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
- 作品数:111 被引量:327H指数:10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二甲双胍对SKM-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AML-MDS细胞株SKM-1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机制。方法: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通路蛋白AMPK和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二甲双胍可抑制SKM-1细胞增殖,该作用依赖于二甲双胍诱导细胞周期G0/G1期停滞而非促进细胞凋亡。G1期相关周期蛋白(CyclinD1、CDK4)表达水平明显下调,而周期抑制蛋白P53、P21^CIP1、P27^KIP1的蛋白水平上调。此外,与二甲双胍抗肿瘤效应相关的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上调。结论:二甲双胍抑制SKM-1细胞增殖活性,这可能与其激活AMPK通路诱导细胞周期停滞有关,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其相关机制。
- 周晓佳梁思敏王利
- 关键词:二甲双胍AMPK细胞周期
-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50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评价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bloodstemcelltransplantation,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的临床疗效,比较异基因PBSCT(allogeneicPBSCT,Allo—PBSCT)与自体PBscT(autologousPBSCT,Auto—PBSCT)在AL治疗方面的优缺点,探讨移植预处理方案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4—2012年间收治的50例因AL行PBSCT的病例,其中21例男性,29例女性,行Allo—PBSCT及Auto—PBSCT的分别为28例及22例。分析移植疗效及并发症,比较异基因及自体移植复发率、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survival,DFS)及移植相关死亡率(transplantrelatedmortality,TRM)的差异。分析预处理死亡及植入成功率。结果:50例患者中除2例MAC(马法兰+阿糖胞苷+环磷酰胺)方案预处理患者植入失败外,其余48例获得造血重建,移植成功率96%,中位白细胞植活时间(〉0.5×10-9个几)为11.3d[(7~24)d],中位血小板植活时间(〉20×109个几)为14.3d[(5—44)d]。异基因移植与自体移植相关死亡例数分别为8例、3例,TRM为28.6%、15.O%;累计DFS分别为46.4%、35.O%;累计复发率分别为25.0%、55.0%。随访时间内异基因及自体移植的总存活率(overallsurvivalrate,os)为57.1%、50.O%,两者移植前处于首次化疗缓解(completeremissionatfirstcourse,CRl)及非首次化疗缓解或未缓解状态的患者,移植后0s分别为61.5%、53.3%及45.5%、55.6%;累计DFS分别为46.2%、46.7%及27.3%、44.4%;死亡率分别为38.5%、46.7%及54.5%、44.4%。结论:PBSCT是治疗AL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移植前状态处于CRl的患者移植效果更好。异基因移植后复发率较自体移植低,长期DFS较高,但移植相关并发症多,TRM较高。预处理方案的优化是提高移植疗效的关键,以马利兰,环磷酰胺方案为基础�
- 廖欣王利刘林陈建斌王建渝张红宾肖青唐晓琼陈礼平杨泽松
- 关键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自体急性白血病疗效
-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前微小残留病灶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MFC)检测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血液内科首次进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急性白血病患者81例,其中移植前达形态学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79例,未达形态学完全缓解2例,分析完全缓解组(CR)与未完全缓解组(NCR)患者移植预后的差异,根据移植前的MRD情况分为阳性组(MRD^+)30例和阴性组(MRD^-)49例,分析MRD是否转阴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8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CR与NCR患者3年总生存期(OS)(CR 82.2%:NCR 0%)、累计复发率(RI)(CR 17.7%:NCR 100%)、无白血病生存期(LFS)(CR 42.3%:NCR 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9例患者移植前MRD^+30例(38.0%),MRD^-49例(62.0%),2组的2年OS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根据单因素分析,与MRD^-相比,MRD^+组的LFS率更低(P<0.001,95%CI 10.5%vs 36.2%)。结论: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MRD对预测急性白血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与MRD^-组相比,MRD^+率无白血病生存期更短。
- 刘岑鸟刘林陈建斌唐晓琼肖青张红宾王建渝王利詹茜王欣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微小残留病流式细胞术
