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银
-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乙肝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50例观察被引量:1
- 1998年
- 王道银杨文琴
- 关键词: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乙肝丸
- 拉米夫定耐药后慢性乙型肝炎的后续抗病毒治疗研究
- 2010年
- 目的采用干扰素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比较两种治疗策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2月2008年12月经100mg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6例。其中,男52例,女24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3岁。服用100mg拉米夫定52~156周发生YMDD变异,HBVDNA低于治疗前水平,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2×ULN/L患者分为A组(26例),继续用100mg拉米夫定治疗48周;服用100mg拉米夫定52~156周发生YMDD变异,HBVDNA定量检测高于或等于治疗前水平,ALT>2×ULN/L,根据患者自愿分为B组(27例)和C组(23例)。B组用100mg拉米夫定联合10mg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C组用干扰素治疗48周。分别观察3组ALT复常率及HBVDNA转阴率、HBeAg阳性患者血清学转换率。结果治疗48周时,B、C组患者ALT复常率分别是74.1%和78.3%,明显高于A组的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HBVDNA转阴率分别是77.7%和73.9%,明显高于A组的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HBeAg阳性患者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继续用拉米夫定治疗疗效不理想,改用干扰素或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更安全有效。
- 张敬东郑君议王道银肖中
- 关键词:YMDD变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干扰素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初始单药阿德福韦酯治疗应答不佳加用拉米夫定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初始单药阿德福韦酯治疗应答不佳后加用拉米夫定的应答水平。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该院门诊治疗的CHB患者54例,均为经阿德福韦酯10 mg单药治疗24周而HBV DNA≥104copy/mL和ALT未恢复正常的CHB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10 mg加拉米夫定100 mg联合治疗,以联合治疗起始点作为基线,并在治疗12、24和48周分别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标志物6项、HBV DNA定量等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在12、24和48周HBeAg阳性患者病毒学应答率(HBV DNA≤103copy/mL)分别是15.8%、47.4%和89.5%,ALT恢复正常率分别是13.2%、42.1%和94.7%,血清学转换率分别是2.6%、5.3%和10.5%。HBeAg阴性患者病毒学应答率(HBV DNA≤103copy/mL)分别是18.8%、37.5%和75.0%,ALT恢复正常率分别是25.0%、31.3%和68.8%。结论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应答不佳的CHB患者加用拉米夫定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病毒学应答率和ALT恢复正常率。
- 张敬东郑君议王道银肖中
- 关键词:乙型肝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
- 盐酸二甲双胍联合左卡尼汀治疗2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 2012年
- 将56例门诊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12周,在禁酒和控制饮食的基础上,治疗组使用盐酸二甲双胍联合左卡尼汀,对照组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甘油三酯(TG)水平、肝脏超声等表现。两组患者的体重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治疗12周后,治疗组血清中ALT、AST、GGT、TG和肝脏B超等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盐酸二甲双胍与左卡尼汀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NAFLD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和肝脏超声表现,可以作为NAFLD的治疗选择。
- 张敬东肖中王道银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胰岛素抵抗盐酸二甲双胍左卡尼汀
- 放射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HBV-M的临床意义
- 2000年
- 目的 探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类乙型肝炎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类乙型肝炎血清乙肝病毒九项标志物 ,与斑点杂交法3 2 PHBV -DNA探针检测血清HBV -DNA对照。结果 放射免疫法检测HBV传染复制及变异标志物HBsAg、HBcAg、抗HBe阳性率与斑点杂交法检测HBV -DNA阳生率比较 ,χ2 值均 <1 5 ,P >0 0 5 ,无显著差异 ;检测乙肝病毒九项标志物阳性率为 10 0 % ,与斑点杂交法检测血清HBV -DNA阳性率 80 %比较 ,χ2 值 9 49,P <0 0 1,差异非常显著。结论 RIA检测HBV抗原标志物及病毒变异标志物与斑点杂交法无差异 ;检测乙肝病毒所有标志物优于斑点杂交法 ,是比较特异、敏感、检测项目齐全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王道银杨文琴
- 关键词:放射免疫法斑点杂交法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 血清乙肝病毒核心抗原与乙肝病毒其它标志的关系被引量:1
- 1997年
- 目的在于了解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与乙肝病毒(HBV)传染复制标志物在血清中的关系。方法:用固相放射免疫法和斑点杂交法进行了3746名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感染十项标志物的检测。结果:HBcAg与HBsAg、抗HBe、PHSA、DNAP、HBV—DNA基本一致,检出率分别是6781%,7282%,7625%,68%,3887%,6281%,经卡方检验p值>005,相差不显著;与抗HBs,HBeAg,抗ABC—IgM检出率分别是1688%,15%,5%,X2检验相差非常显著p<001。结论:HBcAg也可作为一个反映HBV的复制情况和传染性的指标。
- 王道银杨文琴
- 关键词: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病毒HBCAGHBV
- 益气健脾治疗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评价被引量:2
- 2009年
-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我院2008年~2009住院的肝硬化患者50例。参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有关肝硬化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25~67岁。对照组25例,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23~70岁。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1.2中医辨证标准主症:(1)乏力;(2)纳差;(3)胸闷;(4)气短;(5)心悸;(6)自汗;(7)舌质淡苔薄白或少苔。
- 王道银
- 关键词:肝硬化患者参芪五味子片辨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