细胞染色体的畸变率在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分别为 2 2 .5 %、14.8%、10 .2 5 %,与阳性对照组 (丝裂霉素组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但在低剂量组其作用最为明显 ,抑制率达到78.5 %。结论 芦荟多糖可有效抑制环磷酰胺、丝裂霉素所诱导的突变性 ,具有一定的抗突变作用。
- 董彩婷杨青肖元梅岑小波王莉
- 关键词:芦荟多糖抗突变性微核染色体畸变精子畸形
- 牛黄对三氯乙烯致ICR小鼠DNA损伤的影响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研究牛黄 (Cow- bezoar)对三氯乙烯 (TCE)致 ICR小鼠肝肾外周血细胞 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 (SCGE)技术和彗星图象分析系统 ,检测三氯乙烯对 ICR小鼠肝肾外周血细胞 DNA损伤作用 ,同时观察2 0~ 2 0 0 μmol/ L 牛黄对三氯乙烯所致 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TCE染毒组肝、肾、血细胞彗星率较阴性对照组增加 ;牛黄各组肝、肾、血细胞尾长、尾 /头 (长 )、尾 /头 (光强 )、尾 DNA%、Oliver尾矩、彗星率减少。结论 :牛黄能抑制三氯乙烯致 ICR小鼠肝肾外周血细胞的 DNA断裂能力。
- 邰昌松黎燕杨青沈惠麒
- 关键词:牛黄三氯乙烯ICR小鼠DNA损伤毒理学
- 四川人群中CYP1A1基因Ile-Val和Msp1位点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 0 (CYP1A1)基因异亮氨酸 (Ile) 缬氨酸 (Val)位点和Msp1位点多态性和肺癌易感性的相关关系。方法 以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 ,采用PCR RFLP和ASA PCR技术检测 82例原发性肺癌和 91例对照的CYP1A1基因Ile Val位点和Msp1位点多态性。 结果 Ile Val三种多态基因型在肺癌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Ile/Val、Val/Val基因型在肺癌组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e/Val、Val/Val基因型患肺癌的危险分别是Ile/Ile基因型的 1.969倍和3 .15 0倍 ;当按吸烟分层后 (将Ile/Val、Val/Val基因型合并分析 ) ,吸烟组中Ile/Val、Val/Val合并基因型患肺癌的危险是Ile/Ile基因型的 3 .0 5 9倍 ,而在不吸烟组其OR为 1.687;Msp1位点多态性在肺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YP1A1第 7外显子的Ile/Val、Val/Val基因型与肺癌的易感性有关 ,可望作为肺癌易感人群筛选的重要指标 ;
- 董彩婷杨青江宾董奇男
- 关键词:CYP1A1基因肺癌易感性异亮氨酸缬氨酸
- 氯丁二烯职业接触人群致癌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氯丁二烯制造行业人群中癌症死亡与氯丁二烯接触情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的方法 ,收集某化工厂 1987~ 2 0 0 2年癌症死亡及非癌症死亡病例 ,比较其氯丁二烯的职业接触情况的差异。并对癌症死亡组中接触氯丁二烯工人和不接触氯丁二烯工人进行死亡年龄比较。结果 共收集癌症死亡病例 171例 ,其中肝癌、肺癌、食道癌的病例数分别为 31例、4 0例、2 9例。非癌症死亡病例 2 5 8例。按性别、年龄、死亡时间可配对的癌症病例为 16 3例。比较其职业接触史 ,经统计分析 ,癌症死亡、肝癌死亡、肺癌死亡、食道癌死亡 OR值分别为 1.5 6 (P>0 .0 5 )、5 .5 (P<0 .0 5 )、0 .6 7(P>0 .0 5 )、2 (P>0 .0 5 )。死亡年龄分析 ,肝癌组中接触氯丁二烯平均死亡年龄比非接触氯丁二烯工人年龄小 7.85岁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较低的接触浓度下 ,尚不能认为氯丁二烯接触能使癌症死亡危险增加 。
- 郭术田杨青董奇男李寿祺
- 关键词:氯丁二烯癌症配对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