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印度洋表层海水石油降解菌的多样性分析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为了研究印度洋石油降解菌多样性,并获得新的石油降解菌。【方法】本研究通过印度洋表层海水样品采集、以柴油与原油1:1混合物作为碳源,从中富集、分离筛选石油降解菌,并通过PCR-DGGE对13个站点富集菌群的菌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和16SrRNA分析,共得到共29个属的51株不同的细菌,它们主要是属于α亚群和γ亚群。其中,Alcanivorax属(占18%),Novosphingobium属(占10%)和Marinobacter(占6%)Thalassospira(占6%)为主要的优势菌。通过生态多样性分析表明,Shannon-Winner指数(H)为4.57968,说明其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均匀度指数(E)为0.8664771,表示其分布比较均匀。单菌实验表明,49株具有石油降解能力其中,Sinomonas,Knoellia,Mesoflavibacter等属的细菌为首次发现有降解能力。DGGE分析表明Alcanivorax属的细菌是印度洋表层海水中的重要石油降解菌。【结论】本研究首次揭示了印度洋表层海水中石油降解菌的多样性,并获取了若干在海洋石油污染生物修复中具有应用前景的降解菌。
- 吴常亮王鑫邵宗泽
- 关键词:生物降解石油海洋细菌多样性DGGE
- 深海热液口管状蠕虫Ridgeia picesae共生微生物的鉴定及代谢机制的初步研究
- Ridgeia piscesae是热液口管状蠕虫的一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太平洋Explorer、Juan de Fuca及Gorda洋中脊。该类管状蠕虫具有形态多样性,按其形态主要可分为短胖型及细长型虫体。根据以往研究,管...
- 王鑫
- 关键词:共生微生物代谢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