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麻疹
  • 5篇接种
  • 4篇预防接种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发病
  • 3篇风疹
  • 3篇肝炎
  • 2篇毒性肝炎
  • 2篇乙肝
  • 2篇疫苗
  • 2篇预防接种门诊
  • 2篇戊型
  • 2篇戊型病毒性肝...
  • 2篇门诊
  • 2篇接种卡介苗
  • 2篇接种门诊
  • 2篇卡介苗
  • 2篇发病情况
  • 2篇病毒

机构

  • 18篇威海市疾病预...
  • 2篇乳山市疾病预...
  • 1篇山东省疾病预...
  • 1篇荣成市疾病预...

作者

  • 18篇王建光
  • 12篇李美兰
  • 10篇于洋
  • 7篇何丽萍
  • 4篇徐莉
  • 4篇李建庆
  • 3篇潘红霞
  • 2篇李瑞英
  • 1篇张秋玲
  • 1篇颜丙玉
  • 1篇杨静
  • 1篇孙琦
  • 1篇王芝芳
  • 1篇张金波
  • 1篇潘红霞
  • 1篇隋苗苗
  • 1篇张丽

传媒

  • 10篇预防医学论坛
  • 2篇中国疫苗和免...
  • 1篇中国计划免疫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预防医学文献...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7~2008年威海市麻疹、风疹流行特征分析
2009年
目的:了解威海市麻疹、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8年麻疹、风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7-2008年共报告麻疹、风疹疑似病例309例,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48例,风疹病例189例。其中2007年麻疹风疹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68/10万、2.67/10万,2008年麻疹风疹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23/10万、4.84/10万,风疹发病率显著高于麻疹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威海市区麻疹、风疹发病率均最高,分别为6.14/10万、26.59/10万,不同地区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疹以3-5月份发病最多,占79.17%,风疹以4-6月份发病最多,占85.71%;麻疹、风疹高发年龄集中在16-26岁,分别占42.86%、73.54%,发病年龄有后移现象,接近妇女生育年龄期。结论:外来人口免疫空白是影响威海市麻疹疫情的主要原因,继续深入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加强风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工作,提高风疹疫苗的接种率,同时加强大中专院校学生及工厂工人聚集场所风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有效控制流动人口麻疹、风疹的流行。
徐莉张化江王建光何丽萍
关键词:麻疹风疹流行病学
2011~2013年威海市甲、丙、戊和未分型肝炎发病情况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对威海市2011~2013年未分型肝炎与甲、丙、戊肝的流行特征进行比较,及对未分型肝炎进行戊肝再检测,以对未分型肝炎潜在分型进行探讨。方法对2011~2013年通过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甲、丙、戊肝和未分型肝炎的发病时间、人群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并对部分未分型肝炎再次进行实验室检查,从而估计未分型肝炎的分型。结果2011~2013年,甲、丙、戊和未分型肝炎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75/10万、6.14/10万、7.05/10万、6.24/10万(P〈0.05、P〉0.05)。丙肝、戊肝和未分型肝炎的发病年龄均以40~69岁的中老年年龄组为主,该年龄组病例数分别占全部病例数的分别占全部病例数的62.27%、73.86%、65.71%。发病时间以3~4月为发病高峰。甲肝、丙肝的发病率以环翠区最高,分别达到8.89/10万和34.52/10万;戊肝和未分型肝炎的发病地理分布均以乳山市最高,达到48.69/10万和41.98/10万以上。对未分型肝炎的再次实验室检测证实,有23例(51.11%)的未分型肝炎证实为戊肝病例。结论未分型肝炎与戊肝流行特征相近,应对未分型肝炎进一步进行戊肝相关检测,提高未分型肝炎的分型率。
曲志斌刘俊于洋李美兰王建光
关键词:甲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
1起风疹暴发的调查
2011年
[目的]对发生在某学校的1起风疹暴发进行调查,了解风疹暴发的原因,探讨控制措施。[方法]对2010年4~5月威海市某学校1起风疹暴发疫情进行调查。[结果]4月26日至5月15日合计发病14例,罹患率0.98%。14例病人均为男生,分属于6个班级,有共同居住史,主要症状有发热(100.00%)、出疹(100.00%)、淋巴结肿大(100.00%)、咳嗽(71.43%)、结膜炎(78.57%)。无风疹疫苗免疫史,风疹IgM抗体均为阳性。[结论]大年龄人群未接种风疹疫苗是本次风疹暴发的原因,在消除麻疹的工作中,风疹的发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王建光曹庆范何丽萍
关键词:风疹
接种卡介苗引起结核样肉芽肿1例报告
2007年
李美兰陈德颖王建光杜世本何丽萍
关键词:接种卡介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上臂三角肌皮内注射肌内注射
