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建
- 作品数:14 被引量:109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树木挥发物及其抗虫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0年
- 为今后VOCs在林木抗虫新品种的选育、抗虫机理及森林生态恢复等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综述了树木VOCs释放的主要类型及VOCs对植食性昆虫的作用。树木挥发物(VOCs)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具有昆虫定位和自身防御双重作用,主要包括异戊二烯、单萜烯、其他活性物质等,其释放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VOCs对植食性昆虫具有吸引、趋避以及吸引天敌等方面作用;特异性VOCs的鉴定与分离比较困难,还需从分子水平发掘树木VOCs中具有防御作用的关键组分。通过VOCs这个桥梁,对新的预防和控制虫害方法以及抗虫树种选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史胜青雷静品胡永建李良俊邬江辉
- 关键词:挥发物抗虫引诱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位素内标法测定畜禽肉中地塞米松残留量
- 2024年
-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分析方法,用于快速测定畜禽肉中的地塞米松残留量。方法:样品经0.2%甲酸乙腈提取,ECS亲水亲脂萃取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同位素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地塞米松在0.5~100.0 n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0.999,方法定量限为0.2μg·kg^(-1);空白样品在0.5μg·kg^(-1)、2.5μg·kg^(-1)和10.0μg·kg^(-1)添加水平时,平均回收率为92.2%~99.6%,相对标准偏差为0.6%~2.5%(n=6),方法学指标均满足《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GB/T 27404—2008)要求。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等特点,适用于畜禽肉中地塞米松残留量的测定。
- 冯慧慧杨亚琴余明霞胡永建韩洛利冯书惠
- 关键词:畜禽肉地塞米松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内标法
- 马尾松诱导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快速变化被引量:13
- 2006年
- 对马尾松进行未受害、接虫咬食为害、人工剪叶3种处理后,按不同的时间序列取样,用TCT-GC-MS分析叶片挥发物的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受害方式对马尾松挥发物的释放有不同影响。人工剪叶检测出的挥发物种类略少于虫害;释放高峰早于虫害。2)同一受害方式的不同受害程度对挥发物的快速诱导变化不同。与对照相比,轻度虫害后莰烯、β-蒎烯、水芹烯、石竹烯、(E)-法尼烯在1h升高,但挥发物相对含量出现高峰的时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而重度虫害后三环萜、月桂烯、莰烯、β-蒎烯、水芹烯、石竹烯24h达到高峰;人工剪叶使马尾松轻度受害后,有些挥发物1h达到高峰,有些24h后才升至最高,相对含量出现高峰的时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而人工剪叶重度损伤后,挥发物出现释放高峰的时间多在1h或2h。3)在整个快速诱导过程中,挥发物β-蒎烯的相对含量明显升高,72h仍高于对照,说明该化合物在马尾松的诱导抗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 任琴金幼菊胡永建陈华君李镇宇
- 关键词:马尾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 虫害马尾松邻株信号通讯及茉莉酸甲酯诱导的蛋白表达差异研究
-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部特有乡土树种,面积居全国针叶林首位,在荒山造林及采脂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但常遭受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的危...
- 胡永建
- 关键词:马尾松茉莉酸甲酯
- 受害马尾松、湿地松挥发性化学物质的释放被引量:22
- 2005年
- 萜烯类化合物是针叶树防御昆虫为害的重要组分。对盆栽马尾松、湿地松进行未受害、接虫咬食为害、人工剪叶处理后,用TCT-GC-M S分析了叶片挥发物的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人工剪叶后马尾松挥发物相对含量除α-蒎烯降低外,其余都有所升高,但挥发性化学物质相对含量出现高峰的时间没有规律性;虫害后,挥发物的相对含量除水芹烯降低外,其余均在1h升高,同时检测到p-薄荷-1.4(δ)-二烯,但其变化较小。湿地松受害后检测到7种挥发性化学物质,除人工剪叶后α-蒎烯、虫害后α-蒎烯、水芹烯相对含量降低外,其它挥发物的相对含量在不同的时间内都有所升高。β-蒎烯在两种松树受害后都有显著的变化,马尾松中的石竹烯没有明显的变化,氨茴酸-3,5-二甲基-3-乙烯基-4-己烯酯、大香叶烯D只在湿地松中检测到,而且其变化显著。
- 任琴李镇宇胡永建金幼菊陈华君
- 关键词:马尾松湿地松
- 马尾松毛虫对马尾松挥发性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采用萜烯类单体和复配混合物对马尾松毛虫触角电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触角电位反应活性与单体及等量复配化合物的含量呈正相关,随着含量的升高,其触角电位反应的相对值升高.原液、1/10原液1、/100原液中均对水芹烯的EAG反应值最大,其次是β-蒎烯和月桂烯,但花烃在1/1 000原液中达到最大反应值,而β-蒎烯在1/1 000原液中的反应较小.依据受害后马尾松挥发物各物质相对含量的比例进行复配的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成虫对1,3,4 3种混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的相对值较高,LSD多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且均显著高于对第2种混合物的反应值.
