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敏锋 作品数:40 被引量:173 H指数:8 供职机构: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献血员HBsAg筛查的安全性和病毒变异分析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国内血站对献血员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筛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收集经血站筛查HBsAg阴性的合格献血员血浆983份,用雅培ArchitectI2000电化学发光仪定量检测HBsAg;巢式PCR扩增乙肝病毒S区、C区、X区。诊断为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巢式PCR扩增病毒PreS/S区,产物直接测序并与标准病毒序列对比分析病毒株变异。结果经雅培ArchitectI2000复检HBsAg弱阳性率为6.5%(64/983),HBsAg滴度中位数为0.17IU/ml;60.9%(39/64)病毒两个区扩增阳性,4.0%(39/983)健康献血员为隐匿性HBV携带者;35.9%(14/39)病毒PreS/S区段扩增阳性,未发现"a"决定簇内的变异株。结论目前经血站常规检测HBsAg为阴性的合格血液用敏感性更高的试剂仍能检测出HBsAg及HBV DNA。 杨生义 李文凡 罗海玲 梁敏锋 吴小东 杨洁 周彬 侯金林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 输血 2012-2017年佛山市恙虫病东方体优势株感染特征及重症患者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2012-2017年佛山市恙虫病东方体优势株感染特征及重症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恙虫病例的临床资料,于2012年1月-2017年12月选取408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析恙虫病东方体优势株感染特征及重症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408例患者年龄分布中,>40岁最多,占比82.60%,≤40岁占比1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分布中农民占比最高,为51.47%,显著高于其他职业(P<0.05);发病季节分布中秋季占比最高,为68.38%,显著高于春、夏、冬季(P<0.05);文化程度分布中小学及小学以下占比最高,为74.51%,显著高于其他学历(P<0.05)。408例患者中个人卫生习惯较差、野外活动次数频繁、田间作业频繁、发病前存在昆虫叮咬史、家中有鼠类活动是影响患恙虫病的主要因素。结论:2012-2017年佛山市恙虫病东方体优势株感染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职业多为农民,发病季节多在秋季,文化程度较低,患者普遍存在较差的个人卫生习惯、野外活动或田间劳作的次数多、发病前存在昆虫叮咬史等是重症患者的重要影响因素。 周惠玲 梁敏锋 刘金峰关键词:恙虫病东方体 年龄 性别 影响因素 发病季节 铜绿假单胞菌2186株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2 186株,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占66.3%(1 449/2 186),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和尿液,分别占12.4%(271/2 186)和8.5%(185/2 186);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最多,占21.4%(467/2 186),其次是呼吸内科和肿瘤科,分别占15.1%(331/2 186)和12.8%(280/2 186)。耐药率妥布霉素5.9%、阿米卡星8.2%、庆大霉素11.7%、环丙沙星12.3%、左氧氟沙星12.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3.6%、亚胺培南14.4%;有7种抗感染药耐药率大于9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情况日趋严峻,加强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细菌感染及耐药的关键因素。 李宗良 马均宝 梁敏锋关键词:抗菌药 药物耐受性 住院患者肠球菌属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肠球菌属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肠球菌属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 735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427株、屎肠球菌268株、鹑鸡肠球菌24株、鸟肠球菌15株、坚忍肠球菌1株,分别占58.1%、36.5%、3.3%、2.0%、0.1%;肠球菌属主要分离自尿液361株、胆汁108株、分泌物77株,分别占49.1%、14.7%、10.5%;粪肠球菌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耐药率最高,为99.8%,其次是克林霉素、四环素,分别为98.8%、82.2%,屎肠球菌对莫西沙星耐药率最高,为85.8%,其次是氨苄西林、青霉素,分别为85.4%、85.1%。结论肠球菌属在临床分布和耐药性有较大差异,临床治疗应以药敏试验为依据。 李宗良 马均宝 梁敏锋 赖春颜关键词:肠球菌属 耐药性 抗菌药物 75例布鲁菌氏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布鲁菌氏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75例确诊为布鲁菌氏病的患者,自拟量表,收集整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资料(包括发热情况、最高体温、血液培养、布鲁菌氏抗体检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CRP、PCT、ALT、AST等),行回顾性病例研究。结果在纳入研究的布鲁菌氏病患者中,男性构成比高于女性,4-7月份为该病的发病高峰期,绝大部分患者有牲畜接触史,在患者实验指标中,血培养细菌检出率极高,而布鲁菌氏抗体检测敏感度不高,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变化不大,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多数患者的CRP、PCT、ALT、AST均呈现升高趋势,提示患者肝功能受损。结论在进行布鲁菌病预防时,应重点针对有牲畜接触史的患者,并在4-7月份适当加大防控力度;在对布鲁菌病进行诊断时,要结合患者各项实验指标综合评估,血液培养可以作为检测该病的“金标准”。 