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海生

作品数:1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核科学技术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矿业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硐室
  • 4篇断面
  • 3篇硐室群
  • 3篇
  • 2篇选煤
  • 2篇选煤系统
  • 2篇岩层
  • 2篇圆形断面
  • 2篇支护
  • 2篇支护方法
  • 2篇软岩
  • 2篇软岩层
  • 2篇深井
  • 2篇深井大断面
  • 2篇塑性区
  • 2篇围岩
  • 2篇效区
  • 2篇裂隙
  • 2篇煤系统
  • 2篇节理

机构

  • 14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山西潞安矿业...
  • 1篇呼伦贝尔东明...

作者

  • 14篇申海生
  • 11篇袁永
  • 11篇陈忠顺
  • 7篇朱成
  • 6篇李波
  • 6篇张村
  • 6篇屠世浩
  • 4篇武亚峰
  • 4篇王沉
  • 2篇李勇
  • 1篇何杰
  • 1篇窦林名
  • 1篇刘宏宇
  • 1篇梁明
  • 1篇王想
  • 1篇唐宇
  • 1篇许昕

传媒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第二届徐州科...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固液联合型二氧化碳致裂增透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煤岩体致裂增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液联合型二氧化碳致裂增透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采用泄能片上下连接的两个高压储存室,上部储存固态二氧化碳,下部储存液态二氧化碳,上部储存室还设置有封住的泄能孔,下部储存室内...
袁永栗恒陈忠顺李波秦正寒李勇张子昂闫政天梁小康申海生陈江唐宇
一种深井大断面巷硐群围岩的“三壳”协同支护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井大断面巷硐群围岩的“三壳”协同支护方法,基于断面形状、最佳布置轴向、断面尺寸与宽高比、开挖方式、软岩层位因素初步规划深井大断面巷硐群整体布置方案;同时遵循主要巷硐优先布置、主要巷硐之间平行布置、主要巷硐...
袁永朱成屠世浩陈忠顺王文苗王沉闫晨龙秦正寒刘震坤申海生梁小康武亚峰朱德福张村李波
一种可调节直径的钻杆变径接头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直径的钻杆变径接头,其变径旋钮包括第一连接杆、固定环和连接环,第一连接杆一端与固定环外周连接,一端与连接环内周连接,固定环内固定有推进杆,连接环外部与变径接头套筒内周螺纹连接;推进杆左侧为圆柱右侧...
袁永申海生茹瑞鹏赵春洲李晓真王文苗王强段裕珂田锦绣田珑
一种具有监测功能的钻机循环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监测功能的钻机循环水处理装置,其一级固液分离装置连接于二级固液分离装置的倾斜开口上,一级固液分离装置底部设置有带孔振动筛,一级固液分离装置呈C型形成固态渣第一出口;二级固液分离...
袁永申海生郝家兴刘垒和卫红赵春洲龚志雄武让夏永琪田锦绣田珑王彦敏高俊娟
一种井下分选硐室断面优化设计方法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井下分选硐室断面优化设计方法,选取九种断面形状对比分析;采用数值模拟建立等效开挖模型,并在四周布置测线监测围岩变形;以圆形断面收敛量、塑性区总面积作参照量,其他断面形状与参照量的比值定义为围岩稳定性评价...
袁永朱成屠世浩陈忠顺左磊王文苗秦正寒闫晨龙申海生梁小康武亚峰张村朱德福
一种井下煤矸分选硐室群紧凑型布局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煤矸分选硐室群紧凑型布局方法,适用于煤矿使用。首先基于矿井地应力场类型与优势节理裂隙走向,确定煤矸分选硐室群内主硐室的合理布置方式,即尽量将主硐室布置于远离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且围岩性质相对稳定的区...
袁永朱成屠世浩陈忠顺王文苗申海生崔雨桐闫晨龙秦正寒王沉朱德福张村李波
一种防喷孔的钻屑收集测量及水循环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喷孔的钻屑收集测量及水循环装置,其中钻屑收集测量装置整体为一容器结构,顶部设有出气孔,上部两相对侧焊接有钢管,内腔中上部设有带孔容器,带孔容器的下部为滤渣板,滤渣板固定于支撑槽上,下部固定有压力信息传...
袁永申海生郝家兴刘垒和卫红赵春洲龚志雄左磊陈忠顺王文苗闫晨龙秦正寒田锦绣田珑
一种深井大断面巷硐群围岩的“三壳”协同支护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井大断面巷硐群围岩的“三壳”协同支护方法,基于断面形状、最佳布置轴向、断面尺寸与宽高比、开挖方式、软岩层位因素初步规划深井大断面巷硐群整体布置方案;同时遵循主要巷硐优先布置、主要巷硐之间平行布置、主要巷硐...
袁永朱成屠世浩陈忠顺王文苗王沉闫晨龙秦正寒刘震坤申海生梁小康武亚峰朱德福张村李波
煤矿巷道煤泥水就地硬化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煤矿巷道支护领域,具体涉及煤矿巷道煤泥水就地硬化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煤泥水自吸装置、搅拌机构、铺平装置、行走机构和给料装置;其中,煤泥水自吸装置用于吸取掘进巷道底板上的煤泥水,搅拌机构用于将煤泥水和其他物料...
袁永李勇秦正寒许昕毛振滨申海生梁小康梁明李波闫政天陈忠顺刘汉祥栗恒张子昂刘宏宇巩明远王建如
井下煤矸分选硐室群结构特征与紧凑型布局方法被引量:6
2021年
针对井下煤矸分选硐室群优化布置难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煤矸分选硐室群的主要结构特征,探讨了煤矸分选硐室群紧凑型布局原则,提出了煤矸分选硐室群紧凑型布局方法,得到了硐室合理间距判别公式.结果表明:煤矸分选硐室群具有整体断面尺寸大、主硐室宽高比小于1、巷道化布置及流线化回路布局的结构特点;煤矸分选硐室群布置应遵循主硐室优先布置、主硐室间平行布置、主辅硐室垂直布置、非等高巷硐渐进式过渡、尖角区域倒角过渡的基本原则;缩小主硐室间距是实现煤矸分选硐室群紧凑型布局的重要途径,主硐室间距不仅需要确保岩柱稳定,还应满足原煤入选要求.
朱成袁永陈忠顺王文苗申海生许哲扬
关键词:结构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