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晓英

作品数:62 被引量:531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矿业工程
  • 3篇化学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煤层气
  • 17篇储层
  • 10篇煤层
  • 9篇压裂
  • 9篇
  • 8篇气藏
  • 8篇煤储层
  • 7篇含气
  • 6篇盆地
  • 5篇气井
  • 5篇煤层气井
  • 5篇含气量
  • 5篇成藏
  • 4篇渗透率
  • 4篇水力
  • 4篇水力压裂
  • 4篇气水
  • 4篇沁水盆地
  • 4篇瓦斯
  • 4篇煤层气藏

机构

  • 59篇河南理工大学
  • 8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河南省生物遗...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河南省煤田地...
  • 2篇河南能源化工...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晋城职业技术...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河南省地矿局
  • 1篇贵州省煤层气...
  • 1篇贵州天然气能...

作者

  • 62篇林晓英
  • 38篇苏现波
  • 16篇倪小明
  • 14篇郭红玉
  • 12篇刘晓
  • 9篇宋金星
  • 6篇夏大平
  • 6篇陈润
  • 6篇张双斌
  • 5篇张崇崇
  • 4篇曾溅辉
  • 4篇蔺海晓
  • 3篇柳少波
  • 3篇宋岩
  • 3篇李金海
  • 3篇孙小婷
  • 2篇王庆伟
  • 2篇韩颖
  • 2篇马俊强
  • 2篇贾志强

