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泽燕 作品数:12 被引量:70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山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广东省中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乳腺叶状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利用乳腺X线、超声及MRI三者优势互补,综合分析乳腺叶状肿瘤不同亚型的影像表现及特征改变,并结合病理学,研究该肿瘤与病理的相关性,以提高该肿瘤的诊断率,减少误诊,为临床术前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有利于手术方案的拟定。方法:此次研究选择2010年1月-2017年9月间在我院治疗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33例)当成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3例患者进行MRI检查。总结三种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和病理学结果。结果:在此次研究的33例患者中,9例患者是良性乳腺叶状肿瘤、11例患者是交界性乳腺叶状肿瘤、13例患者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X线大都是边缘清晰规整、均匀高密度的分叶状肿块,存在钙化灶患者6例;超声检查大都是不均匀的中低回声,存在丰富血流信号。MRI检查的3例患者均为分叶状,进行平扫时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有1例患者能见到低信号分隔。增强扫描时中早期明显强化是流入型和平台型,经病理诊断均是恶性肿瘤。结论:在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诊断中,乳腺X线、超声及MRI均存在一定的诊断价值,联合应用并结合病理学时诊断价值更高,可准确诊断出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利于拟定患者的手术方案。 林娇卡 姚海东 汪泽燕 周广新关键词:X线 超声 MRI 乳腺叶状肿瘤 病理 术前MRI强化特征预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价值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研究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和术前MRI强化特征预测GBM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5例GB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GBM切除术,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根据患者GBM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n=64)和未复发组(n=51)。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居住地、受教育时间、是否吸烟或酗酒、发病时间、术前卡氏(KPS)评分、发病部位(功能区或非功能区)、瘤体直径、肿瘤侧别、肿瘤部位(颞叶、额叶、顶叶、枕叶)、是否邻近脑室、术后治疗方式、有无术后并发症。使用3.0 T MR扫描仪进行T;W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患者肿瘤坏死区强化特征(实质区占比>50%或坏死区占比>50%),测量并计算肿瘤的强化部分残余体积和切除程度。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肿瘤的强化部分残余体积和切除程度预测GBM患者术后复发的价值,采取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GBM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以一致性分析年龄、术前KPS评分、术后治疗方式、坏死区占比、肿瘤的强化部分残余体积、肿瘤的强化部分切除程度联合预测GBM患者术后复发的准确率。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年龄≥60岁、术前KPS评分<70分、术后治疗方式为单独放疗或化疗、坏死区占比>50%的患者比例较高,同时复发组肿瘤的强化部分残余体积较大、切除程度较低(P均<0.05);经ROC分析证实,肿瘤的强化部分残余体积≥1.125 cm^(3)、切除程度≤96.449%为预测GBM患者术后复发的最佳截断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术前KPS评分<70分、术后治疗方式为单独放疗或化疗、坏死区占比>50%、肿瘤的强化部分残余体积≥1.125 cm^(3)、肿瘤的强化部分切除程度≤96.449%是GBM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均有P<0.05;经一致 黄晓星 汪泽燕 肖学红 林伟标 王志龙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 复发 磁共振成像 不同分娩方式产后早期盆底改变的MRI研究 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影响各异,本研究结合静、动态MRI,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后早期盆底改变及恢复情况。资料与方法 72例初产妇分成顺产组(50例)和选择性剖宫产组(22例),分别于产后1、6周行MRI检查。比较两组产妇肛提肌损伤率;测量并比较两组产妇在Valsalva状态MRI图像上的耻骨直肠肌裂孔线(H线)、盆底肌下降距离(M线)、膀胱最下缘到耻尾线的垂直距离(B-PCL)、子宫颈到耻尾线的垂直距离(U-PCL)和肛提肌裂孔面积(LHS);测量两组产妇产后6周的静息和Kegel状态MRI图像上的LHS、耻骨直肠肌厚度(PRT),比较其变化率(ΔLHS、ΔPRT)。结果产后1周顺产组肛提肌损伤率(64.0%)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4.5%)(P<0.05),产后6周两组肛提肌损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周、6周,两组H线、M线、B-PCL、U-PCL、LH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顺产组产后6周H线、M线值较产后1周减小(P<0.01),选择性剖宫产组产后6周U-PCL较产后1周减小(P<0.01)。产后6周两组ΔLHS、ΔPR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可直接显示产后早期盆底损伤,可评价不同分娩方式产后早期盆底松弛度及肛提肌收缩功能。 肖学红 周贝贝 汪泽燕关键词:自然分娩 剖宫产术 骨盆底 DWI在鼻咽癌颅底侵犯治疗后随访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DWI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颅底侵犯治疗后随访的诊断价值。方法确诊NPC颅底侵犯28例,本组因4例有2个不同类型颅底侵犯、2例治疗后有2个不同转归颅底侵犯灶,共34个病灶入列研究,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进行分析,若意见不同,通过讨论达成一致。