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坚
- 作品数:60 被引量:372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脂肪肝患者瘦素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 5 7例脂肪肝患者及 33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瘦素 (LEP)水平 ,同时测定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 (FPG)、空腹胰岛素 (FINS)、血脂 ,采用稳态模式 (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 (1)脂肪肝患者LEP水平、BMI、FPG、FINS、HOMA、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C)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2 )女性LEP水平明显高于男性 (P <0 .0 1)。 (3)LEP与BMI、FINS、TC、TG、LDL -C、HOMA呈正相关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脂肪肝患者HOMA、FINS、BMI是LEP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 脂肪肝患者存在高瘦素水平及瘦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 ,高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 梁坚王婉梅揭育丽梁伟娟
- 关键词: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LEP瘦素水平血清瘦素
- 生长抑素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与生长抑素与脑垂体叶素治疗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80例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均予禁食、补充有效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生长抑素,对照组加用脑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有效率为5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是一种有效且无任何不良反应的方法。
- 李红艳梁坚叶文桃
- 关键词:生长抑素肝硬化大出血
- 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2例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观察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6 8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10 2例 ,给予莫沙必利 5mg ,tid ,po ;对照组 6 6例 ,给予多潘立酮 10mg ,tid ,po。疗程均为 4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9.2 % ,明显高于对照组 5 9.1% (P <0 .0 1) ;治疗组用药 2周临床主要症状已有明显缓解 ,用药 4周各项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 2周 (P <0 .0 1) ,除呕吐外 ,对其余症状缓解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或 0 .0 1)。结论 :莫沙必利是一种治疗FD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 陈垦梁坚麦海妍王婉梅祝斌
- 关键词:莫沙必利多潘立酮功能性
- 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其对血清IL-17、TNF-α及IL-23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8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中医辨证为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2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经中医辨证为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6例,分为美沙拉嗪组(对照组)及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组(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1.0 g/次,4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参苓白术散,6.0 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取静脉血采用ELISA检测IL-17、TNF-α、IL-23水平变化,另取健康志愿者23例静脉血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17、TNF-α、IL-2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7、TNF-α、IL-23水平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独应用美沙拉嗪;对血清IL-17、TNF-α、IL-23水平改善也优于单独应用美沙拉嗪。
- 魏国丽郑学宝周宇刘强梁坚
- 关键词:美沙拉嗪参苓白术散脾胃气虚溃疡性结肠炎
- 左氧沙星和头孢曲松治疗自发性腹膜炎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评价左氧沙星与头孢曲松治疗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左氧沙星组 (LVLX)2 9例 ,2 0 0mg静脉滴注 ,1日 2次 ;头孢曲松组 (CRO) 31例 ,2g静脉滴注 ,1日 1次 ,疗程均为 7d~ 14d。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左氧沙星组与头孢曲松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分别为 89 7%、6 9%和 87 1%、6 4 % ,两组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左氧沙星与头孢曲松在治疗自发性腹膜炎上具有相同的疗效及安全性。
- 崔淑兰梁坚麦海妍陈垦
- 关键词:左氧沙星头孢曲松药物治疗自发性腹膜炎安全性
- 检测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G-CSF和CRP的临床意义(摘要)
- 目的:探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人腹水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将48例病人分为SBP组28例,漏出液组20例,另设4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
- 陈垦汤斌梁坚王婉梅曹军
- 文献传递
- 急性胰腺炎肝损害与血清IL-18、TNF-α、NO的关系被引量:29
- 2010年
-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肝损害与IL-18、TNF-α、NO变化的关系。方法 87例AP患者分轻、重型(MAP、SAP)两组,设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ELISA检测IL-18、TNF-α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水平,同时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TB、ALB、LDH、AKP、γ-GT)。结果 87例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者54例(62.06%)。AP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SAP组与MAP组比较,血清各肝功能指标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SAP组血清ALB较治疗前升高(P<0.01),SAP组和MAP组肝功能其他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IL-18、TNF-α、NO水平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AP合并肝损害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无肝损害组(P<0.0);AP肝损害患者血清IL-18、TNF-α、NO与血清ALT、AST呈正相关,IL-18与TNF-α、NO呈正相关。结论 AP患者肝损害发生率高,SAP肝损害程度明显高于MAP,AP肝损害患者血清IL-18、TNF-α、NO水平明显升高,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检测血清IL-18、TNF-α、NO可作为AP肝损害诊断、判断病情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 梁坚周宇王壮陈洁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白细胞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 (UC)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的变化。方法 使用TYXN 91智能血液聚集仪测定 47例UC患者和 3 0例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PAg) ,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 选择素 (Ps) ,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FPI含量 ,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活动期UC患者PAg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 (P <0 .0 1) ,活动期和缓解期UC患者Ps和TFPI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和P <0 .0 5 ) ,PAg与TFPI呈正相关 (γ =0 .62 3 ,P <0 .0 1) ,Ps与TFPI无明显相关性 (γ =0 .2 3 5 ,P >0 .0 5 )。结论 活动期UC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激活 ,在缓解期血小板活化程度仍增高 ;UC患者血浆TFPI含量升高 ,且PAg与TFPI在UC患者的血栓前状态中可能发挥着协同作用。
- 梁坚杨勤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血小板聚集P-选择素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血清中TNF-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 1998年
- 目的:研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3例UC病人及正常对照者40例血清TNF-α水平。结果:活动性UC病人血清中TNF-α水平明显增高,并与病情的轻重和病变的范围有关(P<005)。结论:UC病人血清中TNF-α水平增高可能与UC的发生发展有关。
- 崔淑兰祝斌梁坚王婉梅汤斌陈群王胜春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肿瘤坏死因子病情判断疾病发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瘦素与胰岛素的变化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瘦素、胰岛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胆囊结石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其在NAFLD患者胆囊结石形成中的意义。方法将106例NAFLD患者分为NAFLD伴胆囊结石组(A组)48例和NAFLD无伴胆囊结石组(B组)58例,另纳入单纯胆囊结石患者(C组)66例,选择健康体检者(D组)50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4组研究对象外周血瘦素、空腹胰岛素(FINS),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采用稳态模式(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 A、B、C 3组的瘦素、FINS、FPG、HOMA水平均明显高于D组,HDL水平均明显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A组的变化最明显;相关分析显示,A组内瘦素水平与FINS、FPG、HOMA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结论瘦素、胰岛素与NAFLD患者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密切;瘦素和胰岛素可能存在相互关系,并通过影响HDL的代谢参与胆囊结石的形成。
- 舒祖功梁坚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胆囊结石瘦素胰岛素高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