传媒

  • 5篇天然气工业
  • 4篇河南理工大学...
  • 3篇煤田地质与勘...
  • 3篇煤炭学报
  • 2篇现代地质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矿业安全与环...
  • 2篇中国煤层气
  • 2篇中国地质教育
  • 2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煤田地质
  • 1篇煤矿安全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对泥页岩孔隙结构的影响
2019年
页岩的孔隙类型与孔隙结构直接影响着气体的赋存和产出。为了研究泥页岩中可溶有机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按照正己烷、二氯甲烷、四氢呋喃的顺序依次对泥页岩中不同极性可溶有机质进行分离与抽提,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比分析了原始样品和萃余物的孔隙结构特征,探讨了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对泥页岩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有机溶剂极性的增强,泥页岩中的可溶有机质依次按照饱和烃、芳香烃和非烃组分顺序溶出;原始样品的孔隙主要为粒间孔、粒内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4种类型,可溶有机质溶出后,孔隙形态更为不规则,出现更多溶蚀孔,部分粒间孔被脱落黏土矿物碎屑充填;溶剂极性增强,滞后圈的面积减小,BJH孔体积和平均孔径增加,BET比表面积变化不明显;可溶有机质的溶出对泥页岩具有“增孔”和“扩孔”作用,孔径≤2nm的孔隙含量增加,孔径>2nm的孔隙含量减少;2~10nm孔径范围内孔体积和孔比表面积的百分含量减小,10~30nm孔径范围内变化不明显,30~50nm孔径范围内明显增加;对孔隙形态的改造过程为:瓶身与瓶颈的孔径比相对较大的“墨水瓶”孔→瓶身与瓶颈的孔径比相对较小的“墨水瓶”孔→楔形孔→平行板状孔。
林晓英林晓英陈浩王健王瑞杰
关键词:泥页岩可溶有机质孔隙结构扩孔
关于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
煤及煤层气工程本科专业于2007年首次获得教育部批准,其专业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构建了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模式。同时对该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林晓英苏现波
关键词:煤及煤层气工程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文献传递
济源凹陷页岩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以往的油气和煤田勘探结果表明,济源凹陷发育有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上三叠统谭庄组和下侏罗统鞍腰组等3套泥页岩层系.以这些勘探资料为基础,通过野外观测,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岩石学分析和等温吸附测试等,对该区页岩气的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上三叠统谭庄组泥页岩厚220~500 m,TOC含量大于2.0%,主要干酪根类型为II型,Ro为1.0%~2.0%,正处于生成油气高峰,且泥页岩中多夹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脆性矿物含量高,是济源凹陷最有利的泥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层系,主要有利区位于凹陷的沁阳次凹南部、中央次凸及孟县-温县次凹的孟县-城伯以北地区;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泥页岩厚20~100 m,且含有多层煤,干酪根类型主要为III型,TOC平均含量为1.19%,处于大量生成干气的阶段,泥页岩中脆性矿物含量较高,是济源凹陷页岩气开发较有利的层系,主要有利区域位于凹陷的孟县-温县次凹北部、中央次凸;下侏罗统鞍腰组泥页岩厚度较大,有机质达到了成熟阶段,但有机碳含量较低,是潜在勘探层系.济源凹陷页岩气资源丰度可达(1.42~6.78)×108m3/km2,具有较大的泥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
林晓英苏现波张双斌张丽萍
关键词:济源凹陷页岩气成藏条件勘探潜力
软硬煤孔隙结构特征及对变压解吸规律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以河南平煤十矿、郜成矿和贵州新田矿的硬煤和软煤为研究对象,通过变压解吸实验分析煤样在变压条件下的解吸规律,并结合压汞实验,从孔隙结构层面分析硬煤和软煤变压解吸的控制机理。结果表明:变压解吸过程中,所有煤样解吸速率均由最大初始值随时间逐渐减小;不同压力值下的解吸量随压力变化上下波动,整体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当压力降至3 MPa以下时,由于在连通的中孔及大孔中解吸出的气体压力不足以持续克服毛细管压力,波动幅度急剧加大;同等压降条件下,软煤比硬煤解吸量更大;总体上软煤解吸速率更快,累计解吸量更多。
田敬林晓英苏现波苏现波
关键词:孔隙结构煤层气
煤层气直井钻进煤粉产出测试装置的地层压力模拟系统
煤层气直井钻进煤粉产出测试装置的地层压力模拟系统,包括伺服液压油源(5)、轴压模拟装置和围压模拟装置;轴压模拟装置包括轴压伺服油箱(6)、轴压增压器(7)、轴压伺服控制器(8)、轴压充液控制阀(9)和轴压充液油箱(10)...
李志恒倪小明林晓英
文献传递
安阳矿区双全井田煤层气赋存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安阳矿区双全井田是一个正在建设的矿井,煤层气资源丰富.为了更好地指导该区煤层气开发及煤矿瓦斯灾害治理,根据煤田勘探、煤层气勘探资料,对该井田煤层气的赋存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指出该区煤层压力高、煤的吸附能力强,煤层气含量高,可达10~33.5 m3/t,并具有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展布趋势.这种展布规律主要受埋深和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地下水弱径流区和滞留区成为煤层气富集的有利场所.泥质岩类顶底板为煤层气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北北东走向的封闭性断层及有利的对接关系是煤层气聚集的又一因素.双全井田的地质条件决定了煤层气的富集,但强烈的构造运动使得煤体破坏为糜棱煤,渗透性差,该区传统工艺下的煤层气开发仍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林晓英苏现波
关键词:煤层气赋存特征含气量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特征被引量:34
2007年
以油气、煤田和煤层气勘探阶段积累的资料为基础,系统探讨了沁南煤层气藏的特征。通过对气藏静态特征(包括煤层空间几何形态、煤层气成分和含量、储层物性、吸附特征、储层压力及封闭条件)和动态过程(包括煤层气形成、运移和聚集)的分析,指出晚古生代的煤层在经历了印支期和燕山期两次煤化作用生成的煤层气,在喜马拉雅期遭受了严重的调整与改造后逐渐形成现今的沁南煤层气藏。直接控制该煤层气藏中煤层气富集程度的因素为顶底板与边界断层。目前的高产煤层气井基本上都位于地下水滞流区。
石书灿林晓英李玉魁
关键词:煤层气含气量成藏沁水盆地
甲烷在煤表面的吸附势与煤阶的关系被引量:15
2006年
本文根据在平衡水分、30℃条件下实测和收集的煤的等温吸附资料,采用吸附势理论,计算了各个煤样吸附等体积(5cm3/g)甲烷时的吸附势,发现随煤阶的增加吸附势呈规律性变化。这种变化规律与兰氏体积随煤阶的变化规律一致,且完全与四次煤化作用跃变对应。可见煤层甲烷的吸附与煤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和孔隙度密切相关。
苏现波刘国伟郭盛强林晓英
关键词:煤层甲烷
煤解吸二氧化碳和甲烷的特性曲线及其应用被引量:7
2008年
二氧化碳与甲烷的吸附与解吸机理决定了二氧化碳在煤中的螯合和强化甲烷产出的能力,是近期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根据对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吸附/解吸等温线和吸附特性曲线的研究结果,从吸附势角度探讨了两者的吸附/解吸机理,并将解吸特性曲线归纳为3类:①两者的吸附—解吸等温线不相交,二氧化碳的吸附势大于等于甲烷的,在两者接近的中压阶段不利于注二氧化碳驱甲烷,高压、低压阶段均有利;②因甲烷的吸附—解吸等温线相交造成两者的吸附特性曲线相交,高压下利于注二氧化碳驱甲烷;③因二氧化碳的吸附—解吸等温线相交造成两者的吸附特性曲线相交,高压下利于注二氧化碳驱甲烷。这一结论为二氧化碳驱甲烷实验所证实。吸附势理论的引入为定量评价注入二氧化碳驱甲烷工艺参数和有利储层的选择提供了方法。
苏现波陈润林晓英李金海
关键词:二氧化碳甲烷解吸
煤矿井下钻孔水力压裂增透抽采瓦斯工艺
煤矿井下钻孔水力压裂增透抽采瓦斯工艺,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压裂地点;(2)根据观察煤体类型、巷道布置和构造发育程度来确定压力类型,可采用顶底板顺层钻孔水力压裂、顶底板穿层钻孔水力压裂、本煤层顺层钻孔水力压裂或本煤...
苏现波刘晓倪小明郭红玉林晓英宋金星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