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点突变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突变
  • 1篇小鼠
  • 1篇内含子

机构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2篇王文娟
  • 2篇范彦辉
  • 1篇陈金锋
  • 1篇梁丽静
  • 1篇陶士珩
  • 1篇戴家庆
  • 1篇师奇
  • 1篇庞红侠
  • 1篇袁志发
  • 1篇马国际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年份

  • 2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点突变的熵性质被引量:2
2008年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群体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遗传物质DNA是生物多样性的物质依存,而熵是生物多样性的最好度量.为了了解点突变的熵性质,本研究分别在单参数模型和双参数模型下建立了有限长DNA序列点突变的微分方程模型,得出了4种碱基随世代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了点突变的熵性质,证明了生物具有保熵性,生物是朝着多样性增大的方向发展进化的.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随机点突变的计算机模拟,直观验证了所得的理论结果.
马国际梁丽静范彦辉王文娟戴家庆袁志发
关键词:点突变生物多样性
大鼠与小鼠内含子中插入、缺失与替换的速度与模式
2008年
研究了啮齿类动物大鼠与小鼠内含子中插入(insertion)、缺失(deletion)和替换(substitution)发生的速度与模式.结果表明,缺失比插入发生的频率高,在大鼠和小鼠中单个碱基的插入与缺失发生频率最高.插入与缺失发生次数随长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少,二者的理论分布都符合幂次法则(power-law).在大鼠内含子中,AT→GC的替换频率高于GC→AT,但在小鼠内含子中GC→AT的替换频率高于AT→GC.大鼠与小鼠内含子中存在的缺失偏好表明,由于可能降低转录与剪切的效率,内含子中的插入比缺失更容易受到自然选择的制约.此外,大鼠与小鼠内含子中的替换模式表明,其内含子的组成及GC含量都处于非平衡状态.
范彦辉师奇陈金锋王文娟庞红侠唐教伟陶士珩
关键词:内含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