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鑫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肉瘤
  • 4篇骨肉瘤
  • 3篇缺损
  • 3篇骨缺损
  • 2篇修复骨缺损
  • 2篇生物玻璃
  • 2篇生物相容
  • 2篇生物相容性
  • 2篇生物相容性材...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研究
  • 2篇个体化
  • 2篇个体化治疗
  • 2篇骨移植
  • 2篇高通量
  • 2篇高通量测序
  • 2篇高通量测序技...
  • 2篇测序
  • 2篇测序技术
  • 1篇毒性评价

机构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天津医院

作者

  • 7篇肖鑫
  • 7篇王臻
  • 6篇张浩强
  • 6篇高鹏
  • 2篇李靖
  • 2篇陈国景
  • 2篇付军
  • 2篇郭征
  • 2篇栗向东
  • 2篇范宏斌
  • 2篇袁玉林
  • 2篇樊博
  • 2篇刘云
  • 1篇吴苏稼
  • 1篇黄晨
  • 1篇江新兵
  • 1篇朱浩东
  • 1篇朱皓东
  • 1篇于秀淳
  • 1篇吴智刚

传媒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第六届《中华...
  • 1篇第七届《中华...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三种不同尺寸生物玻璃球体修复兔股骨髁缺损的成骨能力和降解性能比较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比较3种不同尺寸生物玻璃球体修复兔股骨髁缺损的成骨能力和降解性能.方法 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双侧股骨髁制造直径为0.6 cm、深为1.2cm的缺损,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12侧股骨):A组植入直径为90 ~ 300 μm的生物玻璃球体,B组植入直径为301 ~ 500 μm的生物玻璃球体,C组植入直径为501 ~ 720 μm的生物玻璃球体,D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6、12周取材,计算各组的新生骨量及残余材料占骨缺损区的面积百分比,评价3种不同尺寸生物玻璃球体的骨缺损修复能力和降解性能. 结果 术后6周,A组、B组、C组可见新骨生成,D组基本无新骨形成;A组、B组、C组材料均出现部分降解,其中A组材料降解最多.术后12周,A组、B组、C组成骨量显著增加,均多于D组,A组的新生骨量占骨缺损区面积百分比(35.25%±1.52%)高于B组(22.42%±1.86%)和C组(21.26%±1.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残余材料占骨缺损区面积百分比(13.77%±0.47%)较B组(20.52%±0.82%)、C组(20.00%±1.08%)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直径为90 ~ 300 μm的生物玻璃球体具有更好的成骨能力和降解性能,能有效修复腔隙性缺损.
高鹏王臻张浩强吴畅刘云肖鑫
关键词:骨移植生物相容性材料股骨缺损
三种不同尺寸不规则45S5生物玻璃颗粒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评价三种不同尺寸的不规则45S5生物玻璃颗粒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根据植入材料的不同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12侧。A 组植入90~300μm 的材料;B组植入300~500μm的材料;C组植入500~720μm的材料;D组为空白对照组。双侧股骨髁部制造直径0.6 cm,深1.2 cm的缺损。于术后第6周和12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X线片、组织病理学VG染色来评价不同尺寸不规则生物活性玻璃颗粒的骨缺损修复能力和降解性能。结果所有实验兔造模成功,24只均于手术2~4h内苏醒,活动良好;二便无异常;对外界刺激灵敏;伤口愈合情况好,均为I期愈合;无炎症反应;均未见软组织异常;膝关节腔内无明显积液,滑膜光滑平整,未发现漏出的材料颗粒;股骨髁周围未发现多余的骨破坏,未见异常炎性纤维包块。成骨能力:(1)术后6周,A、B、C组可见新骨生成且向材料内部生长,D 组基本没有新骨形成,可见肉芽组织形成;术后12周,A、B、C 组成骨量显著增多,大部分骨缺损愈合,可见成熟的骨小梁塑形。(2) Lane-Sandhu X射线评分:术后6周,A、B、C三组评分(4.827±0.277)分、(5.128±0.448)分、(7.104±0.477)分均高于D组(0.831±0.081)分( P<0.05),且C组评分高于A、B组( P<0.0001),而A组评分与B组相差不大( P=0.193);术后12周,A、B、C各组的评分(8.011±0.159)分、(8.023±0.197)分、(10.974±0.106)分均较术后6周明显增高( P<0.0001),A、B、C 三组评分仍高于 D 组(1.397±0.262)分( P<0.05),C 组高于 A、B 组( P<0.0001),A 组评分与 B 组仍相差不大( P=0.805)。(3)组织学观察成骨能力结果:术后6周,新生骨量所占切片的百分比,A、B、C 三组(10.837±0.856)%、(10.762±1.008)%、(17.399±0.515)%均大于D组(1.048±0.127)%�
高鹏王臻张浩强吴畅刘云肖鑫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材料修复外科手术骨缺损
拷贝数变异是否为多发骨肉瘤临床学行为的主要根本原因
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证实了所涉及2例多发骨肉瘤患者均为同源性肿瘤,而非多中心起源的,而且通过分析得知他们的SNV以及CNV均存在这差异,而且以CNV的差异最为突出。经过对2例患者4处癌灶的CNV进行深入分析后可以证实多发骨肉...
