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层螺旋CT结肠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体会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各种重建方法对结肠占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辽宁省肿瘤医院大肠科手术治疗的结肠癌和结肠息肉患者152例。使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16CT和ADW4.2后处理工作站进行扫描和三维重建,观察MPR、4D、SSD、CTVE、VD等图像。结果多层螺旋CT各种重建影像判定结肠癌的大体分型与病理所见具有同一性(P<0.01)。多层螺旋CT各种重建影像检出结肠息肉与病理所见具有同一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结肠三维重建在结肠占位病变的检出与诊断上,具有突出价值。
- 罗汀于韬罗娅红王长德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结肠癌结肠息肉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孤立性结节或肿块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10~2000.12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102例病人,男性78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53岁.病灶最大直径为4.5cm...
- 张敏朱建武刘汝泉罗汀
- 文献传递
- 多层螺旋CT的定期维护与保养体会被引量:2
- 2008年
-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CT设备逐步进入到MSCT的新阶段。定期对MSCT设备实施维护和保养,能够保障设备的正常使用,减少设备故障率。因此,做好定期维护和保养对于MSCT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 罗汀于韬罗娅红王长德
- 关键词:MSCT医学工程人员
- PACS系统的定期维护和保养体会被引量:2
- 2008年
- 随着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PACS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医院影像科室。定期对PACS设备实施维护和保养,能够保障设备的正常使用,减少设备故障率。因此,做好定期维护和保养对于PACS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 罗汀于韬罗娅红王长德
- 关键词:PACS
- 质量控制在多层螺旋CT肝脏三期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探讨
- 2006年
- 目的:应用质量控制手段提高多层螺旋CT在肝脏增强扫描检查中检查的影像良好率。材料与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 16多层螺旋CT机配合Meorao高压注射器,胶片打印机为kodak8900干武激光打印机。对应用质量控制手段前、后各280例患者行肝脏增强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160-240mA。对比剂的用量为1.5ml极,注射流率为2.0ml/s-3.5ml/s。结果:将质量控制手段应用于增强扫描,并对应用质量控制手段前后各280例进行回顾性的对比研究。各期影像显示良好率,由原来的239例占总数的85.36%,提高到266例占总数的95%。结论:应用质量控制手段对多层螺旋CT进行肝脏增强扫描进行全程的监控,采用合适的扫描参数及造影技术等质量控制手段,能较大幅度的提高肝脏三期增强扫描图像的满意度。
- 王长德罗汀王砚冰孟楠
- 关键词:体层摄影对比剂
- CT仿真膀胱镜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 目的:探讨CT仿真膀胱镜成像技术的应用和价值。方法:应用16排螺旋C T采集排泄期膀胱断面影像23例,层厚10mm,螺距10mm,重建层厚1.25mm;将源影像送至工作站作仿真内窥镜成像等后处理。结果:仿真膀胱镜成像技术...
- 迟达罗汀
- 关键词:膀胱癌内镜检查
- 文献传递
- 16排CT扫描技术在胃癌三维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 2006年
- 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3DCT)包括表面遮盖法(SSD)、仿真胃镜(CTVG)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并与胃镜及手术结果对照。方法:23例胃癌患者(21例进展期胃癌、2例早期胃癌)均经胃镜病理证实,21例手术证实(2例进展期胃癌伴肝转移而未能手术)。使用GE公司LightSpeed Ultra 16排CT进行全胃扫描,扫描条件:1.25mm/1.375:1/0.8s,120KV,管电流采用自动跟踪形式,扫描总时间6—8Sec。对23例胃癌2种常用的成像方法分别进行图像质量、病变检出率、并与胃镜和手术结果比较。结果:16排CT的SSD和CTVG的图像质量均显示满意;SSD和CTVG的病变检出率分别为91.11%(21/23),95.65%(22/23);16排CT薄层快速扫描特性克服了胃CT的腹部呼吸运动伪影,明显提高了三维图像质量。结论:16排CT三维成像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和病变检出能力,为胃癌的准确术前评价提供了可信依据,并将在早期胃癌的诊断中发挥潜能。
- 王长德罗汀郭千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胃肿瘤
-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材料选自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头颈外科手术治疗的123例甲状腺癌患者。全部病人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检查,均有完整的CT与手术病理
- 王长德马东罗汀吴井芬
- 文献传递
-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征象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比较少见,据文献报道只占胃全部恶性肿瘤的2%-5%,但却是结外淋巴瘤最常见的原发部位,占结外淋巴瘤的30%-45%;而在胃恶性非上皮性肿瘤中,发病率占首位。PGL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较高。本文回顾性分析39例PGL CT表现,并复习文献,探讨该病的CT特征,以期提高CT诊断的准确率。
- 张雷罗汀李森罗娅红
-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瘤
- 联合应用CT、MRI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被引量:2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MSCT和MRI增强扫描在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患者56例。所有患者在手术或随访前均同时行MSCT及MRI增强扫描。由高年资医生观察胰腺MSCT及MRI影像,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的影像学特征,统计其在胰腺癌组与慢性胰腺炎组的统计学差异;统计MSCT、MRI及二者组合在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上的统计学差异。结果胰腺体积增大、胰腺周围组织及大血管的侵犯、胰腺周围淋巴结肿大、动脉期强化不明显、胰胆管不规则扩张等多见于胰腺癌;病变内及病变周围囊肿、病变钙化、胰胆管平滑状扩张多见于慢性胰腺炎。以上征象在胰腺癌组与慢性胰腺炎组间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各种MSCT和MRI影像学方法综合鉴别诊断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其诊断准确度均优于任何以上单一影像学技术(P<0.05);而MSCT增强扫描和MRI增强扫描在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上,诊断准确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MSCT和MRI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在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上,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
- 罗娅红于韬王洋邱岩于波段阳迟达何翠菊刘凡罗汀
- 关键词:胰腺癌慢性胰腺炎多层螺旋CT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