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金坤

作品数:46 被引量:52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5篇反流
  • 22篇食管
  • 19篇流病
  • 18篇胃食管
  • 17篇食管反流
  • 17篇胃食管反流
  • 12篇食管反流病
  • 12篇胃食管反流病
  • 8篇综合征
  • 7篇易激综合征
  • 7篇肠易激
  • 7篇肠易激综合征
  • 6篇黏膜
  • 6篇糜烂
  • 6篇功能性消化不...
  • 6篇非糜烂性
  • 6篇非糜烂性反流...
  • 5篇食管黏膜
  • 4篇十二指肠
  • 4篇食管炎

机构

  • 46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中山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深圳市妇幼保...

作者

  • 46篇林金坤
  • 32篇胡品津
  • 28篇陈旻湖
  • 17篇肖英莲
  • 11篇彭穗
  • 10篇熊理守
  • 7篇杨莉
  • 7篇陈为
  • 6篇彭晓忠
  • 5篇陶金
  • 5篇张晓光
  • 4篇汪安江
  • 4篇曾志荣
  • 4篇陈祺
  • 4篇李初俊
  • 3篇任明
  • 3篇刘韶辉
  • 3篇王伟岸
  • 2篇吴昌彬
  • 2篇刘思纯

传媒

  • 11篇中华消化杂志
  • 8篇胃肠病学
  • 6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新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The 14...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0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5篇200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溃疡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及对24h胃内pH值的影响──附42例报告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评价小剂量奥美拉唑对溃疡样功能性消化不良(ulcer-like functional dyspepsia,u.FD)患者的疗效及对24h胃内pH值的影响。方法:将82例u.FD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42例及西咪替丁组40例,前者给予奥美拉唑10mg每日1次、后者给予西咪替丁400mg每日2次治疗,疗程均为2周。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患者的上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积分,比较2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从2组随机抽取10例于治疗第1日及第8日行24h胃内pH值监测。结果:2组单个症状的疗效比较,对上腹痛、腹部不适、反酸、烧心等症状的总有效率均为奥美拉唑组优于西咪替丁组(P〈0.05-P〈0、01);2组治疗后的总体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而奥关拉唑组治疗后的总体症状积分低于西咪替丁组(P〈0.01)。治疗第1日及第8日奥美拉唑组24h胃内pH值分别为1、6-6.0(中住数2.7)和2、5~6、2(中位数4.8),分别高于西咪替丁组的1.2~3.1(中位数1.5)和1,1~4.9(中住数2.0)(P〈0.05~P〈0.01),pH值超过3的时间百分率分别为23~81(中位数49)%及46~89(中住数65)%,均高于西咪替丁组的13~54(中位数26)%及18~78(中位数31)%,均为P〈0.叭。奥美拉唑组总体症状积分下降值与用药第8目的24h胃内中位pH值、pH值超过3的时间百分率均呈正相关(r=0.868,r=0.928,均为P〈0.01)。结论:奥美拉唑10mg/d对u-FD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西咪替丁800mCd,前者对胃酸的抑制作用也强于后者。
林金坤陈旻湖刘思纯何瑶胡品津房殿春刘南植
关键词:酸碱度胃内奥美拉唑西咪替丁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直肠运动和感觉功能的研究
2003年
目的:了解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直肠动力学和感觉功能的改变,并探讨IBS患者临床症状与直肠感觉、动力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电子恒压器及灌注导管测压仪研究25例正常人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最小扩张压力。
陈祺陈旻湖林金坤胡品津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直肠运动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患病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2003年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患病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患病行为问卷对4l例IBS患者进行测评,并与消化性溃疡(PU)患者及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①临床心理症状测评中。
王伟岸何剑琴林金坤胡品津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患病行为影响因素心理异常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感觉运动功能的研究被引量:59
2003年
目的 探讨胃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在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中的表现和相互关系。方法 用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SPECT)和内脏刺激器 /电子气压泵检测 2 2例FD患者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的胃固体排空、胃敏感性、胃顺应性和近端胃容受性。结果  2 2例FD患者胃排空延迟、胃敏感性增高和近端胃容受性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 31.8% ,6 8.2 %和 4 5 .5 % ,其中 4 5 .5 %的患者出现了两种以上的胃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三种胃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间无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胃排空延迟、胃敏感性增高及近端胃容受性障碍是FD发病中三种相互独立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病理生理异常可在同一FD患者中共存。
