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绍芳
- 作品数:10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阳性患者运动前后常规心电图复极改变分析被引量:1
- 1994年
- 心肌缺血除表现为ST段压低和T波倒置,也可仅表现为ST段延长和T波幅度降低。在无上述表现的情况下,ST/T角度对心肌缺血的存在也有一定诊断意义。
- 姜文献邢启崇玄军林绍芳董玉玲
- 关键词:心肌缺血心电图复极改变
- 预激综合征室间隔旁路的电生理观察(附三例报告)
- 1992年
- 预激综合征(WPW)的旁路(AP)位于室间隔者比较少见,且不易确定诊断,今将所见三例的电生理检查特征报道如下: 电生理方法例1:电生理检查是经皮股静脉穿刺置入多极导管,用RM
- 林绍芳娄兹谟阮秀瑶王化南周聊生孙洁
-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电生理
- 希氏束电图在Ⅲ°房室传导阻滞诊治中的应用(附22例分析)
- 1992年
- 本文对22例Ⅲ°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希氏束电图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9例为完全性双束支阻滞,8例为完全性希氏束内阻滞,5例为完全性房室结阻滞。在17例希氏束及其以下的房室传导阻滞中,有13例安装了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效果均良好。提示希氏束电图对Ⅲ°房室传导阻滞的定位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娄兹谟林绍芳王化南周聊生孙洁阮秀瑶
- 关键词:心脏传导阻滞心电描记术
- 房室传导阻滞的室房逆行传导
- 1994年
- 对30例经希氏束电图证实的不同程度及不同阻滞水平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室房逆行传导进行研究,其方法为用右室连续递增起搏和S1S2程序刺激两种方式判定室房逆传功能,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和希氏束及高位右房电图.确定室房逆传方法为(1)有效心室起搏V波后有相应的A波。
- 周聊生娄兹谟林绍芳梁江久阮秀瑶孙洁
- 关键词: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起搏逆传希氏束电图
- 房室结多径传导与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被引量:1
- 1992年
- 房室结多径传导较为少见,其发生折返性室上速的电生理特征国内报道较少。我们经心内电生理证实的4例房室绪多径传导中,有3例诱发出折返性室上遗,现将其电生理特征分析如下: 材料和方法四例患者中3例有心动过速发作史,1例因窦性心动过缓行心脏电生理检查。
- 周聊生林绍芳娄兹谟王化南阮秀瑶孙洁
- 关键词:心动过速心电图
- DDD起搏器媒介的折返性心动过速一例被引量:1
- 1992年
- 病人男性,58岁,因发作晕厥半年入院,诊断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安置起搏器前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希氏束电图示A-H90ms,V波前均无H波,提示为III度HV阻滞,室性逸搏心律.右室心失部分级递增刺激,70次/分时无室房传导,90~170次/分可见1:1室房传导,V-A180~200ms.遂安置美国Inter-medics公司Cosmos DDD起搏器,起搏频率低限60次/分,A-V延迟150ms,上限频率120次/分,脉宽0.45ms,电压5.4V,心房感知1.2mV,反拗期200ms,阈值0.9V,阻抗630Ω;心室反拗期200ms,阈值0.6V,阻抗570Ω.安置后病人休息状态多呈DDD及VAT方式起搏,活动时随P波增加触发心室起搏相应增加.病人于休息时感阵发心慌.附图示第一个QRS波之后有一正向P波,其后无QRS波,
- 周聊生林绍芳王化南娄兹谟阮秀瑶孙洁
- 关键词:室房传导心动过速起搏频率室性逸搏希氏束电图
- 希氏束内双径路与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被引量:2
- 1994年
- 希氏束内双径路与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周聊生,林绍芳,娄兹谟,梁江久,阮秀瑶,孙洁希氏束内传导的纵向分离表现为双径路者较少见,国内外报道较少[1~5],尚未见到与其有关的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的报道。本文报道1例希氏束内双径路同时存在房室结内双...
- 周聊生林绍芳娄兹谟梁江久阮秀瑶孙洁
- 关键词:室上性心动过速希氏束心电图
- 心肌酶活性比值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的意义被引量:2
- 1992年
- 动态测定了9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和90例其他疾病的8项酶学指标,探讨了CK-MB-CK,LDH_1/LDH_2,PK/GOT,CK/GOT及HBD/LDH比值对AMI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活性比值有助于判断活性升高是否来自心肌,减少AMI诊断的假阳性率,提高心肌酶诊断AMI的特异性,其中PK/GOT系特异和敏感的酶学指标。
- 邢启崇林绍芳姜新民朱长淑
-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肌酶活性
- 老年人房颤时血清地高辛浓度增高的原因分析
- 1991年
- 1989年,我们收治6例冠心病、风心病合并快速房颤及心衰的老年患者(平均70岁,男5例,女1例),用扩冠、强心、利尿药取得满意效果。
- 徐培清林绍芳步桂金牛光业
- 关键词:心房纤颤血清地高辛
- 完全性希氏束内阻滞7例分析
- 1991年
- 报告7例完全性希氏束内阻滞(病因以冠心病和心肌病变为多见),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33%.其诊断标准以记录到分裂的希氏束电位为主,结合逸搏节律的QRS时限和形态,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体表心电圈对其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患者一般预后较差,心脏永久性起搏治疗有效。
- 娄兹谟林绍芳王化南周聊生阮秀瑶孙洁
- 关键词:房室传导阻滞H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