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肿瘤
  • 5篇细胞
  • 5篇化疗
  • 4篇晚期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肺癌
  • 3篇胃癌
  • 3篇腺癌
  • 3篇非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血清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受体
  • 2篇培美曲塞
  • 2篇肿瘤干细胞
  • 2篇肿瘤干细胞标...
  • 2篇细胞标志物

机构

  • 12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王鑫
  • 11篇吉亚君
  • 5篇刘政宏
  • 2篇胡晨曦
  • 1篇白玲
  • 1篇蒋芹
  • 1篇刘亮

传媒

  • 3篇放射免疫学杂...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罗替尼联合吉非替尼一线治疗EGFR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索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联合吉非替尼一线用于治疗晚期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2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就诊并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21例,纳入患者既往未经治疗、EGFR突变阳性(外显子19缺失或21L858R),均给予安罗替尼和吉非替尼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治疗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为止。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是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结果:首次随访至2021年3月,结果显示联合治疗中部分缓解(PR)13例,ORR 61.90%,疾病进展(PD)7例,失访1例,中位PFS值为15.7个月[95%CI(9.4,22.1)]。继续随访至2022年9月,PR 10例,疾病稳定(SD)2例,ORR为47.62%,DCR为57.14%,PD 4例,失访及死亡5例,中位PFS值为27.1个月[95%CI(22.9,31.2)],2年OS率为66.70%,未达到中位OS,患者整体生存率较高。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PS评分[HR=0.696,95%CI(0.537,0.902),P=0.006]是预测联合方案一线治疗EGFR阳性的晚期NSCL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常见不良反应(TRAEs)为皮疹(47.62%)、高血压(33.33%)、高血脂(19.05%)及手足皮肤反应(19.05%),其次为蛋白尿、腹泻等。结论:安罗替尼联合吉非替尼对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可控。
刘玮萱王鑫娄智吉亚君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培美曲塞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11例晚期乳腺癌接受以培美曲塞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培美曲塞500mg/m^2,静脉滴注,28d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进行疗效评价及毒性评价。结果11例患者共完成38个周期化疗,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5例,总有效率54.5%(6/11),临床获益率90.9%(10/11)。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结论以培美曲塞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复发的晚期乳腺癌疗效肯定,患者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较好,可以为复发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吉亚君蒋芹王鑫刘政宏
关键词:乳腺肿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复发培美曲塞
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IGF-Ⅰ、CA72-4和TSGF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了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IGF-Ⅰ、CA72-4和TS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化学法对31例胃癌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前后血清IGF-Ⅰ、CA72-4和TSGF检测,并与35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在手术治疗前,胃癌患者血清IGF-Ⅰ、CA72-4和TSGF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手术治疗6个月后与正常人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清IGF-Ⅰ、CA72-4和TSGF水平的变化对观察病情和预后判定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王鑫
关键词:胃癌糖类抗原72-4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晚期结肠癌患者血清DAO、TLR9表达水平及与肠道菌群失调、化疗疗效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晚期结肠癌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AO)、Toll样受体9(TLR9)表达水平及与肠道菌群失调、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月12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化疗的12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将123名同期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DAO、TLR9水平;收集研究组粪便标本并进行肠道菌群测定,根据肠道菌群失调评价标准分为菌群正常组(n=51)、菌群失调Ⅰ度(n=43)、菌群失调Ⅱ度(n=26)。采用Pearson法分析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诊断化疗疗效。结果研究组血清DAO、TLR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DAO、TLR9表达水平:菌群失调Ⅱ度组>菌群失调Ⅰ度组>肠道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杆菌、粪球菌数量:菌群失调Ⅱ度组>菌群失调Ⅰ度组>肠道正常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菌群失调Ⅱ度组<菌群失调Ⅰ度组<肠道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结肠癌患者血清DAO、TLR9水平均与大肠杆菌、粪球菌均呈正相关,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均呈负相关(均P<0.05)。无效组晚期结肠癌患者血清DAO、TLR9水平均高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结肠癌患者血清DAO、TLR9水平均升高,且与肠道菌群失调、化疗疗效密切相关,两指标对晚期结肠癌患化疗无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娄智王鑫刘亮胡晨曦刘玮萱吉亚君
关键词:晚期结肠癌二胺氧化酶TOLL样受体9肠道菌群失调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和研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4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20例正常肺组织中的CD44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 CD44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0%(26/40),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4/20),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异常表达,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相关,能够作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的标志物。
王鑫吉亚君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用于胃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的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用于胃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年无复发生存期(RFS)、总生存期(OS)和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1、2年,两组患者RFS、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用于胃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的效果显著,毒副作用少。
王鑫吉亚君
关键词:胃肿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奥沙利铂
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leptin、TNF-α和STNFR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ELISA对33例肺癌患者进行了化疗前后血清leptin、TNF-α和STNFR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在化疗前,乳腺癌患者血清leptin、TNF-α和STNFR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化疗后3个月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差异(P<0.05)。结论: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leptin、TNF-α和STNFR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和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吉亚君王鑫刘政宏
关键词:乳腺癌瘦素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44、OCT-4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44、OCT-4与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82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44、OCT-4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9例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133、CD44、OCT-4的表达。结果在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82中,CD133和CD 44的荧光信号为阳性表达,OCT-4的荧光信号为阴性表达。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133和CD44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肺癌组织中OCT-4为阴性表达。结论 CD133和CD44可能是小细胞肺癌肿瘤干细胞的标志物,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吉亚君白玲王鑫刘政宏
关键词:CD133CD44OCT-4肿瘤干细胞小细胞肺癌CD133CD44OCT-4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Hcy、IGF-Ⅱ和TSGF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Hcy、IGF-Ⅱ和TS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法和放射免疫分析对35例肺癌患者进行了血清Hcy、IGF-Ⅱ和TSGF含量检测,并与3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肺癌患者在化疗前血清Hcy、IGF-Ⅱ和TSGF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化疗后6个月在未复发的27例中明显下降接近于正常人组,而复发的8例,其数值又回升至化疗前水平(P<0.05)。结论:检测肺癌患者血清Hcy、IGF-Ⅱ和TSGF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诊断和疗效观察的参考。
吉亚君王鑫刘政宏
关键词:肿瘤相关物质
ERCC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ERCC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NSCLC组织中ERCC1蛋白的表达,并长期随访患者。结果ERCC1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TNM分期、肿瘤大小无关,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36例NSCLC组织中ERCC1蛋白阳性表达组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ERCC1蛋白阳性的NSCLC淋巴结转移率高;ERCC1蛋白检测对患者的预后判断及术后化疗具有指导意义。
吉亚君王鑫刘政宏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ERCC1免疫组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