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汝科

作品数:72 被引量:231H指数:11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5篇粳稻
  • 39篇杂交
  • 30篇杂交粳稻
  • 26篇水稻
  • 24篇滇型
  • 20篇不育
  • 19篇不育系
  • 18篇滇型杂交粳稻
  • 18篇选育
  • 12篇基因
  • 11篇粳稻不育系
  • 9篇抗病
  • 8篇栽培
  • 8篇恢复系
  • 7篇恢复基因
  • 7篇高产
  • 6篇杂交水稻
  • 5篇滇杂32
  • 5篇育性
  • 5篇育种

机构

  • 72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江苏里下河地...
  • 1篇保山市农业科...

作者

  • 72篇洪汝科
  • 52篇谭学林
  • 46篇金寿林
  • 41篇黄大军
  • 35篇张忠林
  • 26篇谭亚玲
  • 23篇陈丽娟
  • 21篇文建成
  • 13篇王樨
  • 13篇许红云
  • 12篇师常俊
  • 10篇张树华
  • 9篇李铮友
  • 8篇段红平
  • 7篇徐津
  • 7篇王石华
  • 6篇顾晓明
  • 5篇李娟
  • 5篇郭艾
  • 5篇谭亚铃

传媒

  • 12篇种子
  • 9篇杂交水稻
  • 6篇西南农业学报
  • 4篇耕作与栽培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2012作物...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云南农业
  • 1篇中国稻米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1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7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7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恢复系南34恢复谱、恢复力、恢复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通过恢复系南34与35个滇I型不育系组配的35个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在不同海拔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恢复系南34对滇Ⅰ型不育系的恢复谱广、恢复力强、恢复性稳定。
金寿林洪汝科韩春宝谭学林
关键词:恢复力恢复性
籼粳交错区滇杂粳稻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对品种、秧龄、氮肥量以及施肥方式4因素按正交试验设计L9(34)在海拔为1290 m的云南蒙自进行试验,研究栽培措施对滇杂粳稻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供试滇型杂交粳稻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氮肥施用量>品种>施肥方式>秧龄。产量最高的是由滇杂32构成的第8组合,秧龄为60 d,按270 kg/hm2的纯氮标准以底肥和移栽7 d后分别追施50%。所有处理组合中对产量贡献较大的是穗数及每穗粒数,因此在生产应用中,滇杂粳稻应选择穗数及每穗粒数较多的组合,协调好2个产量构成要素能获得高产。滇杂粳稻的产量及产量性状受到栽培措施的影响与在海拔为1650 m的保山区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说明滇杂粳稻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这为滇型杂交粳稻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金寿林王石华马文金张忠林洪汝科谭学林
关键词:滇型杂交粳稻秧龄氮肥量施肥方式
优质高产抗病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2高产制种技术
介绍了滇杂32亲本的生物学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强调应对恢复系南34采取培肥提高颖花量和严格的繁殖措施。
洪汝科黄大军金寿林杨琼珍顾晓明谭学林
关键词: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2制种技术
文献传递
抗病优质滇型粳稻恢复系南34的选育及应用
南34是应用籼粳杂交经系统选育成的抗病优质滇型粳稻恢复系。用滇型杂交稻和南34配制的杂交组合杂交优势强、恢复度高、抗病、制种产量高。与滇型三系不育系已配制出系列组合,已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组合有滇杂31和滇杂3...
洪汝科李铮友王樨师常俊黄大军谭学林
关键词:滇型杂交水稻不育系恢复系
文献传递
选育不同生态条件育性稳定的滇Ⅰ型粳稻不育系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选育不同生态条件育性稳定的滇I型粳稻不育系的方法,属于农业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保持现有不育系选育方法与常规方法相同,不同生态条件异地同季播种栽插不育系材料,采用温凉地区海拔1800~1900米和温热地区...
黄大军谭学林洪汝科文建成张忠林金寿林谭亚玲
文献传递
粳稻不育系的高产繁殖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粳稻不育系的高产繁殖方法,属于种子生产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保持目前粳稻不育系的繁殖方法、繁殖地域、父母本的开墒方式、父本株行距、赶粉方式、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与常规方法相同,采用两期父本进行繁殖;父母本...
谭学林黄大军洪汝科陈丽娟金寿林张忠林许红云张树华师常俊
文献传递
高原杂交粳稻新组合——滇杂32
2003年
张忠林洪汝科金寿林
关键词:栽培要点粳稻
水稻几个披垂叶突变体的表型研究及其遗传分析被引量:9
2005年
随着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水稻突变体已成为研究相关基因功能与表达的良好实验材料。同时,水稻突变体还可以为当今水稻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本文主要阐述了几个水稻披垂叶突变体在株型、株高、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方面的特征特性,并分析了它们在与正常植株杂交后F1、F2群体表现。研究表明,突变体与野生型正常植株杂交的F1代在经济学性状和生物学性状上均表现出超亲优势,而在F2群体中表现出有规则的分离,3个突变体中披垂叶性状均为隐性基因控制。在突变体材料MR304中,控制披垂性状的为2对隐性基因,其中1对为主效基因。在突变体材料MR168和MR312中,控制披垂性状的均为单隐性基因。
张小祥张忠林洪汝科陈丽娟
关键词:突变体水稻经济学性状超亲优势F2群体叶性状
云南水稻老品种籼粳鉴定的分子技术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云南水稻老品种籼粳鉴定分子技术的方法,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育种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取待鉴定材料种子5粒于20-35℃发芽,发芽5天取叶片提取水稻总DNA;测定DNA浓度并将DNA定量稀释为25ng/ul...
谭亚玲谭学林洪汝科郭艾陈丽娟黄大军张忠林金寿林
文献传递
水稻披垂叶突变体及其杂交后代的耐旱性与保护酶活性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对两个粳型水稻披垂叶突变体品系及其与常规籼、粳品种的杂交后代(F1、F2)进行苗期耐旱性鉴定,并测定了旱种条件下突变体及其杂交后代不同生育期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以及相关农艺性状的特征。结果表明:两个水稻披垂叶突变体MR304和MR312的苗期耐旱性均为中抗;MR312与7个品种的11个杂交后代(F1)中,仅有文稻2号/MR312组合的苗期耐旱性为高抗,MR312/滇香籼1号为中抗;在昆明旱种条件下,突变体及其杂交后代POD和CAT的活性分别在孕穗期和抽穗期最高,其中4个组合(银光/MR312、农安稻/MR312、文稻2号/MR312和MR312/滇香籼1号)F1孕穗期POD或抽穗期CAT的活性最强,株高、分蘖、穗长趋于正常。该研究揭示了利用水稻披垂叶突变体产生的F1杂种优势可增强杂交稻大田期的耐旱性;孕穗期的POD活性和抽穗期的CAT活性是鉴定杂交后代F1和F2植株大田期耐旱性的重要指标。
张小祥张忠林许红云洪汝科颜林孟陈丽娟
关键词:水稻突变体耐旱性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