- SPAG6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SKM-1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构建SPAG6-shRNA慢病毒载体靶向沉默SPAG6基因,探讨SPAG6基因沉默对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细胞株SKM-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并构建3条针对SPAG6基因的shRNA质粒表达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后得到可表达SPAG6基因RNAi的慢病毒载体。转染SKM-1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q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SPAG6基因干扰效果,筛选最佳靶点。CCK-8法检测SPAG6基因沉默对SKM-1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成功构建SPAG6-shRNA慢病毒载体,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均在60%以上。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PAG6-shRNA3慢病毒载体敲除效率最高,为最佳靶点。SPAG6基因干扰后,干扰组SKM-1细胞的增殖明显受抑,抑制率为(60.18±0.37)%,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组SKM-1细胞凋亡率为(16.32±5.80)%,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4.28±0.88)%,P=0.024]及空白对照组[(3.08±1.50)%,P=0.019]。结论 SPAG6-shRNA慢病毒载体能有效降低SPAG6基因表达水平,抑制SKM-1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 杨碧慧张玉琳王利罗小华陈礼平杨泽松刘林
- 关键词:慢病毒RNA干扰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
- miR-143增强SKM-1细胞对阿糖胞苷的药物敏感性被引量:1
- 2018年
- 该文探讨了miR-143增强SKM-1细胞对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的药物敏感性以及其相应机制。采用CCK-8法筛选出Ara-C干预的最佳条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kt、p 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43联合Ara-C组的细胞凋亡率(88.50%)显著高于空病毒对照联合Ara-C组(67.47%)及过表达miR-143组(31.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miR-143联合Ara-C组G1期的细胞比例(87.24±6.12)%显著高于空病毒对照联合Ara-C组(72.10±3.71)%和过表达miR-143组(57.73±5.02)%,呈现较明显的G1期阻滞。过表达miR-143+Ara-C组的p Akt蛋白相对表达量相比于空病毒对照+Ara-C组和过表达miR-143组明显降低(P<0.05),而各组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过表达miR-143能够提高SKM-1细胞对阿糖胞苷的药物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通过降低Akt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
- 崔佳奇邓琳丽王利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IR-143阿糖胞苷药物敏感性细胞周期
- 维罗非尼联合西达苯胺促进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衰老
- 2023年
- 目的探索维罗非尼(vemurafenib,VEM)联合西达苯胺(chidamide,CDM)方案对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econdary acute myeloid leukemia,sAML)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以sAML细胞系为研究对象(n=3),实验分为对照组、VEM单药组、CDM单药组、VEM+CDM组。CCK-8实验检测sAML细胞增殖抑制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AML细胞衰老发生;流式细胞术检测sAML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发生;Swiss Target Predict、TargetNe、SEA及PharmMapper等4个网络药理学数据库预测VEM联合CDM的可能靶点和信号通路;RT-qPCR实验分析及验证VEM联合CDM的可能机制。结果VEM以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sAML细胞增殖,VEM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在SKM-1和MOLM-13细胞中分别为(24.15±1.18)μmol/L(P<0.0001)和(11.30±0.38)μmol/L(P<0.0001),VEM(SKM-1:1/3 IC_(50)-VEM,MOLM-13:1/2 IC_(50)-VEM)联合CDM协同抑制sAML细胞增殖(P<0.01);VEM联合CDM促进sAML细胞衰老相关标志物TRF2和Lamin B1表达;VEM联合CDM可使sAML细胞周期停滞于G_0/G_1期(P<0.05),并促进sAML细胞凋亡发生(P<0.05)。同时,网络药理学及RT-qPCR实验分析并验证VEM协同CDM通过抑制PI3K-AKT及MAPK信号通路促进sAML肿瘤细胞衰老发生(P<0.05)。结论VEM联合CDM通过下调PI3K-AKT及MAPK信号通路促进sAML细胞衰老发生、抑制sAML细胞增殖及促进sAML细胞凋亡,提示VEM联合CDM方案可能是sAML患者新的治疗方案。
- 周巧梁思敏蔡铎向文琼王利
