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祝宇

作品数:23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岳阳市第十五中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8篇教学
  • 18篇教学设计
  • 7篇学情分析
  • 3篇知识
  • 3篇散文
  • 3篇文言
  • 2篇语文
  • 2篇社会
  • 2篇抒情
  • 2篇抒情散文
  • 2篇作家
  • 2篇文化
  • 2篇文言知识
  • 2篇教学设想
  • 1篇定风波
  • 1篇修养
  • 1篇学情调查
  • 1篇言志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效果

机构

  • 18篇岳阳市第十五...

作者

  • 18篇祝宇
  • 5篇李朝霞
  • 1篇王玲

传媒

  • 18篇现代语文(中...

年份

  • 4篇2011
  • 10篇2010
  • 4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赤壁赋》教学设计
2010年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赤壁赋》是一篇哲理性很强的散文,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作者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影响深远的巨匠, 所以,学生对此的熟悉,也是学习本文的一种优势。另外,高一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有了一定的文学、文化修养,只要教师导之以法,他们就可能深入一层,穿过作品这道长廊,走进作家的内心深处,探究苏轼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祝宇
关键词:《赤壁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文言知识文化修养哲理性
《秋水》教学设计
2009年
一、教学理念和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审美底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特级教师韩军说过:"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总是以教师串讲和学生死记硬背为主,课堂气氛沉闷枯燥。
祝宇李朝霞
关键词:教学设计《秋水》文言文教学特级教师中华文化文化积淀
《“高考语文卷‘语音辨析题’”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2010年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标准。
祝宇李朝霞
关键词:北京语音教学设计专题复习辨析题语文卷现代白话文高考
《陈情表》教学设计被引量:1
2010年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学习古代抒情散文,主要日的是领略“辞”“序”“表”等不同的文体和语言,让学生在体会文章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掌握借助背景材料,分析理解作品的鉴赏方法。
祝宇
关键词:《陈情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高中语文抒情散文思想情感
《师说》教学设计
2011年
教学设想:按照人教版编者意图,本单元这篇课文是自读课文,通过学情调查,学生普遍认为此文虽为文言文但是从语意上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于是在授课上不把文言知识作为讲授重点,因为"师"字在文中出现了27次,作为实词其用法很有代表性,因此将其作为讲授重点。
李朝霞祝宇
关键词:教学设计《师说》自读课文教学设想学情调查文言知识
《诗经·卫风·氓》教学设计被引量:1
2009年
一、教学理念和设计理念本课定位为鉴赏诗歌。教学重点是在诵读的基础上,了解赋比兴手法及其艺术效果,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学习古代诗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
祝宇
关键词:教学设计诗经教学重点艺术效果比兴手法
《“一般书信”写作(包括书写)》教学设计
2011年
一、知识和学情分析 "一般书信"(以下简称"书信")是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以及社会交往中广泛使用的应用文书。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往越来越密切。除了通过面谈、电话、
祝宇
关键词:教学设计书信写作社会交往学情分析应用文书
《<名人传>序》教学设计
2009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罗曼·罗兰及《名人传》。 2.领悟罗氏的英雄观。 能力目标1.揣摩和理解文中意味隽永的语句,学会根据语境领会句子深刻含义的方法。
祝宇
关键词:《名人传》教学设计知识目标英雄观领悟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2010年
《游褒禅山记》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名作。表面上看,本文是一篇游记,记一次未能尽兴之游。其实,这是一篇借题发挥的议论文。本文的最大特点是记叙、议论相结合,记叙为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深化。在文中,作者先记叙了自己游山洞的经历:
祝宇
关键词:《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议论文借题发挥记叙文学家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2010年
【设计思想】 本文是一篇译作,语言简明,内容晓畅,属于自主阅读篇目。因此,重在培养学生从课文中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定位于现代文的阅读教学。教学过程中,应当紧扣全文的中心句“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从“爱”“知识”“同情”三个梯度来了解罗素,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透过这三个词语展开的对于生命的层层深入的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让学生联系已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展开更广阔的生存意义的探索。
祝宇王玲
关键词:教学设计活着整合信息阅读教学教学过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