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智慧
-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BALB/C小鼠骨髓CD117+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树突状细胞及其鉴定研究
- 目的:建立体外持续获得大量高纯度树突状细胞(DC)的有效方法,并进行形态、功能以及表面标志鉴定,建立DC前体细胞的储备库,为进一步行基因修饰DC诱导Graves病免疫耐受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利用免疫磁珠分离系统(MA...
- 吴晓燕施秉银丁晨光管智慧姜亚卓田普训
- 文献传递
- 小鼠骨髓CD117^+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及其鉴定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建立可以在体外稳定地获得大量高纯度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方法,并对获得细胞进行形态、功能以及表面标志的鉴定。方法取健康C57小鼠骨髓,通过MACS系统分离、纯化CD117^+造血干细胞;使用SCF+IL-3进行体外扩增,在此基础上使用GM-CSF+IL-4+IL-10诱导其定向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进而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功能,并使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其表面标志的表达,对其鉴定。结果SCF+IL-3可以分别在3、5、7d时体外扩增造血干细胞达10.34±1.43、22.65±2.71、54.39±3.08倍;小鼠HSC可被成功诱导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后者具有吞噬功能,表面树突较为短小,呈毛刺状,表面标志表达情况为CD11c^+、I-A/I-E^(low)、CD40-、CD80-、CD86-。结论使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得大量高纯度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
- 姜亚卓田普训丁小明李兆伦管智慧丁晨光薛武军
- 关键词:CD117造血干细胞树突状细胞定向分化
- 茯苓素预防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茯苓素(Poria cocos)预防大鼠肾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者,SD大鼠为受者,建立原位(腹腔)肾脏移植模型,移植前按照分组分别以生理盐水、茯苓素25mg.kg-1.d-1、茯苓素50 mg.kg-1.d-1和环孢素A(CsA)5 mg.kg-1.d-1灌胃。术后观察大鼠移植肾功能和存活时间,测定各组术后1周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以及CD4+、CD8+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的比值,并观察移植肾的病理变化。结果茯苓素50 mg.kg-1.d-1组和CsA组移植肾和受者存活时间较茯苓素25 mg.kg-1.d-1组和生理盐水组显著延长(P<0.05),而且病理损害程度较茯苓素25 mg.kg-1.d-1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减轻,但茯苓素50 mg.kg-1.d-1组较CsA组移植肾存活时间显著减少(P<0.05)。各组移植肾功能和尿量变化与存活时间和移植肾病理变化相一致,茯苓素50 mg.kg-1.d-1组和CsA组肾功能异常发生时间明显晚于茯苓素25 mg.kg-1.d-1组和生理盐水组。茯苓素50 mg.kg-1.d-1组外周血IL-2和IFN-γ的含量较茯苓素25 mg.kg-1.d-1组和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P<0.01),但显著高于CsA组(P<0.01);茯苓素50 mg.kg-1.d-1组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茯苓素25 mg.kg-1.d-1组(P<0.05)和生理盐水组(P<0.01),CD8+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茯苓素对肾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与剂量呈正相关,但效果不如CsA。
- 丁晨光田普训薛武军管智慧葛冠群靳占奎李钊伦贾利宁丁小明潘晓明燕航
- 关键词:茯苓素急性排斥反应肾脏移植环孢素A
- 小鼠骨髓CD117+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方法及其鉴定研究
- 目的:体外分离、纯化、扩增BALB/C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并诱导其定向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进行形态、功能以及表面标志鉴定,建立在体外持续、大量获得树突状细胞的有效方法,并建立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的储备库,为进一步进行...
- 吴晓燕施秉银管智慧丁晨光田普训
- 文献传递
- BALB/C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及鉴定
- 2021年
- 目的构建BALB/C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的体外制备体系,制备DC前体库。方法提取BALB/C小鼠股骨骨髓,采取MACS装置洗脱并提纯出CD117+造血干细胞(HSC),添加分化因子rmSCF及白介素3(IL-3),促进细胞体外增殖。添加基础因子(rmGM-CSF)和白介素4(IL-4)促使HSC定向扩增为DC。分别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TNF-α或IL-10)控制DC的成熟度。进行形态(光镜和电镜)、表面分子标记(FACS法)及细胞因子分泌水平鉴定。结果 (1)利用本体系制备的HSC纯度大于95%;(2)联合添加rmSCF及IL-3能充分诱导HSC增殖;(3)培养的成熟DC(mDC)及未成熟DC(imDC)电镜下形态明显不同,透射电镜显示其吞噬功能亦有明显区别;(4)表面分子标记CD40、CD80、CD86、I-A/I-E在imDC呈低水平表达,而在mDC呈中水平或高水平表达,有明显不同(P<0.01);(5)添加炎症因子脂多糖(LPS)后,imDC的IL-12分泌水平与未刺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但mDC的IL-12水平明显增加(P=0.009)。LPS与TNF-α在刺激DC成熟上有协同作用。结论适当的细胞因子能控制Graves病(GD)模型小鼠的骨髓源HSC定向扩增为DC,且能限定DC的成熟状态。本研究使基因修饰DC用于GD免疫防治成为可能。
- 周文旭吴晓燕施秉银倪宁丁晨光管智慧姜亚卓项和立
- 关键词:BALB/C小鼠树突状细胞定向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