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祖荣
- 作品数:60 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福建省历代大麦区试中筛选出品种产量及主要性状分析与评价被引量:3
- 2002年
- 分析并评价了福建省近 15年来省级区试中筛选出大麦品种 (莆大麦 4号、闽诱 3号、闽麦0 6、莆大麦 5号、闽麦 0 2、莆大麦 7号 )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认为这些品种丰产性较好 ,产量进展显著 ,往高产方向发展。株高适中 ,生育期适宜 ,穗粒结构较协调 ,穗数和粒重上进展较大 ,尤其粒重 ,往多穗大粒或大穗大粒方向发展。抗逆性提高 ,尤其抗白粉病能力明显增强 ,但品种稳产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福建大麦育种应以选育饲料大麦为主 (包括粒用 ,牧草用 ,牧草兼粒用 ) ,育种目标是 :高产 ,稳产 ,抗逆力较强 ,广适应 。
- 涂祖荣陈熇麟林守涌
- 关键词:大麦育种目标品种区域试验
- 秋水仙素应用于大麦育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 1997年
- 用0.04%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分蘖盛期的二棱皮大麦(浙皮1号)的植株,在M1代即获得四倍体大麦类型,同时还获得许多早熟、大穗、高秆等性状变异的二倍体大麦植株,并从这些变异株中选得一优良株,经加速培育即在生产上示范推广,且很快通过了省级审定。
- 张秋英张绍南庄宝华庄宝华余建华涂祖荣
- 关键词:大麦育种秋水仙素
- 大麦新品种“闽麦06”
- 1996年
- 大麦新品种“闽麦06”涂祖荣,张绍南,叶定生,张秋英,余建华,洪宝隆(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350019)闽麦06又称闽麦6号,系省农科院稻麦所于1985年春用加拿大11/浙皮1号进行有性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的丰产、稳产大麦新品种。该品种于1994年...
- 涂祖荣张绍南叶定生张秋英余建华洪宝隆
- 关键词:大麦闽麦06栽培
- 麦草的营养成分分析研究
- 1995年
- 通过对大麦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体及籽粒进行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发现。
- 张秋英张绍南余建华涂祖荣叶定生
- 关键词:营养成分分析营养体不同生长时期营养分析小麦幼苗
- 大麦推广品种的现状及今后的育种目标
- 1991年
- 大麦是福建省主要冬种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50万亩左右,最大种植面积曾达116.8万亩,仅次于水稻、甘薯、小麦,居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第四位。随着畜牧业、啤酒业的发展,进一步发展大麦生产显得十分必要。据有关部门统计,福建省大麦的亩产量,从四十年代末(1949年)的60.5公斤,发展到八十年代超过100公斤,高的年份曾达145公斤以上。小麦产量的不断提高是与引进、选育和推广大麦良种分不开的,其中在六十年代主要推广了“六棱乌肚”和“六棱白肚”两个地方良种,尤其是在八十年代,大面积推广引进“早熟三号”、“矮早三”和本省育成的“莆大麦4号”品种,使单位面积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 涂祖荣
- 关键词:大麦品种育种目标品种区试啤酒业二棱大麦
- 小麦轮回选择的若干问题被引量:1
- 1997年
- 叶定生张绍南张秋英余建华涂祖荣张元昌
- 关键词:小麦轮回选择亲本选配
- 福建省育成大麦品种(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稳定性的初步分析被引量:4
- 1996年
- 对福建省育成的6个大麦品种(系)进行两个年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育成的大麦品系产量提高9.2%~16.6%,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在各试点表现不同,品种与地点互作显著。(2)丰产、稳产性较好,各构成因素相对比较稳定和协调的品种为闽麦06;莆麦50丰产性较好,但稳产性偏差(有效穗,其余两个因素稍好);莆麦93、闽诱3号和泉1418产量优于对照,稳产性较好,除泉1418穗粒数稳定度紊乱外,其余相对都比较稳定;对照品种莆大麦4号产量稳定性很差,产量构成因素的稳定度也较乱。(3)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平均值与各自稳定性参数(b值)及变异系数无显著相关,而b值与变异系数多表现显著正相关。
- 涂祖荣张绍南张秋英余建华叶定生
- 关键词:大麦品种(系)稳定性
- 福建省小麦品质育种现状及今后品质改良的探讨
- 2003年
- 涂祖荣叶定生
- 关键词:小麦品质育种
- 大麦“闽麦06”的产量因素分析及栽培技术探讨被引量:3
- 2001年
- 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闽麦 0 6”的有效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 ,其净贡献率达 5 4.90 % ;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作用次之 ,其净贡献率为 1 9.1 2 %。“闽麦 0 6”丰产 ( 3 3 75~ 45 0 0kg hm2 )的产量结构为 :有效穗 3 40 .8±5 1 .0万 hm2 ,每穗实粒数 2 7.2±1 .48粒 ,千粒重 43 .6± 3 .92g。栽培试验结果表明 ,“闽麦 0 6”的最适播种期为 1 1月中下旬 ,适宜播种量为 1 5 0 .5~ 1 5 7.5kg hm2 ,在施足基肥和三叶肥的基础上 。
- 涂祖荣林守涌占金宣陈火高麟叶定生
- 关键词:产量构成因素栽培技术高产栽培
- 丰抗优大麦品种选育技术与策略的探讨
- 2004年
- 涂祖荣林守涌
- 关键词:大麦冬种育种技术良种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