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欢

作品数:50 被引量:108H指数:5
供职机构:黄冈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湖北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5篇水稻
  • 22篇杂交
  • 13篇选育
  • 11篇高产
  • 10篇不育
  • 9篇不育系
  • 8篇制种
  • 7篇杂交水稻
  • 6篇杂交晚稻
  • 6篇栽培
  • 6篇制种技术
  • 6篇籼稻
  • 6篇晚稻
  • 6篇金优
  • 5篇优质高产
  • 5篇晚籼
  • 4篇性状
  • 4篇三系不育系
  • 4篇晚籼稻
  • 3篇移栽

机构

  • 50篇黄冈市农业科...

作者

  • 50篇王欢
  • 41篇周强
  • 35篇张盛
  • 34篇蔡星星
  • 33篇李兴华
  • 22篇涂军明
  • 18篇吕锐玲
  • 13篇陈杰
  • 12篇张金林
  • 10篇曹志刚
  • 6篇金红梅
  • 6篇涂军民
  • 5篇王万福
  • 4篇谢保忠
  • 3篇高正刚
  • 2篇孙伟
  • 2篇王媛
  • 2篇卢华平
  • 2篇陈蔚
  • 1篇程玉莲

传媒

  • 20篇湖北农业科学
  • 8篇杂交水稻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南农业科技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农学学报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7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方稻区早籼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的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为揭示主要经济性状对南方稻区早籼产量的影响规律,采用相关、通径、主成分和回归分析方法,对2009—2011年南方稻区早籼区域试验29个水稻品种或组合的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性状的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穗(12.78%);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有效穗(0.5632**)、千粒重(0.7456**)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早籼产量信息的主要因子是粒数因子、贡献率为39.93%,生育期因子、贡献率为20.28%,粒重因子、贡献率为17.30%;从主成分第一特征向量分析结果看,负荷量较大因子是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就达到77.51%。通径分析表明4个产量构成因素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总粒数(Py2=0.9601)>千粒重(Py4=0.7309)>结实率(Py3=0.6872)>有效穗(Py1=0.5411)。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早籼产量的72.56%是由有效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决定。据此结果,提出了早籼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
吕锐玲金红梅周强涂军明梅凯华王欢张盛
关键词:早籼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
一种用于稻蛙共作生态系统的水稻种植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稻蛙共作生态系统的水稻种植方法;采用全膜覆盖沟植水稻栽培方法;在种稻区地面开若干深5‑7CM,宽5‑10CM的小沟;开设小沟后,对种稻区地面全部用银色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将稻蛙共作...
李兴华涂军民陈展鹏陈杰张盛王欢蔡星星张群周强
文献传递
杂交水稻制种杂株形成的成因、识别技巧及质量控制被引量:5
2009年
根据多年杂交水稻繁制种及纯度鉴定的生产经验,总结分析了水稻繁殖制种过程中杂株形成的原因、杂株的主要表现类型与特征、不同繁制时期杂株的识别技巧,以及各阶段防杂保纯的质量监控管理办法和控制指标。
梅凯华周强王欢涂军民张金林高正纲吕锐玲
关键词:杂交水稻繁殖制种杂株防杂保纯
一种水稻培养箱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箱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水稻培养箱,培养箱内部设有支撑板,支撑板设有培养皿凹槽,培养皿凹槽嵌合培养皿,培养皿设有主流凹槽,主流凹槽连通若干次流凹槽,次流凹槽设有若干培养瓶嵌合凹槽,培养组件包括培养瓶,培养瓶...
张群涂军明陈杰蔡星星 张文超曹志刚李兴华王欢张盛
播种量和无人机飞行高度对米粉专用稻产量的影响
2024年
为掌握无人机飞播米粉专用稻的适宜播种参数,以早稻品种中早59为试验材料,采用无人机直播的方式,探究播种量和飞行高度对米粉专用稻产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飞行高度下,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米粉专用稻穗长和穗粒数呈降低的趋势,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在播种量低于112.5 kg/hm^(2)的条件下,随着无人机飞行高度的增加,基本苗数呈显著减少的趋势;播种量对米粉专用稻穗长、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显著,而飞行高度对米粉专用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影响不显著;播种量150.0 kg/hm^(2)、飞行高度10 m得到的产量最高,达8 426.4 kg/hm^(2),田间杂草较少,但与播种量112.5 kg/hm^(2)、飞行高度10 m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得到最佳的米粉专用稻适宜播种参数为播种量112.5~150.0 kg/hm^(2),播种幅宽6 m,无人机飞行高度10 m、飞行速度10 m/s。
李兴华张文超王欢涂军明蔡星星蒋艳艳陈杰
关键词:飞播播种量飞行高度
“四特”晚籼稻系列组合适宜移栽秧龄和播种期探讨
2020年
“四特”晚籼稻系列组合播始历期短,秧龄弹性差,秧龄偏长容易早穗,难以发挥产量优势,为防止该类组合生产中早穗的发生,进行了不同秧龄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3个供试“四特”晚籼稻组合产量都以20 d秧龄移栽最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以15 d秧龄最多,与20 d和25 d秧龄之间未达到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35 d秧龄(P<0.05);结实率和千粒重在30 d和35 d秧龄之间未达到显著差异,但大部分显著低于15 d和20 d秧龄(P<0.05);秧龄达到25 d时已有早穗发生,当秧龄大于30 d时早穗严重。综上可知,“四特”晚籼稻系列组合适宜移栽秧龄为15~25 d,最适移栽秧龄为20 d。依据安全齐穗成熟日期及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四特”晚籼稻系列组合在长江流域可推迟至6月30日播种,以缩短秧龄,尽量减轻秧龄对产量的影响。
李兴华蔡星星王欢张盛周强周楠
关键词:秧龄播种期
节水耐旱稻组合水田和旱地种植部分性状表现
2020年
以旱优804、旱优649、旱优650和旱优813为试验材料,旱地和水田种植分别以旱优73和丰两优4号作对照,观察了节水耐旱稻(Oryza sativa L.)组合在水田和旱地种植的部分性状表现。结果表明,节水耐旱稻在旱地种植比对照旱优73增产4.86%~36.60%,在水田种植比对照丰两优4号增产-1.47%~3.51%;与水田种植相比,旱地种植各组合的垩白粒率大多明显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且全生育期比水田种植要长10 d左右。
周强王欢李兴华张盛蔡星星周楠
关键词:生育期
优质杂交晚稻巨风优441的栽培与制种技术被引量:2
2019年
巨风优441是黄冈市农业科学院用不育系巨风A与自选恢复系冈恢441配组而成的优质晚稻组合。介绍了杂交晚稻新品种巨风优441的主要特征特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栽培与制种技术,其要点为适时播种与培育壮秧、及时移栽与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与科学管理。
张盛蔡星星李兴华王欢吕锐玲周强
关键词:杂交晚稻栽培制种
杂交早稻“金优152”
王万福周强谢保忠张金林涂军民王欢
黄冈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金23A”与恢复系“冈恢152”配组育成的杂交早稻品种。该品种属迟熟籼型早稻。株型紧凑,茎杆粗壮。剑叶较宽,挺直上举。叶鞘、稃尖紫色。分蘖力强,生长势旺,穗大粒多,千粒重中等。区试试验中亩有...
关键词:
关键词:金优152早稻杂交稻籼稻大田栽培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广两优15被引量:5
2011年
广两优15是黄冈市农科院用广占S与自育R15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10年通过湖北审定。介绍了广两优15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周强涂军明王欢梅凯华高正刚吕锐玲金红梅张金林
关键词:两系杂交稻选育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