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外淋巴
  • 3篇外淋巴瘘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瘘
  • 2篇动物
  • 2篇动物实验
  • 2篇形态学
  • 1篇圆窗
  • 1篇圆窗膜
  • 1篇扫描电镜
  • 1篇突发性耳聋
  • 1篇前庭
  • 1篇前庭功能
  • 1篇前庭功能试验
  • 1篇内耳
  • 1篇内耳功能
  • 1篇耳聋
  • 1篇发性耳聋

机构

  • 3篇咸宁医学院附...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梁建伟
  • 3篇吴立连
  • 2篇董民声
  • 2篇曾英
  • 2篇王显红
  • 1篇余慧云
  • 1篇吕红
  • 1篇魏敏

传媒

  • 2篇咸宁医学院学...
  • 1篇中华今日医学...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实验性外淋巴瘘对内耳形态学的改变
2003年
目的:建立动物模型观察实验性外淋巴瘘(EPLF)对内耳形态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外淋巴瘘提供实验性依据。方法:24只豚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4只,右耳为对照耳。用微型注射器刺破左耳圆窗膜(RWM),并抽出2~4出外淋巴液造成EPLF,分别于造瘘后1、2、4、7、14和28天处死,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内耳形态变化。结果:穿孔的RWM大部分(83%)易愈合。RWM破裂后2~4穿孔处组织连接,7~14天基本愈合。扫描电镜观察造瘘后4天有毛细胞损伤,瘘口未愈合耳的耳蜗底回毛细胞明显减少。结论:EPLF转归有二,单一RWM穿孔趋向自然修复愈合,其组织形态学变化可逆;未愈合者或病程大于14天者,内耳形态学存在组织病理学改变,病理改变以及病程可作为手术的客观指标。
吴立连梁建伟王显红吴峰董民声
关键词:外淋巴瘘动物实验圆窗膜
实验性外淋巴瘘对内耳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本实验旨在建立一动物实验模型 ,观察实验性外淋巴瘘 (EPLF)对内耳功能的影响 ,为临床诊治PLF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 4只豚鼠随机分成 6组 ,每组 4只 ,右耳为对照耳。用微型注射器刺破左耳圆窗膜 (RWM)并抽出 2~ 4 μl外淋巴液造成EPLF ,分别于造瘘后 1、2、4、7、1 4、2 8天观察其耳蜗电图及前庭功能变化。结果在 95dBSPL强度短声刺激后的短期内 ,AP阈值和潜伏期增加 ,前庭功能减退 ,窗膜穿孔 2周左右 ,CAP值和潜伏期及前庭功能恢复正常。结论EPLF短期内引起耳蜗及前庭功能减退 ,1~ 2周可恢复至正常。
吴立连梁建伟余慧云曾英魏敏
关键词:外淋巴瘘前庭功能试验内耳功能动物实验
实验性外淋巴瘘对内耳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建立动物模型观察实验性外淋巴瘘 (EPLF)对内耳形态学的影响 ,为临床治疗外淋巴瘘提供实验性依据。方法 :2 4只豚鼠随机分成 6组 ,每组 4只 ,右耳为对照耳。用微型注射器刺破左耳圆窗膜 (RWM ) ,并抽出 2~ 4 μl外淋巴液造成EPLF ,分别于造瘘后 1、2、4、7、1 4和 2 8天处死 ,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内耳形态变化。结果 :穿孔的RWM大部分 ( 83 % )易于愈合。RWM破裂后 2~ 4天穿孔处组织连接 ,7~ 1 4天基本愈合。扫描电镜观察造瘘后 4天有毛细胞损伤 ,瘘口未愈合耳的耳蜗底回毛细胞明显减少。结论 :EPLF转归有二 ,单一RWM穿孔趋向自然修复愈合 ,其组织形态学变化可逆 ;未愈合者或病程大于 1 4天者 ,内耳形态学存在组织病理学改变 ,病理改变以及病程可作为手术干预的客观指标。
吴立连梁建伟曾英吕红王显红董民声
关键词:外淋巴瘘扫描电镜突发性耳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