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学军
- 作品数:25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 新课改中教师的适应性被引量:7
- 2008年
- 文章通过教师对新课程适应度的调查研究,旨在发现造成新课程矛盾问题的社会成因,以期提出解决深层矛盾的建议或办法。
- 苑青松米学军
- 关键词:适应度社会因素
- 周作人文艺思想重评
- 2006年
- 周作人的文艺思想是丰富而复杂的,时至今日,国内学术界对其文艺思想的认识和评价仍是不全面和不公正的。他的文艺思想主要包含六个方面:倡导人的文学的思想;倡导文艺自由的思想;主张文艺应抒写个人性情、应有个性;主张文艺应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气息;倡导“自由之中自有节制,豪华之中实含清涩”的古典韵味;主张文艺批评也是创作。
- 米学军
- 关键词:文艺思想
- 试论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区别的实质被引量:2
- 2006年
- 传统观点在论及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的区别时,大多是罗列二者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文章认为,仅罗列二者表现形式上的不同并不能揭示出这两种语言的实质。一段文字是不是文学语言,关键看它是处于何种语境中。即使同一段文字,当它处在文学语境中的时候,它就具有了文学语言的性质,当它处在非文学语境中的时候,它就不具有文学语言的性质。因此,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区别的实质是语境的区别。
- 米学军
- 关键词:文学语言语境
- 墨白城乡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
- 2008年
- 在墨白的小说中,城市与乡村总是处于对立和矛盾之中。这表现在,作为一个乡下人。他厌恶农村的贫穷、落后、原始和封闭,羡慕城市的喧嚣和繁华,所以他总想逃离乡村;但一旦来到城市之后,却发现,城市与他原来想象的根本不同,城市是丑陋的、是唯利是图的、是冷漠的,于是他感到还是乡下好,乡下是美丽的、是温馨的、是富有诗意的。
- 米学军
- 关键词:叙事模式二元对立城乡乡下人乡村农村
- 爱情的乌托邦——评艾米的小说《山楂树之恋》
- 2011年
- 受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影响,我们现在活得越来越物质化了,我们的心灵、我们的精神越来越萎缩和贫困了。艾米的小说《山楂树之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爱情的乌托邦,它让我们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它满足了我们的"白日梦",它给我们心灵带来了一丝清新和慰藉。
- 米学军
- 关键词:《山楂树之恋》爱情乌托邦
- 艺术家癫狂心理美学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艺术家心理结构与精神病患者心理结构具有同构性,主要表现在非理性、固着性、幻觉和变态。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之所以产生癫狂心理,有一定的生理、心理基础。艺术家的癫狂不是精神性疾病所带来的病态心理,而是艺术家反抗世俗、超越世俗所采取的一种方式。因此,艺术家的癫狂对于抵御人类社会过度世俗化、理性化功利化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 米学军
- 关键词:艺术家美学分析
- 生命体验的缺失——汪国真《旅程》新解
- 2006年
- 米学军
- 关键词:生命体验课标教材《语文》课文
- 从《千字文》看周兴嗣的才情与思想
- 2015年
- 周兴嗣写出了千古奇文《千字文》。至于周兴嗣的生平、事迹、才学和思想等,由于史书记载较为简单,后人对此知之甚少。但由于作家的某些作品常常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因此,通过研究作品,进而去研究作家,是一条有效的途径。研究《千字文》,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周兴嗣是饱学之士,是文学才子,是儒学传人,是教育大家,而其内心深处则始终向往恬静的田园生活,即心慕田园。
- 米学军
- 关键词:《千字文》才情
- 审美乌托邦的缺失——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被引量:2
- 2008年
- 乌托邦承载着人们的理想、希望,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中普遍缺少的就是这种乌托邦精神,而是拒绝崇高,追求感官刺激;玩弄文本游戏。这种情况的出现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消费主义思潮的兴起有关。
- 米学军
- 关键词:文学创作乌托邦消费主义
- 从叙述速度看新闻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差异被引量:4
- 2006年
- 米学军
- 关键词:文学叙事新闻叙事叙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