张晓光胡品津林金坤岳殿超彭晓忠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黏膜损伤程度的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中,影响食管黏膜损伤严重程度的因素。方法将消化专科门诊具有典型反流症状,并经24 h 食管 pH 监测异常或(和)胃镜检查证实的 GERD 患者,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组、轻度糜烂性食管炎组和重度糜烂性食管炎组。比较3组患者一般情况和食管 pH 监测指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年龄、性别、食管裂孔疝、烟酒嗜好、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食管酸暴露程度对食管损伤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共有156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非糜烂性反流病组83例,轻度糜烂性食管炎组51例,重度糜烂性食管炎组22例。重度糜烂性食管炎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和合并食管裂孔疝比例显著高于轻度糜烂性食管炎组和非糜烂性反流病组(P<0.05)。食管 pH 监测指标中卧位长反流次数在严重的食管黏膜损伤患者中显著增加(P<0.05)。食管裂孔疝是食管黏膜损伤程度的独立相关因素(OR=15.032,95%CI:3.767~22.723,P<0.01)。结论 GERD 患者中高龄、男性、合并食管裂孔疝和卧位反流增加的患者中严重的食管黏膜损伤更加常见,食管裂孔疝在食管黏膜损伤的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彭穗林金坤肖英莲汪安江陈为胡品津陈旻湖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食管炎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的探讨被引量:119
2003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方法及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便携式胆红素监测仪 (Bilitec2 0 0 0 )对 2 0例健康人及 42例有腹痛、腹胀、恶心及呕吐胆汁等症状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 2 4h胃内胆红素监测、临床症状评分、胃镜检查及组织活检。分析DGR的严重度与症状、内镜所见和组织学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2 4h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率在健康组和有症状组中分别为 (2 92± 2 39) %及 (1 7 68± 1 7 89) % (P <0 0 1 ) ,病理性DGR的检出率为55 %。内镜下黏液湖胆染、胃窦黏膜糜烂、胆染伴胃窦黏膜糜烂、胆染伴中度以上的充血者中病理性DGR的检出率分别为 86 %、88%、8/8、85 %。内镜检查发现黏液湖胆染和胃窦黏膜糜烂和 (或 )中度以上充血并被Bilitec2 0 0 0证实存在病理性DGR的胆汁反流性胃炎 (BRG)者共有 1 1例。幽门螺杆菌(Hp)阴性的BRG者 ,组织学上活动性炎症比生理性DGR组Hp阴性者严重 (P <0 0 5)。各项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值均 >0 0 5) ,但BRG组腹胀、恶心及呕吐胆汁等症状的严重程度显著重于生理性DGR组 (P值均 <0 0 5)。结论 完整胃内镜检查发现黏液湖胆染同时伴胃窦黏膜糜烂和 (或 )中度以上充血并被Bilitec2 0 0
林金坤胡品津李初俊曾志荣张晓光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肠胃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中非酸反流的比例及其与烧心的关系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 应用食管联合阻抗-pH监测技术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中非酸反流的比例及其与烧心的相关程度.方法 选取消化专科门诊以烧心为主诉的连续病例,通过上消化道内镜将上述患者分为糜烂性食管炎(EE)组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并进一步通过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及雷贝拉唑试验性治疗予以确诊.比较两组的联合阻抗-pH监测指标.结果 EE组36例,NERD组62例.两组患者酸反流次数、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01和0.002).EE组和NERD组中非酸反流次数的百分比分别为37.3%(663/1777)和44.3%(1220/2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3,P=0.000).EE组酸反流烧心症状指数阳性、非酸反流烧心症状指数阳性及总反流烧心症状指数阳性的百分比分别为36.1%(13/36)、19.4%(7/36)和55.6%(20/36),NERD组则为27.4%(17/62)、6.4%(4/62)和33.8%(21/62).结论 EE组和NERD组患者中非酸反流次数的比例分别为37.3%及44.3%,非酸反流与烧心关系密切.
肖英莲汪安江杨莉林金坤张宁胡品津陈旻湖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糜烂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
复方消化酶治疗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的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复方消化酶制剂 (达吉胶囊 )对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设计方案 ,患者年龄 60~ 89岁 ,均有食欲不振、伴或不伴有上腹饱胀、腹部不适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 ,基础疾病包括胃肠疾病、肝胆胰疾病或其他疾病。入选病例经 3d的药物清洗期后随机为 3组 ,分别服用达吉胶囊、复合胰酶制剂 (得每通 )或多酶片 ,疗程 2周。治疗前及治疗每周末通过症状问卷的方法评估症状的严重程度及记录患者对总体症状疗效的自我评估。 结果 各组治疗后食欲不振症状的严重程度均比治疗前减轻 (P <0 0 5) ;但达吉组与得每通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与多酶片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且达吉组对食欲不振、上腹饱胀和腹部不适的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多酶片组 (P <0 0 5)。 结论 达吉胶囊对不同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疗效确切且安全 。
林金坤李瑜元聂玉强沙卫红张龙王缉玲林萍邓罡易平坚胡品津曾志荣何瑶刘思纯
关键词:复方消化酶安全性
枸橼酸铋雷尼替丁短程三联根除幽门螺杆菌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3年
邓会芬崔毅林金坤李初俊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枸橼酸铋雷尼替丁
联合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价值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了解联合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MII—pH)监测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价值。方法纳入具有烧心症状且食管黏膜无损伤患者44例,首先行MII-pH监测,然后行14d的雷贝拉唑试验(试验结束时烧心症状完全消失定义为雷贝拉唑试验阳性)。70名健康志愿者行MIIpH监测的结果作为正常值进行参照。结果根据食管pH监测存在异常食管酸暴露或酸反流症状指数(SI)阳性者20例(45.4%)。MIIpH监测提示弱酸反流SI阳性者2例,据此检查诊断烧心患者GERD的比例增至50%(22/44)。雷贝拉唑试验阳性4例,据此则将烧心患者诊断为GERD的比例增至54.5%(24/44)。结论联合食管MII—PH监测可增加GERD检出率。
肖英莲林金坤彭穗杨莉汪安江胡品津陈旻湖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电阻抗雷贝拉唑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