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学启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杭州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毛泽东
  • 2篇国共
  • 1篇党史
  • 1篇党史研究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品质
  • 1篇道德品质教育
  • 1篇右倾机会主义
  • 1篇战争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中国共产主义...
  • 1篇中国抗战
  • 1篇中国社会
  • 1篇中国战场
  • 1篇中华人民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人民
  • 1篇社会
  • 1篇事变
  • 1篇欧洲战场

机构

  • 2篇杭州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4篇王学启

传媒

  • 1篇浙江学刊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中共宁波市委...

年份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87
  • 1篇198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张国焘的“左”倾机会主义
1987年
一九五一年《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时,出版委员会为每篇文章作了题解和注释。实践证明,这对于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及其内容,是人有裨益的。大部分题解和注释是写得好的,但也有个别的写得并不符合历史实际。《毛泽东选集》的首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的题解,就是其中之一例。题解写道,“毛泽东同志此文是为反对当时党内存在着的两种倾向而写的。当时党内的第一种倾向,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这是右倾机会主义。第二种倾向,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这是‘左’倾机会主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最先发表在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出版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主办的《革命》半月刊第四期上。一九二六年二月一日出版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农民部主办的《中国农民》第二期转载了此文。后经过修改,又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三日出版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第五集第一一六、一一七期上。现在要探讨的问题是:毛泽东发表这篇文章的前后,即一九二五年末到一九二六年春,党内是否存在着以张国焘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当时的张国焘,其主要错误倾向是“左”倾机会主义,还是右倾机会主义?
王学启
关键词:毛泽东选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右倾机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历史教学大纲》修订情况说明
1984年
1979年7月,教育部政教司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教学大纲》。经过一年试用后,1980年6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召集有关同志对大纲进行逐章逐节的讨论。根据讨论的意见,政教司又邀请部分高校党史教师,对大纲的上编作了修改,并印发试用。大纲的下编则委托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室编写,也于1982年7月印发试用。
王学启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教学大纲党史研究理科毛泽东思想
抗日战争史研究述评
1995年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本文仅就近年来我国史学界研究抗日战争史的新动态、新成果作一些简单述评和介绍。 一、关于抗日战争的起点 中国抗日战争从何时开始的?史学界一直认为,1937年“七七”事变为标志,开始了全面的抗日战争,到1945年8月取得了胜利,称之为“八年抗战争”。1991年前后,对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展开了相当规模的争论。有人对传统的说法提出质疑,认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战的起点,到1945年8月取得胜利,是“十四年抗战”。 提出“九一八”事变开端说的主要理由是:“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由阶级矛盾转化为中日民族矛盾。全国人民首先是东北人民纷纷起来抗击日寇的侵略,尽管“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把枪口对内。
王学启
关键词:抗日战争史中国抗战欧洲战场中国战场
巨人形象与历史画卷──评朱顺佐、金普森的《胡愈之传》
1994年
巨人形象与历史画卷──评朱顺佐、金普森的《胡愈之传》王学启朱顺佐研究员和金普森教授合著的《胡愈之传》于1992年5月由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既为这本传记填补了国内对胡愈之系统研究的空白而欣慰,也为它令人信眼地向读者展示了这位中国文化巨人光辉的一生而钦...
王学启
关键词:胡愈之历史画卷文化巨人道德品质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代中国社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