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真
- 作品数:61 被引量:273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抗青光眼药物对眼表及滤过手术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 2005年
- 长期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可引起眼表改变。本文对其引起眼表改变的机理、临床表现、对滤过手术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和逆转眼表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提高滤过手术的成功率进行综述。
- 毛真刘杏
- 关键词:眼表滤过手术抗青光眼药物逆转
- 两种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比较
-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与眼前段相干光断层扫描仪((AC—OCT))测量正常人中央角膜厚度(CCT) 的差异。方法:分别用OCT的线性扫描程序、AC—OCT 的高分辨角膜扫描程序(High Res.corn...
- 刘杏曾阳发黄晶晶蔡小于郑小萍王涛钟毅敏毛真
- 文献传递
- 小梁显微切除术对泪膜及眼表上皮细胞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初步探讨复合式小梁显微切除术对泪膜及眼表上皮细胞的近期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3月到2007年5月施仃小梁显微切除术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结膜巩膜瓣下选择性放置丝裂霉素C(MMC)的26例(36眼)青光眼患者,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个月作常规眼科检查和眼表检查,包括泪液分泌试验(Sh)、泪膜破裂时间J(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眼表七皮虎红染色(RB),及球结膜上皮印迹细胞学检查,记录结膜上皮细胞的Nelson分级及杯状细胞密度,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青光眼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BUT均日月显缩短,FL和RB值增加,结膜上皮Nelson等级增高,杯状细胞密度降低;Sit值与正常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光眼患者术后1个月的Slt、BUT、FL、RB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膜上皮Nelson分级明显高于术前,杯状细胞密度较术前明显降低。术中使用0.25 mg/ml MMC组与未使用MMC组(对照组)相比,术前、术后SIt、BUT、Nelson分级、杯状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对照组FL和RB评分显著高于MMC组。结论复合式小梁显微切除术对泪膜的稳定性及眼表上皮细胞存在一定影响,术后1个月表现为泪膜不稳定,伴有角结膜上皮细胞的染色,结膜上皮的鳞状化生和杯状细胞数量的减少这种改变暂未发现与术中使用低浓度的MMC有关。
- 钟毅敏刘杏毛真林健贤黄晶晶王涛李媚曾阳发肖辉
- 关键词:青光眼丝裂霉素杯状细胞
- 青光眼滤过泡感染及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临床分析被引量:17
- 2006年
- 目的了解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感染和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和愈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1日至2004年4月30日我院收治的全部滤过泡感染和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18例(18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滤过泡感染6例(6只眼),急性眼内炎4例(4只眼),迟发性眼内炎8例(8只眼)。滤过泡感染和迟发性眼内炎发生时间介于术后1个月余至15年之间,均发生于薄壁滤过泡患者。急性眼内炎发生于术后1个月之内。滤过泡感染的致病菌培养阳性率为50%,以葡萄球菌为主;急性眼内炎致病菌培养阳性率为75%,病原菌为真菌和绿脓杆菌;迟发性眼内炎致病菌培养阳性率为37.5%,病原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滤过泡感染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视力均在0.1以上;早期行玻璃体手术联合全身及局部的广谱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性眼内炎,但多数患者视力低于0.05,真菌或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患者视力预后差。结论薄壁滤过泡与滤过泡感染和迟发性眼内炎的发生关系密切。单纯滤过泡感染的视力愈后好;眼内炎患者的视力愈后与致病菌种类有关,大部分患者视力愈后差。
- 毛真刘杏钟毅敏
-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泡眼内炎玻璃体切割术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与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对视乳头结构评价的比较研究
- 目的:比较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与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对视乳头结构评价的差异,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视乳头分析程序在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2006年1月~2006年6月在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正常人46 例...