张浩强付军王岭郭征李靖栗向东范宏斌王臻鲍莉高鹏肖鑫耿磊袁玉林陈国景朱皓东
关键词:拷贝数变异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骨肉瘤基因研究与个体化治疗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索骨肉瘤突变的新基因,探讨通过检测化疗药物相关基因来指导骨肉瘤的个体化治疗。方法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3例骨肉瘤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化疗相关药物靶基因检测,并对其中10例患者标本的339个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经系统分析后发现骨肉瘤相关的特异性突变以及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程度。结果2009年2月至2013年4月,西京医院术前病理报告确诊为骨肉瘤的23例患者,男16例,女7例;年龄6-58岁,平均18.5岁。每个骨肉瘤标本均存在基因突变。在所有的突变中,确定了85个未报道过的基因突变位点,其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 bkinase,ALK)基因在全部样本中均出现突变,共同突变位置发生在第19和第29个外显子(第19个外显子c.A3089C:p.Hisl030Pro,第29个外显子c.A4381G:p.Iiel461V~;c.A4472G:p.Lysl491ArgIc.C4587G:p.Aspl529G1u):NOTCH基因与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相关。药敏结果显示23例骨肉瘤患者均对异环磷酰胺敏感,铂类敏感率为39.1%,阿霉素敏感率为21.7%。吉西他滨、多西紫杉醇类及培美曲塞敏感率分别为36.3%、47.8%和46.5%。当术前化疗使用的药物全部对患者敏感时,化疗效果均为有效。当使用的药物不全(患者对1种或2种药物敏感)时,只有6例患者得到有效化疗,15例无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LK基因与NOTCH基因可能均为致癌基因,在不同方面参与骨肉瘤的病理过程。骨肉瘤个体化治疗可能成为提高化疗效果并最终提高骨肉瘤生存率的关键。
肖鑫王臻许骋王微张浩强高鹏樊博黄晨付军陈国景石磊朱浩东栗向东李靖范宏斌吴智刚郭征胡永成吴苏稼于秀淳
关键词:骨肉瘤基因DNA个体化医学
生物玻璃条索修复骨缺损的有效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价3种新型骨移植材料的成骨效应和降解性能。方法健康成年雌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采用手术方法在双侧股骨髁松质骨部建立直径6mm、深12mm的腔隙性骨缺损模型,并在胫骨近端穿刺抽取骨髓液1.5。2.0ml。将动物随机分为A、B、C3组(n=6),分别在双侧股骨髁缺损处植人自体骨髓与胶原生物玻璃条索、胶原生物玻璃颗粒、含I型胶原的B.磷酸三钙颗粒的混合物。术后6周及12周通过大体观察、X线摄片和组织学观察评估材料的成骨能力及降解性能。结果大体观察术后12周时缺损处与周围骨组织融合良好,肉眼难以区分其界线。Lane—SandhuX线评分和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6周及12周时材料成骨能力和降解性ttA组优于B、C组(P〈0.05),B组优于C组fP〈0.05)。与术后6周时比较,术后12周时3组材料的成骨量和降解量均明显增加(p〈o.01)。结论胶原生物玻璃条索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成骨作用和降解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樊博王臻吴畅刘冬高鹏肖鑫张浩强黄海
关键词:骨移植骨代用品生物玻璃
量子点应用于人骨肉瘤HOS细胞系研究的生物毒性评价
2016年
目的:将合成的两种量子点应用于研究人骨肉瘤HOS细胞系,初步检测其生物毒性,以确定本研究所制备量子点可否应用于骨肉瘤的基础研究。方法:将生长良好的HOS细胞与制备的两种量子点分别共培养,使用MTT试剂盒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活性,实验进行三次,取其平均值,分析所得数据,并绘制出量子点浓度-细胞活性曲线,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的量效关系。结果:1.4μM的CdTe/ZnS QDs和0.275μM的Cd Te/Cd S QDs分别是本实验中对HOS细胞的最高毒性浓度。较短时间(30 min)的暴露分别导致了48.6±0.9%和31.9±0.8%的细胞死亡,3 h后分别有33.7±2.3%和49.4±1.1%的细胞存活。而在孵育了18 h之后,只有28.0±1.6%和15.3±1.6%的细胞存活。我们可以观察到均为典型的时间/浓度曲线。结论:选用适宜浓度以及共培养时间,本实验制备的量子点完全可以满足纳米量子点粒子使用于HOS细胞研究的基本生物学条件,可以进行人骨肉瘤HOS细胞测温等的一些列实验操作。由于量子点自身优越的光学性能以及可接受的生物安全性,在肿瘤研究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将会成为肿瘤示踪、检测、以及靶向治疗新的有力工具。
张浩强王臻蓝平衡李明辉高鹏袁玉林肖鑫李本强江新兵郑毅
关键词:量子点骨肿瘤骨肉瘤生物毒性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骨肉瘤基因研究与个体化治疗
:发现骨肉瘤中突变的新基因,以及通过检测化疗药物相关基因指导骨肉瘤的个体化治疗.方法: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3例骨肉瘤手术样本进行化疗相关药物靶基因检测,并对其中10例样本的339个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系统分析后,发...
肖鑫王臻
关键词:骨肉瘤基因突变高通量测序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