梁敏锋 潘杰辉 陈松明 林金年关键词:流行病学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了解拉米夫定治疗早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符合条件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入研究,早期ALT升高定义为治疗前4周HBV DNA下降而ALT较基线升高。结果:所有158例患者在治疗第4周HBV DNA均较基线下降,31.6%(50/158)患者ALT水平较基线升高。与ALT持续下降组比较,早期ALT升高组患者累积ALT正常化比例低(96.3%vs86.0%,P=0.035),ALT首次正常发生时间晚(治疗后平均14周vs23周,P<0.001);HBeAg阳性患者的HBeAg转阴率较低(23/89vs5/46,P=0.023),但转阴发生时间差别不明显(P=0.097);发生HBV临床耐药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vs32.0%,P=0.063)。基线HBVDNA负荷高和ALT水平低是发生治疗早期ALT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早期ALT升高是常见临床现象,总的来讲不是良性临床事件。 王燕军 徐旭雯 梁敏锋 刘瑾 钟春秀 万铁林 陈金军 丁彦青关键词:谷丙转氨酶 拉米夫定 临床耐药 乙肝病毒C基因亚型与病毒变异的相关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C基因亚型与病毒变异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155例慢性HBVC基因感染者,包括78例肝细胞癌(HCC)、36例肝硬化(LC)和41例慢性肝炎(CH)血清样本进行C基因亚型和病毒基本核心启动子(BCP)以及前C区(PC)变异检测。结果在HCC、LC和CH研究组中C1的分布均高于C2,同时C1亚型有较高的BCP变异,C2亚型有较高的PC变异(P<0.030)。结论慢性HBVC基因型患者HCC的高发生率和有较严重的肝脏损害可能与其中C1分布较多有关,因此HBVC基因型患者进行亚型鉴定能更好地评估HBV基因型系列对慢性HBV感染疾病进展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黄月华 曾文挺 梁建新 周彬 梁敏锋关键词:乙肝病毒 基因亚型 病毒变异 慢性乙肝与重症乙肝患者血清代谢组比较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应用基于核磁共振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比较慢性乙肝和重症乙肝患者血清代谢组。方法: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20例)和重症乙肝患者血清(11例)进行核磁共振氢谱检测,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找出慢性乙肝和重症乙肝患者血清代谢组差异。结果: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代谢组比较,重肝患者血清中蛋氨酸、乙酰乙酸盐、三甲胺、葡萄糖和乳酸升高,而胆碱和脂的含量降低。结论:慢性乙肝和重症乙肝患者血清代谢组具有明显差异,基于核磁共振氢谱和主成分分析的代谢组学方法可以为重症乙肝的诊断提供代谢依据。 杨永霞 陈阿丽 梁敏锋 丘翠环 张磊关键词:代谢 核磁共振氢谱 主成分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变及恩替卡韦的疗效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与恩替卡韦治疗24周对其的影响及对血浆类胰岛素增长因子-1(IGF-1)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慢性乙肝患者30例为乙肝组,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乙肝组应用恩替卡韦治疗24周,治疗前后采用韦氏记忆量表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测定认知功能,检测IGF-1及BDNF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乙肝组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的记忆力指标均降低,血浆IGF-1及BDNF水平降低,WCST中的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及随机错误数均上升(P<0.05)。与恩替卡韦治疗前比较,乙肝患者治疗24周后记忆力指标均上升;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及随机错误数减少,血浆IGF-1及BDNF水平均上升(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的认知功能比正常人减退,恩替卡韦治疗24周后,其认知功能有所改善,此改善可能与血浆IGF-1及BDNF水平上调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严海明 叶一农 杨光 梁敏锋 龙辉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布鲁菌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流行病学特征 2022年 目的:分析36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布鲁菌病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布鲁菌病患者及36例风湿热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布鲁菌病患者为观察组,以风湿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并分析观察组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2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4、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淋巴细胞CD4^(+)(CD4^(+))、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低于对照组,而T淋巴细胞CD8^(+)(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农区、咳嗽、皮疹、头痛、脑膜刺激征、肝大、脾大、血常规血小板计数(PLT)异常及肝功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Logistic分析显示,农区、咳嗽、皮疹、头痛、脑膜刺激征、肝大、脾大、血常规PLT异常及肝功异常为布鲁菌病感染的主要临床特征(P<0.05)。结论:布鲁菌病患者体内血清细胞因子明显异常,且农区、咳嗽、皮疹、头痛、脑膜刺激征、肝大、脾大、血常规血小板(PLT)异常及肝功异常为其主要临床特征。 周惠玲 梁敏锋 刘金峰关键词:布鲁菌病 血清细胞因子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