- 黄晶晶刘杏刘小红肖辉毛真郑小平
- 文献传递
- 噻吗心安和澳奠尼定局部用药对兔眼表组织的影响
-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药物噻吗心安和溴莫尼定滴眼液及各自的防腐剂硫柳汞和氯化苯甲烃胺(BAC)对兔眼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5只,分为正常对照组(3 只)、噻吗心安组(T 组,6只)和溴莫尼定组(B 组,6
- 刘杏毛真钟毅敏黄晶晶王涛曾阳发
- 文献传递
- 晶状体异位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式选择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回顾性分析晶状体异位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方式的选择及观察其疗效.方法 取36例(41只眼)晶状体异位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晶状体悬韧带离断范围,根据晶状体脱位范围以及房角关闭范围,分别选择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和(或)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期间,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提高,眼压降低:术后1d,17只眼(41.46%)矫正视力>0.5;30只眼(73.17%)眼压在21mmHg以内;术后7d,24只眼(58.54%)矫正视力>0.5;35只眼(85.36%)眼压在21mmHg以内;术后30d,27只眼(65.85%)矫正视力>0.5;所有患者眼压在21mmHg以内.结论 在晶状体异位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晶状体脱位范围在1~2个象限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脱位范围大于2个象限者,选择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房角关闭大于1/2的患者,选择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
- 罗莉霞毛真钟毅敏程冰刘杏
-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囊袋张力环小梁切除术
- 青光眼视杯深度变化及其诊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青光眼视杯深度变化规律及视杯深度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正常人116例(116只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3例(99只眼)进行了共焦激光扫描眼底镜(HRT)检查,获得12个视盘相关的参数,选取平均视杯深度(MCD)、最大视杯深度(MxCD)和视杯形态测量(CSM)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统计学采用双侧-t检验,方差分析,其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MCD正常组和青光眼组分别为0.196±0.096mm和0.389±0.167mm;MxCD正常组和青光眼组分别为0.559±0.228mm和0.821±0.253mm;CSM正常组和青光眼组分别为-0.213±0.076mm、-0.056±0.088mm。正常人与青光眼患者间三个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正常人MCD和MxCD一般以颞侧最深,青光眼患者则多为上方最深。在诊断分析中,CSM、MCD和MxC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0.850和0.757。结论视杯深度随着青光眼视杯的扩大、视网膜神经纤维的丢失逐渐加深,以上方的改变最明显。CSM、MCD和MxCD在青光眼的诊断分析有较重要的作用。
- 梁远波刘杏凌运兰黄晶晶郑小萍王岚曾阳发毛真
- 关键词:青光眼
- 义眼座暴露合并感染的延续性手术治疗及疗效观察
- 毛真黄丹平梁轩伟
- 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挫伤早期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观察Ahmed青光眼阀(AGV)植入术治疗挫伤早期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用最大剂量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29例(29只眼)挫伤早期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在伤后2个月内行AGV植入术。29例患者挫伤后发生高眼压时间1~30d,平均(6.10±1.13)d;挫伤至AGV植入术时间16—60d,平均(40.03±2.97)d;术后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20.75±1.66)个月。术后观察不同随访时间点的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眼压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的种类数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最佳矫正视力比较采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结果AGV植入术后末次随访,18例患者中,手术完全成功15例,完全成功率83.33%;条件成功3例,条件成功率16.67%。患者平均眼压(15.12±0.56)mmHg(1mmHg=0.133kPa),较术前(42.59±1.82)mmHg明显下降;手术前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09,P〈0.05)。平均使用抗青光眼药物(0.21±0.12)种,较术前(3.93±0.15)种明显减少;手术前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用药种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1.73,P〈0.05);最佳矫正视力中位数0.40(10gMAR视力0.40),较术前0.15(IogMAR视力0.70)提高(t=-3.466,P〈0.05)。术后早期2例发生浅前房,3例出现前房积血;无持续性低眼压、浅前房、局部感染及引流管暴露等严重并发症。结论AGV植入术是治疗挫伤早期难治性、继发性青光眼的安全、有效滤过术式之一。
- 刘杏余芬芬钟毅敏毛真曹丹李媚
- 关键词:眼损伤挫伤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