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智超

作品数:78 被引量:179H指数:6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建筑科学
  • 11篇交通运输工程
  • 8篇理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化学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固结
  • 11篇超固结
  • 9篇本构
  • 9篇本构模型
  • 8篇蠕变
  • 8篇沥青
  • 8篇结构性土
  • 8篇沉降
  • 7篇压实
  • 7篇压实土
  • 6篇填方
  • 6篇高填方
  • 5篇弹黏塑性
  • 5篇积分
  • 5篇固结土
  • 5篇超固结土
  • 4篇弹粘塑性
  • 4篇早强
  • 4篇早强水泥
  • 4篇粘塑性

机构

  • 77篇湘潭大学
  • 15篇中南林业科技...
  • 9篇中南大学
  • 7篇同济大学
  • 7篇湖南科技大学
  • 5篇墨尔本大学
  • 4篇河北科技大学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天津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华东勘测设计...
  • 2篇中建五局土木...
  • 2篇动力机械公司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湖南工程学院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南城建职业...

作者

  • 78篇王智超
  • 16篇罗迎社
  • 9篇邓旭华
  • 7篇唐松花
  • 6篇蒋明镜
  • 6篇熊赟
  • 5篇董辉
  • 4篇罗文波
  • 4篇杨柳
  • 4篇金刚
  • 3篇张学兵
  • 3篇张春会
  • 3篇沈明燕
  • 3篇刘斐
  • 3篇彭相华
  • 2篇王乐
  • 2篇周经野
  • 2篇杨阳
  • 2篇傅鹤林
  • 2篇陈琛

传媒

  • 8篇湘潭大学自然...
  • 7篇岩土力学
  • 4篇铁道科学与工...
  • 3篇长江科学院院...
  • 3篇公路交通科技
  • 2篇混凝土
  • 2篇计算力学学报
  • 2篇防灾减灾工程...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第八届全国流...
  • 1篇现代隧道技术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岩土工程技术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土工基础
  • 1篇江西建材
  • 1篇四川建材

