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毓三

作品数:22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临床检验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血清
  • 5篇酶法
  • 5篇酶法测定
  • 4篇烯醇化酶
  • 3篇胆红素
  • 3篇血清诊断
  • 3篇神经元
  • 3篇神经元特异烯...
  • 3篇特异
  • 3篇酶偶联法
  • 3篇活性
  • 3篇红素
  • 2篇胆红素氧化酶
  • 2篇蛋白
  • 2篇神经元细胞
  • 2篇醛缩酶
  • 2篇细胞
  • 2篇结合胆红素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机构

  • 17篇江苏省临床检...
  • 4篇江苏省肿瘤防...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常州市中医医...

作者

  • 22篇王毓三
  • 5篇陈江华
  • 4篇蒋胜高
  • 4篇赵建华
  • 2篇武建国
  • 2篇赵建华
  • 1篇潘秋荣
  • 1篇许林
  • 1篇陈江华
  • 1篇龚正华
  • 1篇马莹
  • 1篇程梅
  • 1篇程梅
  • 1篇许斌
  • 1篇俞明锋
  • 1篇赵建华
  • 1篇罗浔阳
  • 1篇黄建峰
  • 1篇陈江华
  • 1篇王波

传媒

  • 18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2003年江...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癌组织和支气管切缘p53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 检测肺癌组织和支气管切缘p5 3基因突变 ,以预测肺癌手术切除的效果和局部复发。方法 用PCR SSCP方法 ,检测 5 0例肺癌和 7例肺部良性疾病手术切除标本的支气管切缘 (切缘病理无癌残留 )、病灶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p5 3基因突变 ,并随访了解术后切缘癌复发与癌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14例 ( 2 8% )肺癌支气管切缘和 2 8例 ( 5 6% )肺癌组织存在p5 3基因突变 ,正常肺组织和良性病变肺组织未发现p5 3基因突变。肺癌组织p5 3基因突变以小细胞癌 ( 10 0 % )最高 ,次为鳞癌 ( 65 % ) ,腺鳞癌 ( 60 % ) ,腺癌 ( 3 8.9% )。p5 3基因突变以TNM分期的Ⅲ期 ( 72 .7% )最高 ,次为Ⅱ期 ( 5 8.3 % ) ,Ⅰ期( 2 5 % )。支气管切缘p5 3阳性者术后随访 3~ 16月 ,6例 ( 4 2 .9% )发生支气管残端癌复发 ;而p5 3阴性者术后无残端癌复发。肺癌组织p5 3阳性者中有 17例 ( 60 .7% )在随访中发现癌复发转移 ;p5 3阴性者中 5例 ( 2 2 .7% )发现癌复发转移 ,两组复发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检测支气管切缘p5 3基因突变能确诊支气管切缘异常的“分子边界” ,从而早期预测部分肺癌的术后残端癌复发。肺癌组织p5
许林程梅俞明锋黄建峰薛开先王毓三
关键词:肺肿瘤切缘P53基因
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琼脂糖电泳测定方法被引量:3
1990年
本法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烯醇化酶同工酶,利用PK-HK-G6PD 醇偶联艮应系统,显示酶活性区带.经先密度计扫描,报告NSE 区带的百分含量.对各反应物的最佳浓度、最适pH、检测精密度进行了实验探讨.58名健康人血清烯醇化醇同工酶电泳,αα似型占88±5.8%。αr型占11.7±5.7%。未检出rr 型区带.初步临床应用表明肺小细胞癌、肺腺癌患者,血清NSE 区带检出率约50%.
龚正华王毓三
关键词:烯醇化酶NSE
3-磷酸甘油脱氢酶偶联法测定血清醛缩酶活性被引量:7
1996年
探讨用3-磷酸甘油脱氢酶偶联法测定血清中醛缩酶(ALD)活性的最佳反应条件。反应体系的终末浓度:TEA100mmol/L,FDP4mmol/L,碘乙酸0.22mmol/L,NADH0.26mmol/L,GDH≥1000U/L,TPI≥1500U/L,LD≥1000U/L。最适pH在7.8~8.0,Km为7.2×10-3mmol/L。批内CV:酶活性在7.34U/L和65.06U/L时,CV分别为5.7%和1.4%;批间CV:酶活性在11.89U/L和100.08U/L时,CV分别为6.0%和3.3%,酶活性线性范围至少可达180U/L。健康人60名,ALD活性为4.53±1.17(x±s)U/L,男女两组均值无显著性差异。本文对TEA-HCl(pH8.0)、Tris-HCl(pH8.0)和Colidine-HCl(pH7.5)三种缓冲液用于ALD活性测定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TEA缓冲液中所测ALD活性最高;TEA和Colidine两种缓冲液的浓度在25~150mmol/L范围内对ALD活性无影响,Tris缓冲液在50mmol/L时测得酶活性较高,缓冲液浓度过高或过低。