- 任琴胡永建李镇宇金幼菊李海林
-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触角电位
- 受害马尾松针叶内脱落酸含量的变化被引量:10
- 2006年
- 脱落酸(ABA)是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内源激素,也是伤害反应信号转导中的重要组分.2004和2005年在江西对马尾松针叶进行接虫咬食危害处理后,通过GC/MS分析了损伤叶片及其邻枝不同时间序列中脱落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马尾松虫害后1 h损伤叶片中ABA含量即升高,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3.14%和15.85%,72 h后ABA含量升至最高;邻近枝条ABA含量也均高于对照.证明马尾松受到虫害后,启动了体内的防御系统,并诱导邻枝产生抗性.
- 任琴杨莉胡永建陈华君金幼菊李镇宇
- 关键词:脱落酸含量针叶
- 基于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的不同干燥处理杜仲叶成分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采用基于液质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数据自动解析软件AntDAS-LCHRMS分析了4种不同干燥处理(冻干、热泵烘干、电热烘干、晒干)杜仲叶样本中的化合物。杜仲叶样本数据由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采集,经AntDAS-LCHRMS软件解析,共鉴定出71种差异性化合物,经标准品验证确定40种化合物,包括环烯醚萜类、有机酸类、黄酮类、氨基酸类、核苷类、维生素类等9类物质。其中,正、负离子模式下均可识别并验证的化合物有车叶草苷、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车叶草苷酸、京尼平苷等25种化合物。层次聚类分析(HCA)及主成分分析(PCA)结果均显示,相同处理的杜仲叶样本各自聚成一类,不同处理的杜仲叶样本可明显区分。热图分析进一步揭示了不同干燥处理杜仲叶样本中差异性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晒干处理样本中苯丙氨酸及色氨酸等氨基酸类物质的水平较高;冻干及热泵烘干处理样本中有机酸类、环烯醚萜类、糖类等含量较高;电热烘干样本中核苷类、黄酮类物质的含量较高;黄酮类物质在冻干、热泵烘干及晒干样本中差异较小。研究结果为不同干燥处理杜仲叶的成分分析、品质评价及其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可为其他复杂药用植物体系的化学成分分析提供参考。
- 李淑芳王会锋郝学飞胡永建李圆圆马风莲冯书惠杨亚琴于永杰
- 关键词:杜仲叶
- 受害马尾松木质素含量及其过氧化物酶活性被引量:20
- 2007年
- 木质素是植物防御植食性昆虫危害的重要物质。对林间马尾松针叶进行接虫咬食处理后,测定了不同时间内木质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功酶谱带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虫害针叶1h木质素含量就略有升高,而系统针叶木质素含量10h才开始升高,24h两种处理的木质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提高;受害后所取时间点内,其差异逐渐加大,这种差异在于表达量不同。F检验的结果显示,虫害及系统针叶木质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同工酶谱带变化一致,均在24h达到显著差异(P(0.05)。
- 任琴胡永建李镇宇金幼菊
- 关键词:马尾松木质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同功酶
- 虫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邻枝针叶挥发物及其内源茉莉酸甲酯的快速变化被引量:9
- 2008年
- 对盆栽马尾松针叶进行接虫咬食危害处理后,通过TCT-GC/MS分析了同一株受害枝相邻的健康枝针叶挥发物的成分及相对含量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萜烯类化合物是邻枝针叶挥发物的主要成分,其次是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与对照相比,多数挥发物的相对含量1h略高于对照,2h维持较高水平。同时,用GC/MS分析了邻枝针叶不同时间序列中茉莉酸甲酯的含量,结果表明:虫害马尾松邻枝针叶1h茉莉酸甲酯含量就有所升高,2h显著高于对照,是对照的近1倍。证明马尾松受到虫害后,启动了体内的防御系统,并诱导邻枝产生抗性。
- 胡永建任琴李镇宇金幼菊陈华君
- 关键词:马尾松