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云龙

作品数:35 被引量:141H指数:8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专项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8篇土壤
  • 14篇土壤动物
  • 9篇石漠化
  • 8篇群落
  • 7篇多样性
  • 5篇生物多样性
  • 5篇群落特征
  • 5篇喀斯特山区
  • 4篇生态系统
  • 4篇退化生态
  • 4篇退化生态系统
  • 4篇群落结构
  • 3篇大型土壤动物
  • 3篇生态
  • 3篇生态恢复
  • 3篇喀斯特地区
  • 3篇喀斯特石漠化
  • 3篇贵州喀斯特山...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地貌

机构

  • 24篇贵州师范学院
  • 18篇贵州师范大学
  • 4篇毕节学院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黔南民族师范...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贵州工程应用...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5篇樊云龙
  • 12篇陈浒
  • 9篇熊康宁
  • 6篇苏孝良
  • 5篇邹细霞
  • 4篇王仙攀
  • 4篇罗绪强
  • 4篇梁玉华
  • 3篇张凤太
  • 3篇薛治国
  • 3篇赵志成
  • 2篇韩会庆
  • 2篇周文龙
  • 2篇张芳挺
  • 2篇杜芳娟
  • 2篇杨鸿雁
  • 2篇勾昕
  • 2篇张军以
  • 2篇刘艳鸿
  • 1篇容丽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贵州科学
  • 2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山东化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岩溶
  • 1篇生态经济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山地农业生物...
  • 1篇神州
  • 1篇地球与环境
  • 1篇再生资源与循...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2009土壤...
  • 1篇2010年城...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5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乌当区不同土地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选择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作为研究区,于2012年10月对不同土壤类型下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采样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5465只,隶属于1纲18目,即共采集了19种土壤动物类群。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以弹尾目、蜱螨目为主体,常见类群有膜翅目、蜘蛛目、鞘翅目,稀少类群为寡毛纲、伪蝎目、等翅目、地蜈蚣目、蛰蠊目、裂盾目、等足目。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的数量随着土地类型的改变而变化,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呈现为林地>灌木>草地>农田>大棚;类群数呈现为灌木>草地>农田>林地=大棚。
陈爽樊云龙彭冰心何宣利
关键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退化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研究概况
随着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土壤动物在揭示生态系统退化程度和生态恢复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退化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研究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生态退化导致了土壤动物数量减少、物种多样性降低,土壤动物丧失使得生态...
樊云龙陈浒苏孝良
关键词:土壤动物退化生态系统群落特征生物多样性生态恢复
文献传递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土壤动物的时空格局与生态功能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为了研究石漠化治理区土壤动物的动态变化。对毕节鸭池、清镇红枫湖和贞丰-关岭花江石漠化区的土壤动物的空间格局进行了调查,并对土壤动物在石漠化生态环境恢复中的功能研究作了总结。结果发现: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以杂食性和植食性功能类群为主,捕食性和腐蚀性功能类群分布较小。随着纬度的增加,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ulef指数有增加趋势,而Pielou指数和Simpon指数不存在这种趋势;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物种数和个体数有减少趋势;随着土层的加深,各研究区的土壤动物的物种和个体数有减少趋势,土壤动物表聚现象显著。受气候干旱的严重影响,土壤动物的年度变化波动较大。蜱螨目和弾尾目的抗干扰性、抗旱性较强,在凋落物的分解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因此,可把这两类物种作为改良土壤的主要动物。
熊康宁陈浒王仙攀樊云龙赵志成
关键词:石漠化土壤动物
贵州高原地貌异质性对灌草丛中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贵州喀斯特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研究较少,通过对花江喀斯特高原峡谷,清镇喀斯特高原盆地与毕节喀斯特高原山地天然灌草丛中土壤动物群落的分析,得知贵州喀斯特高原地貌异质性对土壤动物分布有一定影响:(1)沿峡谷—山地方向,土壤动物类群不断增加,膜翅目、双尾目比重不断减少,弹尾目比重不断增加。(2)双翅目与半翅目的分布与地表空气的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3)近孔寡毛目和蜱螨类的分布与地表的光照度呈正相关关系。