陈江华王毓三
关键词:血清醛缩酶酶偶联法
基质效应被引量:27
2002年
王毓三
关键词:基质效应
烯醇化酶活性测定的三种方法及其评价被引量:3
1990年
本文介绍烯醇化酶总活性测定的三种方法,并作简要评价.直接分光光度法.最适pH7.4,Km4~7×10^(-5)mol/L,适用于层析液中酶活性的检测.PK-LDH 偶联法和PK-HK-G6PD 偶联法均适用于血清烯醇化酶活性的测定.前者工具酶较少,空白反应低,精密度较好,更适用于常规工作.30名健康人血清烯醇化酶总活性为17.7±7.75U/L。
王毓三马莹陈江华
关键词:烯醇化酶活性测定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偶联法测定血清醛缩酶活性被引量:2
1999年
建立血清醛缩酶活性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偶联测定法。用底物1, 6二磷酸果糖启动酶促反应, 连续监测NADH生成速率。反应条件: 温度37°C, pH 83, 各反应物的终末浓度: 三乙醇胺50 m m ol/L, 1, 6二磷酸果糖45 m m ol/L, 砷酸钠10 m m ol/L,氧化型辅酶Ⅰ6 m m ol/L,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2500U/L,磷酸丙糖异构酶500 U/L,乳酸脱氢酶1500U/L,血清与试剂容积比0043。参考值x= 676 U/L, s= 103 U/L, 本法 (Y) 与3磷酸甘油脱氢酶偶联法 (X) 相关性: Y=08X+ 36, r= 09931。
陈江华王毓三
关键词:醛缩酶酶偶联法血清诊断
结合胆红素酶法测定的一种新方法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建立一种特异性更高的酶法血清结合胆红素 (CB)测定的新方法。方法 在pH5 5、有氟化钠 (NaF)和N 乙酰半胱氨酸 (NAC)的存在下 ,胆红素氧化酶 (BOD)选择性氧化CB ,引起 4 5 0nm吸光度下降 ,计算CB的浓度。结果 批内精密度 ,n =2 0 , x =17 6 5 μmol/L ,s =1 15 ,CV =6 5 2 %和 x =30 1 4 9μmol/L ,s =1 0 1,CV =0 33% ;批间精密度 ,n =2 0 , x =31 5 0 μmol/L ,s =3 12 ,CV =9 90 %和 x =184 12 μmol/L ,s =5 0 1,CV =2 72 % ;线性范围至少可达 32 0 μmol/L ;选择性抑制物的最适浓度 ,NaF 2 5mmol/L ,NAC 2 5mmol/L ;与重氮法的相关性 ,Y (酶法 ) =0 839X (重氮法 ) - 7 96 5 ,r=0 96 90。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反应条件 ,能有效地抑制BOD对游离胆红素的“非特异性”氧化 ,提高CB测定的准确性。
赵建华王毓三
关键词:结合胆红素酶法胆红素氧化酶氟化钠N-乙酰半胱氨酸
醛缩酶同工酶琼脂糖电泳测定法被引量:4
1997年
建立分离血清醛缩酶同工酶的方法。利用不连续缓冲体系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离,ALD-GLAPD酶偶联反应与PMS-四唑盐递氢呈色系统来显示酶活性区带。20名健康成人血清醛缩酶同工酶电泳,结果显示两条清晰的酶活性区带ALD-A和ALD-B;同时,实验条件的研究也显示:在pH8.2、终末反应物浓度FDP7mmol/L、NAD5mg/L和GLAPD3U/L时区带显色最佳。该方法简便、可靠、对临床肝癌及肝硬化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赵建华王毓三
关键词:电泳琼脂糖凝胶血清肝癌肝硬化
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993年
用NSE粗制品免疫雌性BALB/C小鼠,经免疫小鼠脾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SP 2/0的融合,ELISA法筛选,建立了四株持续分泌抗NSE单抗的杂交瘤细胞。免疫沉淀法,单抗素和柱纯化抗原鉴定等方法证实所分泌单抗对NSE 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注入同系小鼠腹腔可诱生含较高效价的抗NSE的腹水。这四株细胞分泌IgG_1亚类抗体、且检查其染色体数目均大于90条。
赵建华王毓三陈江华季坤元陈育英
关键词:烯醇化酶神经元细胞单克隆抗体
血清结合胆红素的酶法测定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建立用胆红素氧化酶 (BOD)作为催化剂 ,选择性地测定血清结合胆红素 (CB)的新方法。方法 测定条件为 :0 1mol/L甘氨酸缓冲液、pH 10 0 ,BOD活性 0 5~ 0 8U/反应管 ,反应时间 2分钟。结果 线性至少可达到 2 2 0 μmol/L ;精密度为批内CV 1 71~ 3 98%、批间CV 8 0~ 9 72 % ;正常参考值范围为 0~ 3 14μmol/L ;与偶氮法所测结果相关性较好。结论 本文所建立的CB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分析特异性 。
许国荣赵建华王毓三
关键词:胆红素胆红素氧化酶胆汁郁积BOD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