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仁
- 作品数:107 被引量:553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华东理工大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膜催化技术的应用(Ⅰ)——用氢渗透膜同时实现催化反应和产品分离
- 1993年
- 本文介绍了膜技术在新的领域——催化反应过程中的应用。特别是对涉氢反应,金属膜或金属多孔膜本身具有催化作用。同时,用氩渗透膜控制氢的传递可以达到选择性加氢的效果,在脱氢反应中产物氢连续地透过膜而移走,可使反应的转化率大大提高。膜技术的有效应用还可同时实现产品分离,即一膜两用。
- 沈守仓卢冠忠汪仁
- 关键词:膜分离膜催化
- CO_2加H_2和Cu-Zn-O催化剂的特性 Ⅰ.Cu-Zn-O催化剂沉淀过程因素的影响被引量:7
- 1994年
- 本文详细研究了沉淀过程因素(溶液pH值、共沉淀加料方式、沉淀剂的种类、其沉淀混料速度)和CuO/ZnO配比等对CO2加H2合成CH3OH催化剂活性及其表面性质的影响。并采用BET、AAS、XRD、FFIR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的表面组成、物相结构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
- 许勇汪仁
- 关键词:二氧化碳催化剂活性氢化
- Cu-Ag-Mn-Ce-O/γ-Al_2O_3催化剂对CH_3OH及CO深度氧化时各元素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0
- 1994年
- Cu-Ag-Mn-Ce-O/γ-Al_2O_3催化剂对CH_3OH及CO深度氧化时各元素的相互作用王金安,许勇,汪仁(华东理工大学工业催化研究所,上海200237)关键词Cu-Ag-Mn-Ce-O/γ-Al_2O_3催化剂,深度氧化,甲醇,一氧化碳,相互?..
- 王金安许勇汪仁
- 关键词:催化剂一氧化碳
- Cu-Fe-Ce-O/γ-Al_2O_3催化CO+NO反应的TP-FT-IR研究被引量:3
- 1995年
- 运用TP-FT-IR技术研究了CO、NO、NO+CO在负载型Cu-Fe-Ce-O(Ⅰ)和Cu-Fe-O(Ⅱ)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研究表明,NO具有比CO更强的吸附能力,可与表面氧反应生成硝基、亚硝酸盐、硝酸盐等物种.在NO+CO反应过程中,在催化剂表面存在(CO.NO)*表面络合物(2400—2430cm ̄(-1))和NCO*(异氰酸盐)表面物种,其关系为:CO*+NO*→(CO.NO)*+*→NCO*+O*.在(Ⅱ)中加入铈,能提高CO在表面的吸附强度,使NCO*的稳定性下降,同时对NO在表面的吸附产生影响。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了NO+CO在模型催化剂上的表面反应机理.
- 卢冠忠王幸宜汪仁
- 关键词:废气处理
- 铈对铜基氧化还原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1993年
- 以汽车尾气净化为研究背景,用微反技术考察了铜基多元氧化物催化剂对CO的氧化、NO+CO、甲苯和甲醇燃烧的催化活性,着重研究了铈的存在对负载型Cu-M-O(M=Mn、Fe和Cr)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铈作为铜基多元氧化物催化剂的助剂,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所研究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活性;尤其是能明显提高铜基氧化物催化剂在甲醇的催化燃烧,以及在贫氧条件下的CO氧化和甲苯燃烧中的活性。
- 卢冠忠王筠松汪仁
- 关键词:催化剂氧化铈氧化铜铈活性
- 二氧化碳加氢气合成甲醇反应的研究被引量:7
- 1991年
- 本文作者考察了CO_2加H_2合成甲醇反应中、不同组成的催化剂所具有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并比较了催化剂的活性变化规律与组分的关系,得到了催化剂双组分的最佳组成。同时也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与反应产物组成的关系。
- 许勇吴善良汪仁
- 关键词:甲醇二氧化碳氢气催化剂
- ZrO_2添加方法对CuO-ZnO-Zr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1993年
- 研究了ZrO_2的两种加入法所得CuO-ZnO-ZrO_2催化剂对CO_2加H_2合成CH_3OH反应催化活性的影响,得到催化剂的最佳含量组成及各种操作条件下的活性规律。采用BET、XRD、TPR、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表面晶相组成、活性组分存在状态进行了探讨。
- 许勇汪仁
- 关键词:氧化锆二氧化碳甲醇
- CO_2加氢和Cu-Zn-O催化剂的特性 Ⅱ.Cu-Zn-O催化剂处理条件和反应条件的研究被引量:4
- 1994年
- 本文研究了催化剂焙烧条件,还原过程因素(还原气组成、升温速率和还原气空速),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反应温度、压力、H2/CO2进料比、空速和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探讨了Cu-Zn-O催化剂各组成的功能.并弄清了催化剂的反应特性,获得了最佳操作条件.
- 许勇汪仁
- 关键词:氢化催化剂
- 间歇法合成二氧化硫脲被引量:6
- 1993年
- 以硫脲及双氧水为原料,研究了在水介质中间歇合成二氧化硫脲的方法,并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添加剂种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投料比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添加剂、降低反应温度及缩短反应时间,有利于主反应的进行。追踪了产物中硫酸盐的浓度,认为二氧化硫脲的深度氧化是主要的串联副反应,并与二氧化硫脲本身分子结构有关。
- 郑淑娴卢冠忠汪仁
- 关键词:硫脲二氧化硫脲间歇法
- 丙酮缩合制备二丙酮醇的方法
- 本发明为丙酮缩合制备二丙酮醇的新方法,由于在反应过程中采用了逐步降温方法,和高效均相催化剂,使二丙酮醇的得率由通常的8~12%提高到18~20%。
- 戚蕴石汪仁沈肇均徐建刚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