薛治国陈浒樊云龙王玉梅
关键词:土壤动物空间异质性多样性
贵州喀斯特山区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
<正>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已成为国内外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最丰富、数量最多的亚系统。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势必会影响土壤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通过分析其在不同生态系统下的群落变化特征,旨...
樊云龙
关键词:土壤动物多样性
文献传递
退化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研究概况
随着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土壤动物在揭示生态系统退化程度和生态恢复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退化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研究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生态退化导致了土壤动物数量减少、物种多样性降低,土壤动物丧失使得生态...
樊云龙陈浒苏孝良
关键词:土壤动物退化生态系统群落特征生物多样性生态恢复
文献传递
基于激光扫描和构造分析的紫云苗厅“双穹顶结构”成因机理初步研究
2021年
隶属于贵州格必(凸)河伏流洞穴系统的紫云苗厅,是世界上已知探明体积和表面积最大的洞厅,平面投影面积仅次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大厅。2014年英国研究人员采用Riegl VZ-400三维激光扫描仪首次对整个苗厅进行了地面激光扫描,本研究通过激光扫描数据并结合地质构造背景分析,对苗厅基本形态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获得了如下新认识:(1)苗厅整体由两个洞厅与一段大型廊道(极有可能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洞穴廊道)共同构成,在形态上则是两个穹顶与一个拱顶相连接,总体呈“凹”字形。点云切片显示苗厅为鞍部(上部)水平截面呈两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多边形且底座并联的“双穹顶”特殊结构;(2)苗厅鞍部的多边形系多期地质构造错动所致,产生了不同方向、不同等级的断裂和节理体系,在区域内形成了具有格子状构造的格局,密集的裂隙交汇于苗厅使得溶蚀作用最为发育;(3)苗厅发育在交麻向斜核部下二叠厚层—块状石灰岩地层中,向斜底部的开张裂隙为地下水进入提供了良好的构造条件,是苗厅能发育成世界级巨大洞厅一个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4)苗厅还存在上层洞道,与区域内的层状洞穴共同反映了地质历史时期构造抬升与河流下切的双重作用。推测早期有其它多股水流从高处共同汇聚于苗厅,共同掏蚀出巨大的地下空间,并经历了从潜流带到包气带的转换,才最终形成现今所见的宏大洞厅;(5)根据地貌形态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双穹顶”的发育暗示了有利于形成超大地下洞厅的特殊地质构造也是相邻成对的。
周文龙Jean Bottazzi谭明谭明樊云龙王德远
关键词:地面激光扫描地质构造
土壤动物在生态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介绍了生态监测的概念,监测内容、方法,以及生物监测的基本情况。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植物、微生物密切关联,可以用于生态环境的监测。分析了土壤动物在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监测、生态退化与恢复监测、环境污染监测、全球变化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土壤动物在未来生态监测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樊云龙梁玉华阮英慧勾昕
关键词:生态监测土壤动物生态环境
基于土壤微生物的喀斯特土地石漠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初探被引量:2
2012年
土地石漠化已成为喀斯特地区一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西南喀斯特地区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在参考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喀斯特土地石漠化过程对土壤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生态特征对土地石漠化的响应,利用土壤微生物作为生态监测指标,基于"干扰-响应"框架初步建立了一套喀斯特土地石漠化风险评价指标。
梁玉华樊云龙张军以
关键词:土地石漠化土壤微生物喀斯特地区
贵州长寿人口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调查评估贵州省区域人口长寿水平状况。方法选择新的评价指标:(1)9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比例(LI%);(2)百岁老人占90岁以上老龄人口的比例(CI%);(3)百岁老人占65以上老龄人口万分比(UC)等综合分析。结果在长寿人口的城乡分布中,乡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最高,但长寿人口比例却是最低的。通过多种长寿指数的分析发现,在全省各市州中,六盘水市显示出较高的长寿水平。在县域水平上也并未显示出社会经济较发达地区长寿水平高,可见长寿水平较高的地区并非经济发达地区。结论长寿水平不仅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气候、环境以及个人遗传等因素的影响。
樊云龙赵朝芬龚胜生邹细霞刘艳鸿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