- 关键词:细胞衰老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和难治性CMV感染(RCI)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感染CMV将患者分为CMV组(67例)和non-CMV组(179例),再根据是否发生RCI将CMV患者进一步分为RCI组(18例)和non-RCI组(49例)。分析CMV感染和RCI的危险因素,并用ROC曲线验证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诊断意义,同时分析组间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差异,以及影响OS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CMV感染的患者,首次CMV感染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48(7-183)d,感染持续的中位时间为21(7-158)d。患者年龄偏大、合并EB病毒(EBV)血症或者发生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均能显著增加CMV感染风险(P=0.032,<0.001和0.037),RCI的危险因素为EBV血症和诊断时的CMV-DNA峰值≥1×10^(4) copies/ml(P=0.039,0.006),而移植后14 d的白细胞≥4×10^(9)/L是CMV感染和RCI的保护因素(P=0.013,0.014)。CMV组的OS率显著低于non-CMV组(P=0.033),RCI组的OS率亦显著低于non-RCI组(P=0.043)。造血重建是OS的有利因素(P<0.001),而移植后60 d内CMV-DNA≥1.0×10^(4) copies/ml是OS的危险因素(P=0.005)。结论:移植后白细胞数量恢复较晚以及合并EBV血症是CMV感染和RCI的共同危险因素;CMV-DNA载量1×10^(4) copies/ml是重要临界值,高于该值可导致高RCI及低OS风险。
- 熊艺颖刘林陈建斌唐晓琼肖青张红宾王利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巨细胞病毒感染
- 4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共有4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该院血液科行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分期、诊断时是否骨髓侵犯、化疗次数及病程中是否复发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患者(77.10%)干细胞动员采集成功,其成功率受疾病诊断到干细胞动员采集的间隔时间、化疗次数、前期化疗(包含氟达拉滨)、复发,以及采集干细胞前的白细胞及血小板水平的影响。结论拟行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前期化疗次数不宜多,动员采集要尽早,尽量避免使用可能损伤干细胞的药物,需同时关注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来确定动员采集时机。
- 熊艺颖刘林唐晓琼肖青张红宾王建渝王利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 血管活性肠肽对人脐血CD34^+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 2006年
- 目的探索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olypeptide,VIP)对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ls,HSC)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纯化人脐血CD34+细胞;VIP孵育人CD34+细胞后,通过体外集落形成、扩增培养了解细胞增殖;ELISA测定细胞内外TNF-α、TGF-β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13、CD14、CD71、CD41、CD19、CD4/CD8、CD33、CD34等抗原;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系统检测人CD34+细胞VIP受体;RT-PCR分析其受体亚型。结果在1×10-7~1×10-12mol/L浓度范围内,VIP抑制人CD34+细胞集落形成及扩增倍数,其细胞集落形成抑制与VIP浓度呈正相关(r=0·925,P<0·01)。VIP(1×10-8mol/L)作用于人CD34+细胞14d后,粒系(CD13+蓝色)及单核系(CD14+)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下降(P<0·05)。VIP增加人CD34+细胞的CD34抗原表达(P<0·05)。VIP作用后CD34+细胞内、外TNF-α及TGF-β1浓度显著增加(P<0·05);人脐血CD34+细胞表达VIPI型受体。结论VIP通过人脐血CD34+细胞上VIPI型受体介导,提高造血抑制因子TNF-α、TGF-β水平,抑制人CD34+细胞的增殖、维持其干细胞特性,阻止其向粒、单系细胞分化。
- 王利王春晖黄明慧唐承薇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血管活性肠肽造血抑制
- SPARC基因过表达对SKM-1细胞凋亡的影响
- 2014年
- 构建SPARC基因过表达载体,转染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细胞系SKM-1细胞,探讨SPARC基因过表达对人MDS细胞系SKM-1细胞凋亡的影响。以pcDNA-SPARC为引物,PCR扩增SPARC基因;将靶基因克隆入慢病毒载体pGC-GV,构建含有SPARC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pGC-GV-SPARC,测序检测正确性;将构建载体pGC-GV-SPARC转染人MDS细胞系SKM-1,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RT-PCR检测SKM-1细胞中SPARC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PARC蛋白表达,MTS法测定小剂量阿糖胞苷(30 ng/mL)对实验组增殖抑制的影响,Annexin V检测SPARC基因转染后对人SKM-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构建含有SPARC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pGC-GV-SPARC转染效率为(64.25±1.42)%;转染后,SPARC mRNA及蛋白表达在靶细胞中较对照组增多。小剂量阿糖胞苷对转染组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其他组。SPARC基因转染后人SKM-1细胞凋亡率较未转染组明显增高,加入阿糖胞苷后人SKM-1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由此说明,作者成功构建了携带人SPARC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人SKM-1细胞系后稳定表达SPARC基因,SPARC过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且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30 ng/mL)更有效地抑制SKM-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 年青魏春梅黄婧但春莉肖青杨泽松王利
- 关键词:阿糖胞苷慢病毒载体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