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细胞
  • 2篇狼疮
  • 2篇红斑
  • 2篇红斑狼疮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凋亡
  • 1篇血细胞
  • 1篇神经颗粒素
  • 1篇外周血单个核
  • 1篇外周血单个核...
  • 1篇外周血细胞
  • 1篇系统性红斑狼...
  • 1篇细胞凋亡
  • 1篇寡核苷酸
  • 1篇寡核苷酸序列...
  • 1篇核细胞

机构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李守新
  • 2篇沈寿引
  • 2篇熊阳春
  • 2篇雷小妹
  • 2篇江薇
  • 2篇何培根

传媒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年份

  • 2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细胞干扰素诱导蛋白IFI16 IFI27及IFI30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IFI16、IFI27、IFI30)mRNA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方法以前期构建的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AGE)文库为基础,分析该文库中出现的3个干扰素相关基因标签(tag),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临床检测IFI16、IFI27、IFI30在43例SLE患者和25名正常对照人群PBMCs中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分别约有88%、98%、58%的SLE个体其IFI16、IFI27、IFI30mRNA表达增加,高于正常对照组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上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活动组和缓解组IFI16、IFI27、IFI30的表达水平均增加(P值均〈0.01)。活动组与缓解组间比较,活动组SLE患者高表达IFI16和IFI27(P=0.003,P=0.001),IFI3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7)。SLE患者IFI16、IFI27、IFI30间的表达水平互不相关。IFI16、IFI27表达与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7、0.414,P值分别为0.000,0.006。IFI30表达与SLEDAI无相关(r=0.102,P=0.514)。结论SLE患者IFI16、IFI27、IFI30表达增高,揭示其在SLE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李守新熊阳春江薇王晓慧李烨沈寿引雷小妹何培根
关键词:红斑狼疮寡核苷酸序列分析干扰素诱导蛋白
神经颗粒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神经颗粒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表达状态。方法对比分析SLEPBMCs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AGE)文库的高表达标签,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与正常人群有明显差异表达的神经颗粒素在SLE患者PBMCs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对比分析SLEPBMCs和正常人各类淋巴细胞SAGE文库显示:神经颗粒素标签仅异位高表达于SLE患者,而几乎不表达于正常人各类淋巴细胞。RT-PCR检测证实:活动组SLE患者神经颗粒素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加(p〈0.001),而缓解组SLE患者其表达水平仅稍有增加(P〉0.05)。结论神经颗粒素作为一种前凋亡因子,高表达于SLEPBMCs,可能介导或参与SLE异常的免疫调节反应。
李守新江薇熊阳春王晓慧李烨沈寿引雷小妹何培根
关键词:细胞凋亡红斑狼疮神经颗粒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