山东省威海市预防接种门诊服务地理可及性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了解山东省威海市预防接种服务的地理可及性,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全市所有预防接种门诊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儿童家长,调查分析预防接种门诊距离、交通方式、到达时间和对门诊位置的满意度。结果城区预防接种门诊距离居委会〈5km占86.80%(263/303),农村预防接种门诊距离村会≤10km占94.31%(2 057/2 181)。城区家长报告的居住地至预防接种门诊距离〈5km占91.76%(234/255),农村家长报告的居住地至预防接种门诊距离≤10km占97.53%(751/770);儿童预防接种交通方式采用私家车占52.90%(620/1 172)。98.19%(1 136/1 157)的儿童家长在30min内到达预防接种门诊。91.55%(1 073/1 172)的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门诊位置满意。结论威海市预防接种门诊设置的总体地理可及性较好;应采取综合措施弥补少数村(居委会)地理可及性的不足。
李瑞英于洋李美兰王建光李建庆潘红霞
关键词:预防接种门诊
2015年威海市某医院麻疹暍发疫情分析
2016年
目的:对一起由院内感染引起的麻疹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今后麻疹高免疫覆盖率地区制订麻疹消除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分析。结果:2015年2月2日至2月23日,共报告麻疹病例9例,罹患率为0.35/10万。其中,城区占77.78%,乡镇占22.22%,男性占33.33%;女性占66.67%。<1岁儿童占发病总数的44.44%,25岁-59岁之间的成人占55.56%;散居儿童、家务及待业、医务人员分别占44.44%、33.33%、22.23%。4例儿童无麻疹疫苗免疫史,占44.44%,5例成人麻疹疫苗免疫史不详,占55.56%。2例病人有明确的麻疹病例密切接触史,8例病例有暴发医院就医史或逗留史。有发热、皮疹症状病例占100%。咳嗽占88.89%,卡他症状、结膜炎占77.76%,柯氏斑仅占33.33%人。结论:麻疹高免疫覆盖率地区的麻疹暴发有其独特特点,应根据其特点制订相应的防控措施。
于海玲王建光李美兰于洋周海峰
关键词:麻疹
1起流动儿童引起的小学麻疹暴发调查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了解麻疹暴发的原因,探讨控制措施。[方法]对2010年3-4月威海市钦村小学1起麻疹暴发疫情进行调查。[结果]3月25日至4月18日该校共发生麻疹病例4例,患者均为流动儿童,流动儿童罹患率为0.55%(4/728)。[结论]未接种麻疹疫苗是本次麻疹暴发的原因,应提高流动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
王建光何丽萍陈德颖李美兰潘红霞于洋
关键词:流动人口麻疹
2004~2009年威海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威海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性特征,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9年累计报告病人4 204例,年均发病率为26.83/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32.52/10万、71.65/10万、27.72/10万、10.17/10万、8.93/10万、10.90/10万(P〈0.01)。2004-2009年年均发病率(/10万),环翠区为38.38,文登市为44.85,荣成市为12.06,乳山市为11.84(P〈0.01);男性为33.06,女性为20.58(P〈0.01);0-2岁为17.97,3-15岁为160.84,≥16岁为3.90(P〈0.01)。4 204例病人中,4-8月发病的占61.87%;学生占54.42%,幼托儿童占30.99%。[结论]威海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低。
何丽萍林向利王建光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威海市城区托幼儿童水痘发病情况调查被引量:1
2002年
王芝芳李美兰张秋玲王建光杜世本
关键词:托幼儿童水痘发病情况
威海市新生儿乙肝疫苗初免和低/无应答者再免疫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了解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和对全程免后低/无应答者的再免疫效果。[方法]2009年,在威海市3个市(区)抽取7~12月龄儿童1 102名,按"0,1,6"程序接种3剂次5μg啤酒酵母重组乙肝疫苗(HepB-SC),对其中低/无应答者分别按上述程序再次接种不同种类和剂量的乙肝疫苗,检测调查对象血清抗-HBs水平,观察变化情况。[结果]检测儿童1 102名,3剂乙肝疫苗接种后,抗-HBs阳性率为98.19%(正常应答率为84.66%、低应答率为13.52%),无应答率为1.81%;GMC为800.94mIU/ml。检测再免疫的低/无应答儿童127名(17名无应答、110名低应答),抗-HBs的GMC,再免疫前为45.72mIU/ml,1剂次再免疫后为1 373.50mIU/ml(P<0.01);3剂次再免疫后检测其中100名(14名无应答、86名低应答),抗-HBs的GMC上升为1 763.33mIU/ml,与1剂次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现行免疫程序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可以取得良好的免疫应答。对低/无应答者按相同免疫程序再次接种3针后,抗-HBs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陈德颖于洋杨静曹庆范王建光李美兰张丽颜丙玉
关键词:乙肝疫苗免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