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蒲
- 作品数:72 被引量:637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建设思想与教学实践被引量:19
- 2004年
- 霍剑青王晓蒲杨旭袁泉
- 关键词:课程科学素质培养物理实验课教学实践物理学大学物理实验
- 高分辨率软X射线显微成像下细胞的自动提取被引量:1
- 2006年
- 高分辨率软X射线显微细胞图像能分辨出细胞亚微结构,细胞的不规则性突显,常规方法如模板匹配、变换方法、不变描绘子等不能对其有效提取.根据高分辨率下细胞图像的特点,在二值化基础上,基于区域采用循环扫描迭代搜索算法,将不规则、非完整形状、分布无规律的多个细胞提取出来.提取速度快,成功率达到90%,为后续DNA精确定量分析打下了坚实基础.
- 谭守标霍剑青郝建王晓蒲赵永飞谢行恕
- 关键词:图像识别
- “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与教学实践被引量:21
- 2004年
-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霍剑青王晓蒲杨旭
- 关键词:精品课程教学实践大学物理实验生理
- 异构环境通用CSCW系统模型与体系结构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
- 2011年
- 提出基于MVC设计模式,适用于多种应用环境(C/S、B/S、Ria等)及多种网络环境(Client-Server、P2P、Ad Hoc等)的CSCW系统模型.该系统模型通过对MVC设计模式中Model层及Control层的分离,规范了系统模块及关系,解决了异构环境下CSCW系统架构统一的难题.本文给出了通用CSCW系统模型在各种异构环境中的体系结构设计,由于各体系结构设计具有相同的模块划分及相似的模块间关系,增加了混合异构环境下系统模块的复用率,提高了开发效率.
- 袁泉霍剑青王晓蒲
- 关键词:CSCWMVC异构环境系统模型体系结构
- 公钥密码体制中快速模算法的研究被引量:7
- 2002年
- 在公钥密码体制中,模运算是直接影响其它运算的关键运算。该文在传统的基于二进制模余数表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R进制的模余数表法,它通过快速、动态构造高次和同次模余数表来提高模运算的时空效率。
- 章昭辉王晓蒲霍剑青
- 关键词:公钥密码体制模运算密码学
-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是巩固已取得的教改成果,进一步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举措,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注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重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
- 霍剑青王晓蒲杨旭郭玉刚袁泉
-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物理实验
- 文献传递
- 基于Web的物理实验信息化教学系统的设计被引量:10
- 2010年
- 提出和实现了基于Web的物理实验信息化教学系统.对传统的三层体系结构进行了改进,使系统的耦合度大幅度降低,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基于可配置视图的数据库设计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 李联臣王晓蒲霍剑青
- 关键词:视图
- 基于组件的可设计性虚拟实验的构建与实现被引量:8
- 2010年
- 应用组件技术构建虚拟实验,采用UI-Model体系结构设计了描述实验环境、处理仪器间交互关系的实验平台;通过表达实验内容的实验算法组件将实验平台与虚拟仪器有机地结合,实现可设计性虚拟实验.实验平台通过算法接口选择不同的算法组件,完成不同实验内容的实验,实现了虚拟实验的扩充性和设计性.以测光速实验为例说明基于组件的可设计性虚拟实验的构建原理和实现方法.
- 施俊辉杨旭霍剑青王晓蒲
- 关键词:虚拟实验虚拟仪器光速测量
- 基于多线程UI-Model的远程实时交互教学系统被引量:2
- 2010年
- 针对远程实时交互系统中亟待解决的交互功能扩充与复用及通用文档共享的问题,提出了多线程UI-Model体系结构,利用用户界面委托层,对传统的UI-Model体系结构进行了改进,实现了远程实时交互教学系统中交互功能的扩充与交互模块的复用;应用基于WebBrowser控件实现了通用文档共享模块,并结合GDI+的应用实现了在文档共享中同步绘图交互的功能.利用多线程UI-Model体系结构设计和实现了一种易扩展、可复用的具有文字、视频、电子白板、文档共享等多种实时交互功能的远程实时交互教学系统.
- 冯柏力霍剑青杨旭王晓蒲
- 关键词:文档共享实时交互
- “偏振光的研究”实验的计算机虚拟技术及实现被引量:6
- 2004年
- 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抽象出实验中的各个元件和它们的表征属性及相互关系,进行数学和图像建模(包括静态和动态图像模型),在实验场景模型控制下调动各仪器紧密结合、协调工作,实现了实验场景和仪器操作的逼真性、虚拟实验的可设计性。本文介绍了为实现上述目标,在软件设计和技术实现上的创新。
- 谭守标霍剑青黄海兵王晓蒲
- 关键词:虚拟技术物理实验仿真建模图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