年份

  • 8篇2024
  • 6篇2023
  • 7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9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8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埋偏压隧道变形特征及施工方案优化被引量:5
2017年
为研究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的变形特征,采取现场隧道变形监测和围岩室内三轴率敏性试验相结合,建立隧道围岩的弹黏塑性本构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的UMAT子程序开展了隧道变形三维弹黏塑性数值分析,探讨了隧道在三种开挖工法下的拱顶沉降、水平收敛位移、围岩最小主应力及围岩塑性区分布规律,以此确立合理有效的施工工法.研究结果表明:预留核心土法、三台阶法以及上下台阶法这三种施工工法引起的地表沉降,其深埋侧分别是浅埋侧的2.01,1.48,1.83倍,边墙两侧最小主应力则分别相差0.11,0.29,0.05 MPa,表明偏压隧道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在开挖支护过程中呈现出不对称分布的特点;选出适宜的施工工法为上下台阶法,采用此工法可以使拱顶沉降及地表沉降减少11.7%~22.1%,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最为合理,有利于偏压隧道的长期稳定.
王智超徐伟张学兵沈明燕旷杜敏
关键词:浅埋偏压隧道施工工法
沥青路面剩余寿命预估及预养护的决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沥青路面剩余寿命预估及预养护的决策方法,属于公路沥青路面检测技术领域。从高速公路通车运营开始,在公路沥青路面未出现病害前进行路面状况评定;通过PQI及其分项指标表示,进行路段预防养护判断,当96>PQI...
肖江王智超 肖宏宇 张淼 曾旭辉 刘磊 邝丽平 刘薇
一种开合双筒截断卡取式取芯钻筒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合双筒截断卡取式取芯钻筒,属于旋挖钻具与公路路面检测技术领域,包括钻筒、安装支座、自锁型搭扣、侧向钻头、若干个夹子卡芯装置和松紧装置;钻筒包括外筒和内筒,内筒设置在外筒的内部,内筒包括半圆内筒一和与...
肖宏宇王智超林杨浩赖志钦罗新华毛诗伟谢斌赵高伟熊金凤
无胶结材料的离散元微观参数交互作用研究
2017年
为研究无胶结材料离散元参数之间的交互影响,采用抗转动模型进行三轴排水试验模拟。首先,采用完全试验设计方法和析因试验设计方法,分别对宏微观参数相依规律以及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定性分析;然后,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了考虑交互作用的宏微观参数换算理论公式。着重探讨了无胶结材料微观参数中的刚度比α=k_s/k_n(0.3~0.9)、滚动刚度系数β(0.1~3)、颗粒内摩擦角θ(10~40)、法向接触刚度k_n(1×10~7~7×10~7)以及塑性弯矩系数η(0.1~3)与材料宏观力学性质峰值应力σ_p、残余强度σ_r、弹性模量E、泊松比ν以及内摩擦角φ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颗粒材料的宏观强度参数主要受颗粒内摩擦角以及抗转动参数影响,而其变形参数主要由颗粒接触刚度及接触刚度比控制;(2)各个微观参数之间就存在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且交互作用对试样宏观性质将产生一定影响;(3)对峰值强度、残余强度和宏观内摩擦角而言,两抗转动参数之间以及抗转动参数与颗粒内摩擦角之间存在较强交互作用。对于宏观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而言,颗粒接触刚度和颗粒接触刚度比与其他微观参数产生较强的交互作用。研究成果对合理科学地确定离散元模型的微观参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智超旷杜敏赵涛
关键词:离散单元法
数值模拟方法在TC1钛合金整流内罩深拉热流变成形质量控制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2
2004年
对TC1钛合金整流内罩在深拉热流变成形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如拉裂、起皱等失效现象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加以质量控制研究 .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实验” ,优化成形工艺参数和模具几何参数 ,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实验经费和时间 ,产品合格率也从原来的 2 0 %左右提高到了 80 %以上 .
刘斐罗迎社杨柳王智超袁鹏 谌曲平 章刘喜
关键词:钛合金深拉延
高填土路堤流变沉降机理及计算方法研究
对高填土路堤流变沉降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高填土路堤施工、运行过程流变沉降的力学计算模型,并结合工程土粒的宏、微观变形特点,建立了高填土路堤流变沉降本构关系,充分揭示了高填土路堤的流变沉降特征。同时推导了在自重载荷...
王智超罗迎社唐松花
关键词:高填土路堤计算方法
文献传递
再生混凝土强度计算公式中A、B值的确定被引量:13
2007年
用废混凝土破碎物代替粗骨料配制再生混凝土时,用普通混凝土配制强度公式计算其强度,会存在较大的误差,主要是公式中骨料系数A、B值不同。通过试验确定了再生骨料系数A、B值以及相应的强度计算公式,可为再生混凝土实际强度的计算提供参考。
邓旭华罗迎社王智超刘文彬刘勇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
高填方压实土时效变形特征与长期沉降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为更有效地分析和预测高填方路堤的施工与工后沉降,重点考虑了路基压实土的超固结、剪胀等力学特性以及率敏性、蠕变等时间相依变形特征,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分析了其力学特性的影响因素。以Hashiguchi提出的下负荷屈服面为参考屈服面,按相对过应力理论,建立了能反映超固结土剪胀、应变软化、应力历史以及时间相依变形特征的弹黏塑性本构模型;结合三轴剪切试验的结果确定模型参数,并通过固结蠕变和等应变速率三轴压缩两类典型的率敏性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将提出的超固结土弹黏塑性本构模型的应力积分算法通过UMAT子程序嵌入ABAQUS软件,使其成功用于某高速公路坝式路堤沉降问题分析。结合高填方路堤现场沉降监测结果研究表明:高填方压实土的超固结应力历史以及时间相依的流变性质对其变形有着显著影响,提出的超固结土弹黏塑性本构模型能模拟压实土的剪胀、应变软化以及时效变形特征,能应用于三维复杂条件下高填方路堤的施工及工后沉降计算,且沉降预测结果与现场观测数据吻合良好,具有较好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价值。
王智超周芊妤罗光财旷杜敏
关键词:弹黏塑性超固结土应力历史
一种大孔隙结构性土及其制样方法
一种大孔隙结构性土,该结构性土包括以下组分:土料:40‑70重量份;高岭土:10‑30重量份;水泥:1‑10重量份;尿素:10‑40重量份。本发明提出一种简易可行、有效的人工制备结构性土的方案,可以解决现场取土造成对土样...
王智超郑军星熊赟旷杜敏
文献传递
块石压填法处置软土路基的敏感性参数分析
2018年
为了更好地评价天然软土路基加固处理效果,采用基于上下负荷面的弹黏塑性本构模型,表征天然软土地基的力学特性,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模型,模拟路堤分层填筑过程,获取采用块石压填法处置后的软土路基承载力和变形特征。分析了不同块石换填层厚度、变形模量、不同堆载荷载及填筑时长对软土路基的承载力以及工后沉降变形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基于上下负荷面的弹黏塑性本构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软土路基的变形特征,能用于复杂路基的工后沉降分析;块石压填层的厚度以及变形模量均对地基承载力有显著影响,块石压填层的厚度、填筑时长以及堆载均对工后沉降有显著影响,而块石压填层变形模量并不对工后沉降产生明显影响。
罗光财王智超危春华张强雍邦
关键词:软基处理弹粘塑性路基沉降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