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聂长顺

作品数:45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文化科学
  • 9篇语言文字
  • 9篇历史地理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1篇教育
  • 6篇文化
  • 5篇厘定
  • 5篇高校
  • 4篇日本高校
  • 4篇文部省
  • 4篇近代化
  • 3篇学术
  • 3篇学术研究
  • 3篇文化互动
  • 3篇文化史
  • 3篇明治
  • 3篇互动
  • 3篇汉译
  • 3篇封建
  • 3篇概念史
  • 3篇高校科研
  • 2篇学名
  • 2篇译名
  • 2篇哲学

机构

  • 29篇武汉大学
  • 13篇河北大学
  • 3篇南开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45篇聂长顺
  • 2篇高学琴
  • 2篇王淑贞
  • 2篇傅克
  • 1篇张月敏
  • 1篇冯天瑜
  • 1篇桂莉
  • 1篇肖桂田
  • 1篇金瑶
  • 1篇熊展钊

传媒

  • 10篇人文论丛
  • 7篇日本问题研究
  • 4篇武汉大学学报...
  • 4篇职业教育研究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日本研究
  • 2篇新闻与传播评...
  • 1篇外国教育研究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比较教育研究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现代日本经济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长江学术
  • 1篇湖北工程学院...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1999
  • 3篇1998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代化学术语“元素”之厘定被引量:2
2010年
化学术语"元素",创制于日本兰学家宇田川榕菴的著译《植学启原》(1833年)、《舍密开宗》(1837年);历经幕府末期、明治初期Element译名多出、并立混用阶段,于明治中期得以最后确立;清末流入中国,并于20世纪30年代取代中国自1868年丁韪良《格物探原.化学》问世后一直使用的译名"原质"。"元素"的厘定,是西方学术文化在中、日间流转、互馈过程中展开的,不仅是化学学科内部的概念译介,更有着超越学科界限的悠长开阔的历史文化景深。
聂长顺肖桂田
关键词:文化互动
日本中小企业的人材培养
1998年
近年来,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日本的中小企业纷纷将变革作为谋求生存与发展的一大主题。为此,它们在技术、信息和人材三个方面着力,并将人材视为运用技术和信息,使之发挥效能的主体。为了加强人材实力,它们倾力于企业内部的人材培养,包括职工能力开发、培养经营者接班人和对经营者起辅助作用的“中介人”的培养。
聂长顺
关键词:在职训练经营者电气工程自我开发接班人中介人
教育敕语的形成与儒家思想
聂长顺
关键词:儒家思想近代化教育史
纯粹为人 潜心学问——记吾师冯天瑜先生
2006年
聂长顺
关键词:中国哲学史日本留学文化交流史
“教育”的近代化被引量:1
2009年
"教育"是中国古典词汇,于晚清西学东渐之际,在中、西、日之间的文化互动与回旋中经历了一个近代化过程,演为新词,以至今日。这一过程包含"名"、"实"两层面:一则在日本明治时期,"教育"取代"教学"、"教化"、"肄业"、"文学"等,最终被确定为Education基本译名,并成为近代教育学核心术语,甲午战后自日本"回流"中国;一则"三育"作为"教育"的下位概念,自日本传入后,又由德国入华新教传教士以近乎西方近代"三育"概念的"养身"、"养心"、"养学"等"三养"概念东传日本。随着日本对"德育"、"智育"、"体育"译名的厘定,甲午战后"三育"概念被中国官方和学界正式迎受进来。1903年,"三育"在中国的专著、辞书、官方文件三类文本中确立了自己的"名分"。
聂长顺
关键词:教育三育汉译近代化
近代中国译名“封建”新探被引量:2
2013年
中国古典词"封建"经与西方feudalism(feudal system/the feudal)对译,演变为剪裁历史的近代概念。林则徐等"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以"封建"指称西政,露密士等西方传教士、汉学家以"feudal"指称周制,只是这一过程的序曲;真正在名、实两层面使"封建"与feudalism达成对译通约的是丁韪良撰、汪凤藻译《中国古世公法论略》。近代中国新名"封建"谱系也含有与日制"封建"相互叠加混同的部分。新名"封建"的严复首创说、独创说及日源说均不能成立。
聂长顺王淑贞
关键词:FEUDALISM封建翻译
日本高校COE建设述评被引量:5
1998年
自1995年起,日本开始了高校COE建设的进程。这一进程集中体现了当今日本高校科研发展的基本趋向,即:注重创造性和卓越性,追求高度化和国际化。本文主要对COE的概念、COE建设的动议、动态、动因等问题作一分析和介绍。
聂长顺
关键词:高校
明治日本德育论争中儒教的近代呈现
2019年
在19世纪80年代的德育论争中,日本儒教于各说中的近代呈现多姿多彩:福泽谕吉希望将'周公孔子之教''包罗于自主独立之论中而利用之';杉浦重刚认为《周易》'亦如今日应用物理之定则于人事';西村茂树主张'采二教(儒教、哲学)之精粹'='真理即儒道之所谓’诚’'加藤弘之提出'儒教亦可作为一种宗教利用';丰田小八郎称'儒教实足与国体相辅也';山崎彦八则称儒家'五伦''本由秩序之根基而生','可谓千古不易之教权也'。日本儒教近代化的多样性与建构性,由此可见一斑。
聂长顺
关键词:多样性建构性
近代“学会”概念的传入与确立
2020年
近代"学会"概念是随着西方近代"学会"(Society和Association)的相关中文报道而传入的,它获得的主要译词是"公会"(1857年)、"文会"(1872年)和"学会"(1878年)。此一概念的确立则是中国士人自身"知行合一"的过程与结果。"行"即中国士人自主的学会创设,如1882年左秉隆在新加坡创立"中国论理博学会";1890年张持三首席开讲的天津圣道堂"格致文会";叶耀元经数年努力,于1896年创立"新学会"和"算学会"。"知"即中国士人关于"学会"的论说,如1896年叶耀元的"明学会之义"、梁启超《学会》一文。这一过程中也含有"中国学会"历史建构的文化努力。
聂长顺孙莹莹
关键词:概念史文化交流
山县有朋的华族教育思想被引量:1
1999年
聂长顺
关键词:军人意见书国民教育教育思想英国贵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