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雷鸣
- 作品数:25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的界定、研究现状及局限被引量:3
- 2014年
- 文学概念的界定,对于文学研究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对"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的界定中,却因时空、主体、语言、文体等因素的限制,呈现出一些遮蔽与无奈;学界对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并在以个别作家为主体的个案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相对于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不断取得的创作实绩而言,相关研究存有个案研究不均衡、"同一"追求中的"差异"消弭、整体研究的缺失等局限。
- 池雷鸣
- 陈季同的文化、文学传播意识与晚清“东学西渐”被引量:3
- 2019年
- 陈季同可谓是"现代东学西渐第一人”,由其"世界的文学”认知而来的“世界视野”与"双向翻译”,是陈季同文化、文学传播意识的重要构成,并内蕴“翻译一重塑一宣传”的海外传播逻辑与思路。这应该是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较早的自觉表述。在新的时代语境下,陈季同的传播意识及其身体力行,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代宕示:自古以来在“东学西渐”中,中国人的对外文化传播意识始终是匮乏的,但对此的自觉省察与反思,并不是始于新近,而是"晚清”。这个时间点的历史位移意味着,当破门而入的"西学东渐”如火如荼的时候,以陈季同为代表的具有丰富海外经验的中国人,正在用所在国的语言努力地向世人讲好中国故事,身体力行地让中华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 池雷鸣
- 关键词:陈季同对外文化传播
- 史料拼贴与历史书写——以几部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为例被引量:3
- 2015年
- 论文关注"史料"在以华侨华人史为题材的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中的叙事功能及其意义负载。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创作将史料作为一种文本拼贴的范式,不仅营造了具有历史真实的阅读效应,而且由于史料的语言区分与引用形式的差异,相应产生了共生性和对立分裂性两种历史书写的形式,并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孕育出了多元化的历史视角。
- 池雷鸣
- 关键词:拼贴历史书写
- “时空交错”叙事诗学的深化及其跨文化表征——从张翎的创作轨迹谈《余震》被引量:1
- 2024年
- 在张翎小说的创作轨迹中,早期的《寻》为张翎“时空交错”叙事诗学的开启,《余震》则意味着其叙事诗学的深化。这一深化具体呈示在小说人物沃尔佛的结构性存在以及王小灯与李元妮的母女共生关系的形塑之中。从《余震》开始,张翎将“时空交错”叙事诗学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演绎出故土之源与新居反哺的双向性跨文化表征路径,使这种“双向交互”突破了情节性的束缚,且随着张翎“在故土之外”回归故土的情感和美学探索,逐渐形成一种隐性的、“在故事之外”的结构性叙事特征。
- 池雷鸣
- 关键词:《余震》跨文化
- 历史的表述和表述的历史——论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的加华史书写被引量:2
- 2015年
- 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的加华史书写,在以"表述"为中心的一系列问题上,呈现出某些相通之处。这既体现在叙事细节的共通上,又表现在对历史塞藏的挖掘与揭示以及"负心汉"镜像的构建,更内在地生成于对共同历史的多重性表述中。透过加华史书写,新移民作家呈示出一种认识自己和他者的"真正的历史思维",并在历史思维之中展现"面向他者"的精神,以反思的姿态而非审视的姿态在他人之眼中完善自我。
- 池雷鸣
- 关键词:新移民小说
- 北美华人作家水仙花的民族意识及其作品的史料价值被引量:2
- 2019年
- 水仙花是一个被历史疏忽的华人作家。她尽管仅有“half-Chinese”血统,却有着清晰的超越国家地理疆界的民族意识。水仙花对民族身分的自觉认同和书写实践,有着丰富和复杂的历史价值,虽然她已被美国华裔文学所承认,但“文学”“美国”仅是其复杂多元历史存在的一个面向。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外学界对其认知很不充分,尤其缺乏历史学的探究。水仙花的作品有着填补历史空白的史料价值,却一直处于不被发现的情境之中,而对历史疏忽的持续叩问,将有益于水仙花作品的历史价值冲破以种族歧视为代表的认知遮蔽。
- 池雷鸣
- 关键词:水仙花民族意识种族歧视
- 华侨外语写作与文学史“再”重写
- 2022年
- 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时代语境下,中国现代文学史应该重新反思语言的国别问题,将华侨外语写作纳入自己的视野与书写实践之中,认真思索华侨外语写作所内蕴的“东学西渐”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在这样的认知前提下,“世界性”中国应是一个“传播”的中国,而在时代性、当下性,乃至未来性上,“传播”中国视域下的文学史“再”重写,既需要坚守领土完整、主权统一的“本土”视角,又要在此基础上有效整合华侨文学,特别是华侨外语文学所内蕴的具有文化间性与世界性的“海外”视角。
- 池雷鸣
- 死亡叙事的演变与小说美学的关联--论“北美留学生小说”的死亡书写
- 2013年
- 死亡是"北美留学生小说"的重要书写主题。"死亡书写"的叙事策略呈现出变化与发展的集体趋势。在母题的不变与叙事策略的多变中,从"留学"到"学留"再到"后留学"时期的"北美留学生小说",死亡书写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蕴含着独特的精神气质与美学风格。通过"死亡书写"探析文学的叙事策略、精神气质和美学风格上的变动,具有现象学的类型分析价值。
- 王列耀池雷鸣
- 关键词:精神气质美学风格
- 论加拿大华人史写作的文史统一
- 2020年
- 海登·怀特的《元史学》以降,历史学的边界问题,历史学与文学的关联问题,一直处于后现代主义式的开放性讨论之中。史料在加拿大华人史写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在呈示华人早期生活时又面临着无法还原的匮乏性、可疑性,令历史学的想象性乃至推测性大大突出。在加拿大华人史写作语境下,历史学的文学性超出了常见的修辞、叙事范畴,并为历史学与文学的统一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开始在文学中寻觅历史。可以说,在展开对加拿大华人,特别是早期华工生活世界的历史想象中,历史的边界在文学与历史学的写作姿态和构思,特别是历史精神追求的统一中,并非泾渭分明。
- 池雷鸣
- 关键词:新史学
- 新居残缺与故土召唤——论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被引量:5
- 2019年
- 拥有"双重经验"的新移民作家,将"新居残缺—故土召唤"的"双向结构"隐匿于小说创作中。在面对面的新居体验之中,新移民开始逐渐在种种"残缺"之中洞察"西方"的真相,但同时这种"新居残缺"又蕴藏着"故土召唤",令新移民在聆听中重构"归境"。由于聆听"故土召唤"姿态的不同,新移民与故土之间产生了情感的、恐惧的和消费的三种诗学姿态,而只有基于情感承认的聆听与回归,才有可能让新移民赋予"离散"真正涵义,即在"边缘的视点"中重构"家园",实现"差异的统一"。
- 池雷鸣
- 关键词:新移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