颅底侵犯依据治疗前MRI表现进行分型,以脑桥作为内源性参照物,采用相对值定量方法分析治疗前、后DWI与常规MRI,采用SSPS 13. 0统计学软件对NPC治疗后首次诊断肿瘤复发、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的随访数据进行分析,以鼻咽病理活检、继续随访≥6月MRI结果作为金标准,用ROC曲线评价DWI对NPC颅底侵犯疗效的诊断效能,以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溶骨型颅底侵犯13个,随访确诊CR 11个、肿瘤复发2个,前者转归为不同成熟程度纤维化;浸润型颅底侵犯21个,随访均确诊CR,转归为黄骨髓。ROC分析显示r ADC、△ADC、r ADC联合r C与r ADC联合r C、r T1WI的曲线下面积、P值分别为0. 344、0. 464,0. 109、0. 067,1. 000、0. 019与1. 000、0. 019。结论 NPC颅底侵犯治疗后CR的转归因骨质破坏类型不同而异,溶骨型转归为纤维化,浸润型转归为黄骨髓化。单凭DWI评价NPC颅底侵犯的疗效并不可靠,DWI结合常规MRI,才能准确地评价NPC颅底侵犯的疗效。 王志龙 张晶晶 肖学红 汪泽燕 黄晓星关键词:鼻咽癌 颅底 扩散加权成像 颈部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在MRI诊断早期单纯黏膜型鼻咽癌局部复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颈部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neck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s,NI-RADS)MRI对单纯黏膜型鼻咽癌局部复发(exclusive mucosal local recurr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EMLRNPC)与黏膜治疗后改变(mucosal posttreatment changes,MPTC)的诊断价值,尝试为NI-RADS MRI词典中的局灶性黏膜异常建议附加定性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标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3年2月经病理或影像随访确诊的21例EMLRNPC和29例MPTC。先由2名影像医师独立评价MRI表现,进行NI-RADS MRI分类,再进行附加定性DWI标准的改良NI-RADS MRI分类,3个月后,由其中的1名高年资影像医师再次进行分类。采用Cohen’s Kappa检验评估观察者间、观察者内NI-RADS分类一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这两种NI-RADS分类对EMLRNPC与MPTC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NI-RADS MRI、改良NI-RADS MRI的分类观察者间与观察者内一致性为0.69与0.88、0.83与0.96。NI-RADS MRI和改良NI-RADS MRI鉴别诊断ELRNPC与MPTC的AUC、敏感度、特异度为0.84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15~0.932]、100.0%(95%CI:83.9%~100.0%)、69.0%(95%CI:49.2%~84.7%)和0.966(95%CI:0.871~0.997)、100.0%(95%CI:83.9%~100.0%)、93.1%(95%CI:77.2%~99.2%),两种分类的AU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85,P=0.003)。结论NI-RADS MRI与附加定性DWI标准的改良NI-RADS MRI对EMLRNPC与MPTC均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改良NI-RADS MRI分类的诊断效能、一致性更高。 汪泽燕 吴磊迪 钟柱 王星蕊 肖学红 王志龙关键词:鼻咽癌 局部肿瘤复发 扩散加权成像 腹膜转移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膜转移瘤(pef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的MRI表现特征,重点探讨DWI对PC的诊断价值。方法49例经临床或病理检查确诊PC,MRI检查包括T_1WI、T_2WI、DWIBS和增强3D THRIVE序列,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并将腹膜腔肿瘤的分布、大小及DWI信号强度进行观察并记录,如意见不同,通过讨论达成一致。结果 PC的MRI表现:壁层、脏层腹膜线状增厚4例、不规则线状增厚35例、肠道表面浆膜增厚11例;大、小网膜污垢状增厚22例、饼状增厚14例;肠系膜污垢样改变12例;腹膜腔软组织结节、肿块46例、囊陛肿块6例;其他表现:腹腔积液45例、腹部原发癌灶25例、腹部淋巴结肿大12例。本组腹膜腔共有348个部位受累,经双变量相关分析统计,KendaN相关系数为0.438,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73,均为P<0.001,提示病灶大小与DWI信号强度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关系并不密切(相关系数小于0.5)。结论 MRI能显示PC及其范围,同时检出其腹部原发癌灶,充分认识其MRI表现,不难对PC做出准确的诊断。DWI有助于PC灶的检出。 王志龙 肖学红 洪桂洵 汪泽燕 黄晓星关键词:腹膜转移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卵巢癌腹膜转移的MRI与手术对照分析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MRI在卵巢癌腹膜转移(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由2名高年资影像学医师对2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卵巢癌PC患者的下腹部MRI资料进行分析,MRI检查包括T_1WI、T_2WI、DWIBS和增强3DTHRIVE序列,主要观察卵巢单侧或双侧受累,并依次对子宫、直肠乙状结肠、膀胱、盆壁、子宫直肠陷窝、下腹部大网膜进行观察,记录是否有卵巢肿瘤及其PC的侵犯,并与手术所见、病理进行对照。结果:在卵巢癌单侧或双侧受累(P=1.00)以及肿瘤侵犯子宫(P=0.50)、直肠乙状结肠(P=1.00)、膀胱(P=0.25)、盆壁(P=0.18)子宫直肠陷窝(P=1.00)、下腹部大网膜(P=1.00)等方面,MRI与手术所见无显著性差异。将MRI发现与手术所见、病理作对照,MRI检出肿瘤侵犯子宫、直肠乙状结肠、子宫直肠陷窝、下腹部大网膜、膀胱、盆壁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5.7%/75%、100%/100%、100%/100%、90%/:100%、58.8%/0%、45.5%/22.2%。结论:MRI能检出并准确地评价卵巢癌腹膜转移在盆腔的侵犯范围,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但在评价膀胱、盆壁侵犯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王志龙 肖学红 黄晓星 汪泽燕关键词:卵巢癌 腹膜转移 磁共振成像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